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茹慧
,
周大利
,
蒋凤舟
,
梁彩虹
,
周加贝
,
吕波
,
杜剑桥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6.03.007
以偏铝酸钠为铝源,在不同pH值下水解沉淀得到氧化铝水合物;用XRD、SEM表征其晶型和形貌,结合水溶液中各种单体铝存在的优势区分析不同氧化铝水合物产生的水解历程.以偏铝酸钠为改性剂在不同pH值下对钛白粉进行表面包覆,研究改性后钛白粉水分散性和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空白试验在pH=4~5下沉淀得到无定形水合氧化铝,形貌为颗粒粒径为数拾纳米的团聚体;在pH=6~10下沉淀得到勃姆石型水合氧化铝,结构疏松,呈絮状;在pH> 10下沉淀得到三水铝石,呈片状或棱镜形状.不同pH值下包覆的钛白粉具有不同的表面zeta电位,包覆后钛白粉其等电点均比未包覆钛白粉高.在pH=10的水溶液中,pH=4和5下包覆的钛白粉水分散性和稳定性较差,而在pH=9、10、10.5下包覆的钛白粉其水分散性和稳定性比未包覆的钛白粉提高明显.
关键词:
钛白粉
,
包膜
,
氧化铝
,
分散性
,
zeta电位
张翔
,
周大利
,
龙沁
,
周加贝
,
谭言飞
,
柳淑婧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3.13090
为在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Apatite-Wollastonite Bioactive Glass-Ceramic,AW)表面引入能够促进细胞粘附的RGD(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以提高其生物活性,采用低温等离子法在材料的表面引入活性氨基基团,并通过浸渍法使氨基基团与多肽发生反应.采用XRD、XPS、ATR-FTIR对AW的相组成及表面改性特性进行表征,确认通过低温等离子法在AW表面接上氨基,RGD多肽分子与氨基反应以化学键合的形式接枝到材料表面(RGD-AW),实现了在AW表面接枝生物大分子的改性.将改性前后的材料分别与类成骨细胞(MG63细胞)混合培养并使用荧光显微镜、SEM及MTT等测试方法对材料的细胞生物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接枝RGD多肽分子的材料在细胞培养的早期阶段比AW更有利于细胞的粘附及铺展.
关键词:
AW生物活性玻璃陶瓷
,
氨基
,
表面改性
,
等离子接枝
,
RGD固定
,
细胞粘附
唐大海
,
周加贝
,
周大利
,
姚歉歉
,
张理元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7.02.009
以熔分钛渣提纯得到的富钛料为钛源,通过固相法合成了吸附剂前躯体β-Li2TiO3.前躯体Li2TiO3经酸洗脱出Li+后制备得到H2TiO3型锂离子吸附剂.考察了前躯体Li2TiO3的合成温度,采用吸附动力学模型和Laagmuir 吸附等温方程研究了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750℃时,得到了具有良好结晶性的前驱体β-Li2TiO3.在Li+浓度为2 g/L的LiOH溶液中,该吸附剂的Li+吸附容量为28.51 mg/g.随吸附液的碱性增强,Li+浓度升高,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增大.通过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计算,得出该吸附剂的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45.6 mg/g.
关键词:
富钛料
,
前躯体Li2TiO3
,
锂离子吸附剂
,
吸附性能
谢真
,
周大利
,
杨为中
,
周加贝
,
刘灿
,
苏华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7.01.007
分别以钛酸四丁酯和蔗糖为钛源、碳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体并在真空条件下原位碳热还原制备纳米碳化钛.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产物物相、形貌进行分析,并根据谢乐公式计算所得TiC晶粒尺寸.结果表明:在1 300℃的真空碳热还原条件下能够得到纳米碳化钛,随着碳含量的增加碳化钛的纯度提高,晶粒尺寸减小;随碳热还原温度从1 300℃升高到1 500℃,碳化钛的形貌由长径为100 nm左右的长条状变为粒径为20~30 nm的球形颗粒,但TiO相含量相对增加.
关键词:
纳米碳化钛
,
钛酸四丁酯
,
碳热还原
,
真空
,
溶胶—凝胶
,
蔗糖
张铁军
,
李曙林
,
常飞
,
石晓朋
,
卞栋梁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0410.006
为研究常用于飞机垂尾的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的冲击疲劳特性,设计了该型加筋壁板多点冲击试验、高周疲劳试验及剩余压缩强度试验.讨论了不同冲击能量对筋条边缘冲击损伤的影响,及施加低应力水平的疲劳载荷后各冲击损伤区域的扩展情况,对比分析了疲劳对冲击后剩余压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40 J能量冲击后的损伤面积和凹坑深度较大,C扫描损伤形貌很不规则.100万次低应力疲劳后主损伤区附近衍生出新损伤,导致压缩破坏时产生向上、下夹具扩展的裂痕.该型加筋壁板疲劳后破坏载荷保持率为95.6%,有较好的抗冲击疲劳能力,为加筋壁板耐久性及后屈曲设计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加筋壁板
,
冲击损伤
,
高周疲劳特性
,
剩余压缩强度
胡芳忠
,
惠卫军
,
雍岐龙
,
张英建
,
陈思联
钢铁
利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方法对比研究了新开发的两种转向节用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的高周疲劳性能。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碳含量的贝氏体型非调质钢具有细小均匀的贝氏体铁素体+M-A岛组成的粒状贝氏体组织;两者具有相当的强度水平和疲劳性能,但其疲劳性能低于同等强度水平的调质钢。与锻态相比,正火处理后,试验料的抗拉强度和疲劳强度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屈强比和疲劳极限比明显提高。对疲劳断口的分析表明,试验料的疲劳裂纹均起源于表面基体,疲劳裂纹以准解理机制扩展。裂纹扩展速率试验表明,含碳量较低的试验料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 N明显低于含碳量较高的试验料。
关键词:
贝氏体型非调质钢
,
非调质钢
,
高周疲劳性能
,
微观组织
,
转向节
周鹿宾
,
张杰
,
康沫狂
金属学报
本文研究了粒状贝氏体组织的低周疲劳性能、冲击疲劳性能及旋转弯曲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在等抗拉强度下,粒状贝氏体的低周疲劳性能与冲击疲劳性能均优于回火马氏体组织.且随粒状贝氏体含量增加,冲击疲劳寿命相应提高.粒状贝氏体中的(M-A)岛对疲劳裂纹扩展有阻碍作用,对提高疲劳寿命有利.在等强度下,粒状贝氏体的旋转弯曲疲劳性能和回火马氏体组织相当,疲劳极限(Sf)与屈服强度(σy)和断裂强度(S_K)的关系为: S_f=4.651+0.1411(σ_y+S_K)
关键词:
粒状贝氏体
,
tempered martensite
,
fatigue
宋谋胜
,
冉茂武
,
孔园园
,
晏登扬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研究不同加钛方式和钛含量对铸造A356铝合金常温低周疲劳行为的影响,分析合金疲劳断口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4种A356合金均表现出明显的循环硬化行为,但Ti含量(质量分数)为0.14%的合金比Ti含量为0.10%的合金具有更高的循环硬化率.在低应变时,加钛方式对合金的循环硬化影响相近;而在高应变时,电解加钛A356合金表现为类似"饱和"的准稳定形变行为,熔配加钛合金则表现为持续的循环硬化特征.加钛方式对A356合金低周疲劳寿命的影响不明显,其疲劳寿命仅受合金中Ti含量的影响;Ti含量为0.10%的A356合金较Ti含量为0.14%的合金具有更优异的低周疲劳寿命,这主要是由于前者具有较低的屈服强度.
关键词:
A356合金
,
低周疲劳
,
循环硬化
,
疲劳寿命
王长龙
,
倪文
,
李德忠
,
王爽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铁尾矿,以山西灵丘低硅铁尾矿作为主要原料,铝粉作为发气剂,成功制备出了符合GB/T11968—2006标准的A3.5、B06级加气混凝土.考虑最大限度使用铁尾矿的情况下,通过试验得出生产铁尾矿加气混凝土的优化方案:尾矿粉磨时间25 min,硅砂粉磨时间为30 min,配料质量比为m(铁尾矿)∶m(硅砂)∶m(石灰)∶m(水泥)∶m(脱硫石膏)为40∶20∶24∶10∶6.由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可知,成品中主要的矿物成分为托贝莫来石,此外还有硬石膏和尾矿中残留的石英等.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显示,成品中形成C-S-H凝胶和托贝莫来石相互致密交织的显微结构,这是加气混凝土获得较高强度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铁尾矿
,
加气混凝土
,
粉磨时间
,
抗压强度
,
托贝莫来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