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松盛
,
彭伟
,
周剑丰
,
成小军
中国冶金
为了解决热轧薄板SPHE在热轧生产中出现边裂严重的问题,通过取样对其成分、金相组织和夹杂物的分析,并调研现场生产工艺的异常情况,认为本次边裂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其锰含量偏低,导致Mn/S比过低而在晶界上生成低熔点FeS所致;夹杂物过多,加热时间过长以及中心硫偏析等加剧了边裂现象的发生,从而导致"烂边"。通过提高工厂内控标准中锰含量的控制下限,并降低硫含量和夹杂物等以提高钢的纯净度,进一步优化加热炉工艺,从而有效地控制边裂现象的发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
SPHE
,
边裂
,
锰硫比
,
FeS
彭其春
,
邱雷
,
邹健
,
彭明耀
,
张亮洲
,
周剑丰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40615
针对210 t BOF-RH-CC工艺生产的无取向硅钢W800,采用氧氮分析仪、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大样电解的手段,研究W800生产工艺过程中钢水洁净度的变化及钢中夹杂物数量、尺寸、类型的演变规律.研究表明:钢中w(T[O])总体上逐渐降低,w([N])逐渐增加;钢中夹杂物尺寸大部分集中在0~3μm,在冶炼过程中夹杂物的数量不断减少;RH精炼过程中钢中夹杂物为Al2O3和少量MgO-Al2O3夹杂;中间包中MgO-Al2O3夹杂数量增加,单独Al2O3夹杂减少;铸坯中的夹杂物主要为AlN、Al2O3和MnS,尺寸在10μm以下,没有发现单独的Al2O3,铸坯中大型夹杂物主要为脱氧产物、卷入的炉渣与炉衬反应形成的Al2O3-SiO2、CaO-Al2O3-SiO2、CaO-MgO-Al2O3复合夹杂.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
夹杂物
,
洁净度
,
W800
彭其春
,
于学森
,
熊伟
,
周明伟
,
张亮洲
,
周剑丰
物理测试
通过运用氧氮分析仪、大样电解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分析手段,研究高强钢尾坯不同浇铸长度洁净度。结果表明:尾坯不同浇铸长度的w(T[O])、w([N])和大型夹杂物数量是沿拉坯方向呈逐渐减小的;大型夹杂物主要为:SiO2夹杂物、含K的SiO2-Al2O3夹杂物、含Na的SiO2-Al2O3-CaO夹杂物,以及数量较少的TiN-SiO2夹杂物、MgO-CaO夹杂物和SiO2-CaO夹杂物;距尾端1.5m时,尾坯的洁净度达到正常水平,建议尾坯切割长度大于等于1.5m。
关键词:
高强钢
,
尾坯
,
洁净度
,
夹杂物
何康
,
李洋
,
潘春旭
材料保护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对3把出土于湖北的战国青铜剑残片表面富锡层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结合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其显微组织特征、合金成分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分析认为:(1)3把青铜剑残片属高锡青铜,表面存在一层由8相和非晶化合物构成的富锡层;(2)其双层结构中的惰性腐蚀层的特征表明富锡层是在长期埋藏环境中由于发生选择性腐蚀而形成的,排除了古代工匠人为处理的可能性。纳米压痕技术为古代金属样品微米级微区的力学性能的准确测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关键词:
纳米压痕技术
,
材料学特征
,
战国青铜剑
,
湖北出土
,
富锡层
,
选择性腐蚀
陈瑞
,
吴敏
,
王万宾
,
吴爱民
,
赵婧
,
陈季康
,
潘波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7.04.2016072602
本研究以大型蚤毒性试验标准为参照进行剑水蚤的铜毒性试验,并以生物配体模型(BLM)为主要工具,实现对毒性数据的校正和毒性效应的预测.在不同水质参数下,实测铜的48 h LC50为141-566 μg·L-1,相应的BLM预测值为143-1208μg·L-1,表明BLM对铜的毒性预测良好.pH升高、DOC以及钙、镁、钠离子浓度的增加均对铜毒性有不同程度减弱作用,钾离子对铜毒性影响较小,BLM对这一现象的描述较好.利用Visual MINTEQ软件对不同水参数条件下铜形态分布进行模拟,辅助解释实验现象,发现钙、镁、钠、钾离子对铜形态分布影响较小.DOC的加入则使络合态铜含量增加,而pH升高导致游离态铜浓度下降,水合态铜浓度升高.本研究表明,预测铜对剑水蚤的毒性要充分考虑水质参数的影响,BLM在铜对剑水蚤的毒性预测方面表现了非常好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剑水蚤
,
铜毒性
,
生物配体模型
,
水质参数
金华
,
王韩奎
,
孙扬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3.03.268
利用球形壳模型和投影壳模型两种方法对Z 628,N=40附近pf壳的丰中子核素的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丰中子的锰同位素为例讨论了对奇奇核58,60Mn的两种壳模型计算结果。结果显示,两种理论方法都很好地再现了58,60Mn 实验上观测到的从低激发到高自旋态的能级。在对这两个同位素由中子g9/2轨道闯入所产生的负宇称转动带进行描述时,两种理论计算也得到了一致的结果。通过对比,阐明了两种壳模型方法及其采用的有效相互作用在该丰中子核区的适用性,特别强调了中子g9/2轨道的激发对于pf壳Z 628丰中子核素结构的重要性。
关键词:
丰中子核
,
锰同位素
,
球形壳模型
,
投影壳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