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新同位素265Bh(Z=107)的合成证据

甘再国 , 郭俊盛 , 吴晓 , 范红梅 , 秦芝 , 雷祥国 , 董成富 , 徐华根 , 陈若富 , 张福明 , 郭斌 , 刘洪业 , 王华磊 , 谢成营 , 冯兆庆 , 郑勇 , 宋立涛 , 骆鹏 , 徐瑚珊 , 周小红 , 靳根明 , 任中洲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12

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26Mg离子束轰击243Am靶, 产生了新同位素265Bh.实验中用氦喷技术对产物进行传输, 并用一套具有数对探测器组的转轮收集探测系统对产物进行收集和测量.通过观测265Bh与它的衰变子核261Db及257Lr之间的α衰变的关联, 实现了对新核素的鉴别.实验测得265Bh的α衰变能量为(9.24±0.05) MeV, 半衰期为0.94+0.70 -0.31 s.

关键词: 新核素 , α-α关联 , 母子核模式 , 衰变特性

266Bh的α衰变性质研究

秦芝 , 吴晓 , 丁华杰 , 吴王锁 , 黄文学 , 雷祥国 , 徐岩冰 , 袁晓华 , 郭斌 , 杨维凡 , 甘再国 , 范红梅 , 郭俊盛 , 徐瑚珊 , 肖国青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6.04.009

报道了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提供的26Mg重离子束流轰击243Am靶产生和鉴别已知超重核素266Bh的实验结果.利用转轮收集探测装置依靠母子核遗传关系通过观测Bh同位素与其子核Db和Lr之间的α-α关联事件来鉴别266Bh. 实验中观测到266Bh的α能量为(9.03 ± 0.08) MeV, 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在合成113号元素中第一个衰变链中观测到266Bh的α能量为9.07 MeV相近. 266Bh的半衰期为0.66+0.59-0.26 s, 从实验得到的Qα也符合Z=107的Qα随中子数变化的系统性.

关键词: 266Bh , , 半衰期 , 转轮系统

MG转轮收集探测系统的检验实验

甘再国 , 郭俊盛 , 秦芝 , 范红梅 , 吴晓 , 雷祥国 , 郭斌 , 刘洪业 , 李文飞 , 李剑锋 , 徐瑚珊 , 靳根明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3.02.005

利用SFC提供的束流对新建的转轮系统进行了检验实验,得到了相关的实验结果.实验证明了该装置的可靠性,为进一步开展超重核的研究完成了预实验.

关键词: MG转轮 , 衰变链 , 母子核

40Ar+238U 实验介绍

范红梅 , 黄明辉 , 甘再国 , 郭俊盛 , 吴晓 , 郭斌 , 秦芝 , 邬智君 , 黄天衡 , 谢成营 , 王华磊 , 宋立涛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6.04.014

主要介绍了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270 MeV的40Ar离子束轰击238U靶, 通过熔合蒸发反应进行试合成Z=110附近的新同位素的实验情况. 分析了目前关于超重核研究的现状并描述了这次实验的目的、可行性分析、实验装置以及实验过程等. 本次实验仍然用氦喷嘴技术对产物进行传输, 并用一套具有数对探测器组的转轮收集探测系统对产物进行收集和测量.

关键词: 衰变链 , 靶室 , 可行性分析

单次分子镀法制备Sm和Eu厚靶

张丽娜 , 秦芝 , 吴晓 , 丁华杰 , 林茂盛 , 白静 , 范芳丽 , 马健 , 雷富安 , 郭俊盛

原子核物理评论

研究了在异丙醇-硝酸体系中单次分子镀流程制备Sm和Eu厚靶的实验条件.确定了在20 μm铍箔上进行Sm和Eu分子镀实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两极间距3 cm,电流密度3.8 mA/cm2,分子镀过程持续1 h.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分子镀的沉积效率均高于95%,所制备Sm和Eu靶膜的厚度分别在1.6和1.5 mg/cm2.

关键词: 分子镀法 , 制备 , 稀土元素 , 厚靶 , 分光光度法测定

铀矿坑水样中铀电沉积层的表征

李小飞 , 秦芝 , 张丽娜 , 白静 , 林茂盛 , 雷富安 , 丁华杰 , 吴晓 , 郭俊盛

原子核物理评论

描述了硫酸铵溶液中铀矿坑水样品中铀的电沉积层特性.电沉积液为10 ml O.8 M的硫酸铵溶液,电流密度O.6 A/cm~2,pH值为2.5,电镀1 h.电沉积经化学分离后的水样品和电沉积的纯硝酸铀酰样品进行了比较,并对二者分别做了红外(IR)光谱、扫描电镜(SEM)、元素分析以及α能谱测量.IR谱上铀酰离子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峰在887 cm~(-1)附近,使电沉积在不锈钢片上的铀主要以铀酰离子水合物的形式存在,有一部分NH_4~+以NH_5的形式替代水合物中的水,使电沉积层中铀的化合物形式为UO_2(OH)_2·xNH_3·yH_2O或者UO_2(OH)_(2-x)·(ONH_4)_·yH_2O,铀酰离子通过链的形式形成聚合结构.SEM照片显示电沉积层均匀,没堆积成团现象出现.α谱表明电沉积层中铀的同位素主要是~(238)U和~(234)U,相应的α能量峰4198和4773 keV很显著,没其它峰的干扰.

关键词: 硫酸铵 , 电沉积 , , 红外 , 扫描电镜

单次分子镀法制备部分La系及238U靶的实验研究

白静 , 吴晓 , 林茂盛 , 范芳丽 , 丁华杰 , 雷富安 , 李小飞 , 秦芝 , 郭俊盛

原子核物理评论

采用单次分子镀方法研究了异丙醇-硝酸体系中电流密度、分子镀持续时间及两极间距离对镀层性能和电沉积效率的影响,确定了制备La,Sm,Eu,Gd,Tb靶及238U靶的最佳工艺条件.因制备的靶不同,电流密度一般介于2-8 mA/cm2之间,两极间最优距离为3 cm,分子镀1 h,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靶的沉积效率均高于85%.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部分靶的表面形貌分析后发现靶面结构均匀致密.目前制得的Gd靶和Tb靶已用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加速器SFC低能核化学终端上,利用19F束流轰击,分别产生了Ta和W的短寿命同位素,从而成功完成了Db(Z=105)及Sg(Z=106)的模型试验.

关键词: 分子镀 , , 分光光度法 , 制备

超重元素的气相化学研究

雷富安 , 林茂盛 , 郭俊盛 , 白静 , 范芳丽 , 丁华杰 , 吴晓 , 秦芝

原子核物理评论

对当前国际上超重元素气相化学性质实验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简单介绍了用于气相化学研究的超重元素合成方法和超重元素气相化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了超重元素Rf,Db,Sg,Bh,Hs和112号元素的气相化学性质研究的实验进展情况.最后介绍了我国在超重新核素合成、超重元素气相化学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展望了在超重元素气相化学性质研究方面的前景.

关键词: 超重元素 , 相对论效应 , 化学性质 , 气相色谱

兰州充气谱仪的焦平面探测系统

杨华彬 , 郁琳 , 黄天衡 , 张志远 , 马龙 , 黄明辉 , 李广顺 , 吴晓 , 甘再国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0.03.369

在兰州充气谱仪上,设计安装了一套新的焦平面探测系统,该系统包括飞行时间(TOF)探测器、盒型硅(Si-box)探测器阵列和反符合(Veto)探测器3部分.Si-box探测器阵列是由3块位置灵敏硅探测器(PSSD)和8块周边硅探测器(SSD)构成,它对注入核的α衰变的探测效率达到80%左右.Si-box探测器阵列与TOF探测器关联可以有效区分注入信号和α衰变信号.Veto探测器与Si-box探测器阵列和TOF探测器关联可以反符合掉高能轻粒子对注入信号和α衰变信号的干扰.简要介绍了PSSD的能量和位置刻度方法.这套探测器系统已经应用于40Ca+175Lu和40Ca+169Tm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探测器系统具备很好的本底抑制能力,能够给出干净的α衰变能谱,结合能量-时间-位置关联测量方法可以实现对单原子的探测和鉴别,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关键词: 焦平面探测系统 , 飞行时间 , 位置灵敏硅探测 , 周边硅探测器 , 充气谱仪 , 盒形硅探测器阵列

24~27kV级大容量发电机SVPI定子线圈绝缘设计开发

吴晓 , 林新民 , 蒋卫东 , 缪莉霞 , 周松 , 夏湧杰 , 施立梅

绝缘材料 doi:10.16790/j.cnki.1009-9239.im.2017.02.008

简要介绍了24~27 kV级大容量发电机SVPI定子线圈绝缘结构及其工艺的设计开发,理论分析了绝缘结构、工艺参数及关键材料的选型,通过对设计开发的24~27 kV定子线圈的介电性能、理化性能进行测试及功能性评估,并与国外技术标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自主设计的24~27 kV SVPI定子线圈绝缘设计能满足发电机定子线圈绝缘电寿命60年的设计要求,设计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当.

关键词: VPI , 定子线圈 , 绝缘设计 , 内屏蔽 , 介质损耗 , 电气强度 , 电老化 , 冷热循环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