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
,
程迎军
,
周乃君
,
姜昌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根据傅里叶传热定律和基尔霍夫导电定律,建立了预焙阳极铝电解槽阳极传热、导电的数学模型.用三维控制容积法推导了传热、导电的有限差分方程.在合适的边界条件假定下,采用C语言编程对其进行耦合数值求解,以此确定阳极内部的电位分布和温度分布,并分析了阳极的热平衡状态.通过模拟计算给出阳极和钢爪尺寸对电、热场和热平衡的影响,以此指导设计出阳极电位降尽可能小和散热量尽可能少的阳极和钢爪尺寸.
关键词:
铝电解槽
,
预焙阳极
,
数值仿真
周萍
,
梅炽
,
周乃君
,
姜昌伟
,
蔡祺风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4.01.015
应用标准κ-ε双方程、低Reynolds数Jones-Launderκ-ε模型与RNGκ-ε模型分别对三种不同进电方式(四点进电的200 kA槽、两点进电的160 kA槽以及三点进电的80 kA槽)的预焙阳极Al电解槽内的Al液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并且应用铁棒溶蚀法对相应工况下的Al液流场进行了工业测试.通过对计算结果和测试结果的比较与分析,可以得出:与标准κ-ε模型相比较,低Reynolds数模型具有较小的湍流粘度;标准κ-ε模型与RNG模型用于Al液流场的数值仿真时,其计算结果均有较高的可靠性.并初步得出在电流强度大于80 kA的Al电解槽中,Al液流动的计算不适宜应用低Reynolds数模型.
关键词:
湍流模型
,
Al电解槽
,
流场
,
数值计算
夏小霞
,
周乃君
,
王志奇
人工晶体学报
建立了多晶硅化学气相沉积反应的三维模型,同时考虑质量、能量和动量传递,利用CFD软件对炉内的流动、传热和化学反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硅沉积速率、SiHC13转化率、硅产率以及单位能耗随H2摩尔分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文献数据吻合较好;随着硅棒高度的增加,硅沉积速率不断增大;最佳的进气H2摩尔分数范围为0.8 ~0.85.
关键词:
多晶硅
,
化学气相沉积
,
数值模拟
,
沉积速率
周萍
,
梅炽
,
周乃君
金属学报
模型与RNG k--ε模型分别对三种不同进电方式(四点进电的200 kA槽、两点进电的160 kA槽以及三点进电的80 kA槽)的预焙阳极Al电解槽内的Al液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 并且应用铁棒溶蚀法对相应工况下的Al液流场进行了工业测试. 通过对计算结果和测试结果的比较与分析,可以得出:与标准k--ε模型相比较, 低Reynolds数模型具有较小的湍流粘度;标准k--ε模型与RNG模型用于Al液流场的数值仿真时, 其计算结果均有较高的可靠性. 并初步得出在电流强度大于80 kA的Al电解槽中, Al液流动的计算不适宜应用低Reynolds数模型.
关键词:
湍流模型
,
MEI Chi
朱秋毓
,
顾勇
,
丁峰
,
林善锬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4.01.010
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的细径柱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非离子造影剂欧乃帕克的方法.用高氯酸去除血浆蛋白,流动相采用简单的7%(体积分数)甲醇水溶液体系.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500 mg/L,相关系数大于0.999 8.欧乃帕克的最低检测量为154 pg,保留时间为(3.46 ± 0.02) min,总分析时间少于5 min.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小于4.3%和11.4%.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大于91.51%.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细径柱
,
非离子造影剂
,
欧乃帕克
关昕
,
孟延军
钢铁研究
论述了超高周疲劳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总结了近年来超高周疲劳的研究成果包括超高周疲劳的典型特征如S-N曲线、裂纹起源、起裂机理、影响超高周疲劳行为的因素等,介绍了超高周疲劳的常用实验手段,提出了今后超高周疲劳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超高周疲劳
,
S-N曲线
,
疲劳裂纹萌生
,
超声疲劳实验
许超
,
张国栋
,
苏彬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7.08.016
对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能够将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统一表征的能量形式参量.用统一的能量形式表征参量对高温合金GH141的760℃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理想的能量-寿命方程.用1Cr11Ni2W2MoV钢500℃和粉末盘材料FGH95的600℃高温低周疲劳和高周疲劳数据对统一表征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用能量形式的表征参量能够得到理想的能量-寿命方程.
关键词:
高周疲劳
,
低周疲劳
,
寿命预测
,
能量表征
,
高温合金
宋亚南
,
徐滨士
,
王海斗
,
张玉波
,
邢志国
稀有金属
分析了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断口形貌特征,介绍了基于Paris公式的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模型和基于位错理论的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预测模型,并结合前期有关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行为的试验数据,对2种预测模型的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位错理论的寿命预测模型较为准确;而基于Paris公式的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模型,其预测精度随着疲劳寿命的增加而降低,即材料组织缺陷萌生成为疲劳裂纹阶段占据疲劳寿命的绝大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高周疲劳寿命预测的研究方向:疲劳裂纹的萌生机制,特别是裂纹源表面萌生和内部萌生的竞争性机制;建立大样本数据,结合统计学方法,以工程构件的服役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基础,精确评价超高周疲劳寿命.
关键词:
超高周疲劳
,
寿命预测
,
断口形貌
,
预测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