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琳
,
徐兴祥
,
李波
,
王禄增
,
戚忠政
,
曹小明
,
田冲
,
张劲松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8.01.010
依据国家标准 GB/T16886,评价了用"高分子热解结合可控熔渗反应烧结技术一制备的泡沫碳化硅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这种泡沫碳化硅没有细胞毒性,没有潜在的皮肤致敏性,遗传毒性试验、皮下和骨植入试验均未见异常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应用在外形复杂和长段承重骨缺损的修复.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
骨修复材料
,
生物相容性
,
泡沫碳化硅
吴琳
,
徐兴祥
,
王禄增
,
荣小芳
,
田冲
,
张劲松
无机材料学报
采用高分子热解结合可控熔渗反应烧结方法制备泡沫SiC,观察体外接种到泡沫SiC表面的成骨细胞MG63的贴壁和生长状况,评价泡沫SiC的细胞相容性.通过建立兔下颌临界骨缺损人工材料植入模型,进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观察及图像分析,探讨了泡沫SiC作为骨替代材料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体外成骨细胞MG63在泡沫SiC表面的生长状态良好.体内植入实验的26只实验动物健康状况良好,伤口均为一期愈合.大体标本观察表明,各时间点内的泡沫SiC周边及其内部网孔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组织形成;组织学观察可见骨组织的修复属于正常的骨修复过程.植入4w后,泡沫SiC内新生骨的四环素荧光标记率和成骨面积均低于HA,而在8w及24w后与HA接近,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泡沫SiC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且泡沫SiC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远期效果与HA相似,具有较好的骨传导性.
关键词:
泡沫碳化硅
,
bone replacement material
,
cell
,
animal implantation
吴琳
,
徐兴祥
,
王禄增
,
荣小芳
,
田冲
,
张劲松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0.00211
采用高分子热解结合可控熔渗反应烧结方法制备泡沫SiC,观察体外接种到泡沫SiC表面的成骨细胞MG63的贴壁和生长状况,评价泡沫SiC的细胞相容性.通过建立兔下颌临界骨缺损人工材料植入模型,进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观察及图像分析,探讨了泡沫SiC作为骨替代材料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体外成骨细胞MG63在泡沫SiC表面的生长状态良好.体内植入实验的26只实验动物健康状况良好,伤口均为一期愈合.大体标本观察表明,各时间点内的泡沫SiC周边及其内部网孔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组织形成;组织学观察可见骨组织的修复属于正常的骨修复过程.植入4w后,泡沫SiC内新生骨的四环素荧光标记率和成骨面积均低于HA,而在8w及24w后与HA接近,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泡沫SiC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且泡沫SiC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远期效果与HA相似,具有较好的骨传导性.
关键词:
泡沫碳化硅
,
骨修复材料
,
细胞
,
动物植入
江海波
,
黄利武
,
吴朝玲
,
吴琳
,
黄菊
,
陈云贵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7.05.002
通过氢化和高能球磨的方法制备出TiH2和V0.6Ti0.23Cr0.05Fe0.12H2复合金属氢化物,并利用XRD、SEM、BET、拉曼和充放电测试等技术对其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导电剂电导率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氢化物经高能球磨未改变其初始的FCC结构;在电流密度为10 mA/g条件下,添加导电剂乙炔黑和石墨烯时复合金属氢化物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48.2 和580.6 mAh/g.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负极材料
,
复合金属氢化物
,
石墨烯
,
电化学性能
工程热物理学报
根据《吴仲华奖励基金章程》(吴奖[2008]01号),经各高等院校、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认真评选和推荐,吴仲华奖励基金理事会评审并确定授予青年学者戴巍、罗坤、唐桂华“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授予程雪涛等10位同学“吴仲华优秀学生奖”。
关键词:
基金
,
奖励
,
评选
,
获奖者
,
中国科学院
,
青年学者
,
物理研究所
,
高等院校
工程热物理学报
根据《吴仲华奖励基金章程》(吴奖[2010]01号),经各高校、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遴选和推荐,以及吴仲华奖励基金理事会评审,决定授子钟文琪、张鹏、张明明、徐纲4位青年学者“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授予顾超等13位同学“吴仲华优秀学生奖”。
关键词:
基金
,
奖励
,
获奖者
,
中国科学院
,
评选
,
青年学者
,
物理研究所
,
物理学会
侯长军
,
刘琛
,
霍丹群
,
法焕宝
,
杨眉
,
向芸颉
,
宋坤
,
陈泳池
,
卢中明
功能材料
在水/二甲基亚砜(DMSO)的混合溶液体系中,利用自组装方法,使5,10,15,20-四苯基卟琳铟(InTPP)分子聚集成纳米材料,并研究了其最优制备温度为50℃.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铟卟啉纳米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可获得粒径为100~200nm的棒状铟卟啉纳米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了铟卟啉单体与纳米材料光学性质的差别:在紫外-可见光谱中,铟卟啉纳米分散体系的Soret带吸收峰从原来的423nm分别红移到433和453nm,吸光值明显减小,峰形呈劈裂状且明显变宽.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对铟卟啉的光学检测性能进行了研究,将铟卟啉单体和纳米溶液体系对低浓度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的检测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铟卟啉纳米溶液体系的检测效果明显优于单体.
关键词:
铟卟啉
,
纳米材料
,
检测
,
甲基膦酸二甲酯
,
光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