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平
,
凌立成
,
吕春祥
,
吴刚平
,
李永红
,
李开喜
,
宋燕
,
张睿
,
贺福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4.02.005
将不同分子量的丙烯腈(AN)与丙烯酰胺(AM)的共聚物溶解于二甲基亚砜(DMSO)中,获得聚丙烯腈(PAN)溶液.采用旋转粘度计和锥板流变仪,从非牛顿指数n、流动活化能ΔΕη、结构粘度指数Δηa和弹性模量G等方面比较了不同分子量PAN溶液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分子量高的PAN溶液的表观粘度对应力变化敏感,分子量低的PAN溶液的表观粘度对温度的变化敏感.无论是从粘性还是从弹性角度看,低分子量PAN溶液的物理稳定性好.
关键词:
共聚物
,
丙烯腈
,
丙烯酰胺
,
流变性
,
稳定性
吴雪平
,
吕春祥
,
吴刚平
,
凌立成
,
贺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炭纤维用丙烯腈(AN)-丙烯酰胺(AM)共聚物.低转化率下,测得单体竞聚率,讨论了聚合机理模型.采用统计方法,推测了不同转化率下AN与少量AM(AM的摩尔分数<5%)共聚物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该聚合体系中,AN、AM的竞聚率值分别为r(AN)=0.46,r(AM)=0.01;AN与AM聚合机理为末端基终止模型;AM的引入降低了AN单元的数均序列长度;随着转化率的提高,链段分布逐渐变宽,AN长序列单元逐渐增加.
关键词:
丙烯腈
,
丙烯酰胺
,
竞聚率
,
微观结构
吴雪平
,
杨永岗
,
凌立成
,
李永红
,
贺福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3.03.006
通过改变原料中丙烯腈(AN)与丙烯酰胺(AM)的配比,获得不同共聚组成的聚丙烯腈.结合凝胶渗透色谱(GPC),X射线衍射(XRD),核磁共振(NMR),失重差热联用(DSC-TG)等考察了AM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剖析了聚合物的结构特征,评价了共聚产物在50 ℃~500 ℃氮气中的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物料中AN与AM的配比对产物分子量、转化率、共聚组成、共聚物的晶态结构和立体结构以及放热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AM的加入对共聚产物分子量和聚合转化率的影响趋势相反.当AN与摩尔分数为0.75 %的AM反应时,转化率最高,分子量最低.在AM的摩尔分数为0 %~3.78 %的条件下,随着AM加入量的增多,共聚组成中AM量也增多,聚合物的规整度增高,结晶度变大,晶粒尺寸增加.AM的引入能够使PAN/AM环化提前,降低放热速率.并且,环化机理受共聚组成影响.AM的引入使得共聚物存在两种环化增长方式(离子增长和自由基增长).随着AM引入量的增多,氰基的自由基环化增长越来越少,离子环化增长越来越多,存在自由基机理向离子机理过渡的趋势.
关键词:
丙烯睛
,
丙烯酰胺
,
共聚合
,
结构
,
热性能
吴雪平
,
张先龙
,
盛丽华
,
吕春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锥板流变仅,研究了共聚单体丙烯酰胺(AM)含量对聚丙烯腈溶液流变性的影响,探索一种预示炭纤维前驱体聚丙烯腈溶液可纺性的方法.发现:在低剪切速率区(<200s-1),黏度随AM引入增加;在高剪切速率区(>200s-1),均聚物和共聚物的流动曲线几乎重合.溶液的弹性因AM的引入而变大,松弛时间延长了5~6倍,这可能会造成纺丝过程中更大的挤出胀大比,溶液可纺性下降.溶液的时间稳定性和温度敏感性随AM的引入而隆低.
关键词:
炭纤维
,
丙烯腈
,
丙烯酰胺
,
流变性
,
可纺性
张先龙
,
解城华
,
郭勇
,
吴雪平
,
王钧伟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4.2014081501
采用悬浮浆液法将凹凸棒石( PG)涂覆于堇青石蜂窝陶瓷( CC)基体上,制取PG?CC涂层载体,利用过饱和浸渍法负载MnOx制备MnOx/PG?CC催化剂应用于柴油车尾气SCR脱硝。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低温SCR活性的影响,采用BET、SEM?EDS、XRD手段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表征,探讨了催化剂结构特性与活性间的构效关系。研究发现,堇青石基体经PG涂层后,对活性组分的一次负载量显著增加,由3%增至13%,对应的催化剂低温脱硝活性显著提高,在100℃脱硝活性由10%提高到78%。结果分析表明,堇青石基体经PG涂层后比表面积大幅度增加,可以承载更高的活性组分,且活性组分具有更好的分散性,从而使得催化剂的活性点增加;另一方面,PG涂层催化剂具有更高的表面Mn4+/Mn3+价态比,更有利于催化剂的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SCR)活性。活性组分MnOx与PG涂层之间的协同作用是导致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活性得以提升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堇青石蜂窝基体进行凹凸棒石涂层后采用浸渍法负载锰氧化物,可制备出具有较高低温SCR活性的蜂窝式模块催化剂。
关键词:
凹凸棒石
,
堇青石
,
MnOx
,
脱硝
,
低温SCR
张先龙
,
郭勇
,
张恒建
,
解城华
,
吴雪平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8.2015020701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MnOx/PG-AC、MnOx-FeOy/PG-AC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能谱(XPS)及场发射扫描(FESEM)等表征手段分析了Fe的掺杂对催化剂低温脱硝活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助剂Fe的加入促进活性组分锰氧化物具有更好的分散性,为催化剂提供了更多的催化活性位点,同时助剂Fe的掺杂明显调控了活性组分Mn4+/Mn3+的价态比.一定量Fe的掺杂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性能.当Fe/M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8时,MnOx-FeOx/PG-AC/300℃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低温SCR脱硝活性
关键词:
Mn
,
Fe
,
凹凸棒石-活性炭
,
低温
,
SCR
吴雪平
,
王翀
,
吴玉程
,
张良
,
杨禹
,
吴力伟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1223.004
以纤维素和凹凸棒石(PG)为原料,在220℃下水热24 h 制备凹凸棒石/炭(PG/C)复合材料。采用浸渍-炭化工艺在炭/炭(C/C)复合材料中引入PG/C作为添加剂,一步热压对材料最终成型,原位获得 C/C-陶瓷/C复合材料。研究了添加PG/C对C/C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G/C 在热压过程中转变为顽辉石/C,顽辉石/C通过“填充”和“桥联”起增强作用,顽辉石陶瓷表面负载纳米炭层有效避免了陶瓷相与基体炭间弱结合的产生。随着PG/C中表面负载纳米炭含量的减少,C/C的强度逐渐增加。当炭含量为13%的PG/C作为添加剂时,C/C的抗弯强度为263 MPa,弹性模量为47 GPa,相对于没有添加剂的C/C抗弯强度提高了45%,弹性模量提高了42%;相对于以PG作为添加剂的C/C抗弯强度提高了16%,弹性模量提高了27%。添加PG/C使C/C抗氧化性得到了提高;1000℃下C/C的质量损失降低了12%~18%。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
凹凸棒石/C
,
热压烧结
,
力学性能
,
抗氧化性能
吴树森
,
吴雪平
,
肖泽辉
,
李东南
,
罗吉荣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4.04.019
分析了半固态金属制备过程中搅拌状态下晶粒生长的浓度场及温度场,将凝固速度与液体流动速度作为晶粒生长形态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液体运动状态下的晶粒生长形态模型,并且模拟了在不同半固态制备条件下晶粒的生长形态.理论模拟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关键词:
半固态金属
,
凝固组织
,
理论模型
,
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