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冬
,
陈晓波
,
陈栾
,
周固
,
冯倩
,
王水锋
,
刘洁
,
李崧
,
刘金英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4.04.011
近红外量子剪裁能够有效地提高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稀土元素种类繁多,能级丰富,常被用于制作近红外量子剪裁发光材料.研究者们用适当的方法制成发光材料之后,测量材料的吸收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得到材料的量子效率.其中Tb3+-Yb3+离子对备受关注.Tb3+吸收紫外-可见光,通过协同能量传递把能量传递给Yb3+离子.Yb3+离子跃迁辐射出1000 nm左右的近红外光.该波段的光子能够被硅太阳能电池吸收利用.Tb3+-Yb3+离子对在不同掺杂浓度,不同基质中得到的量子效率不同.
关键词:
光谱学
,
近红外量子剪裁
,
能量传递
,
Tb3+-Yb3+离子对
吴瑜光
,
张通和
,
谢孟峡
,
周固
功能材料
采用MEVVA离子注入机引出的Cu和Ni离子注入聚酯薄膜,注入后的聚酯膜极大降低了聚酯膜的电阻率.注入表面紫外线和红外线吸收特性明显地增强.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注入聚酯膜的横截面,TEM观察表明,在注入层中形成了纳米金属颗粒和富集的碳颗粒.注入层的结构的变化和新相的形成引起了聚合物表面物理和化学特性的改变,进而讨论了金属离子注入聚酯膜的改性机理.
关键词:
金属离子注入
,
电阻率
,
纳米颗粒
,
导电机理
,
紫外线和红外线吸收
何国求
,
高庆
,
沈志云
金属学报
对316L和316LN不锈钢进行了单轴拉压及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实验研究, 分析了固溶的氮原子对单轴及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特性及其微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固溶的氮原子增大了不锈钢铁的单轴循环软化程度及非比例循环附加强化程度, 延长了不锈钢的单轴拉压低周疲劳寿命, 但却缩短了不锈钢的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寿命, 固溶的氮原子对单轴及多轴低周疲劳密度位错结构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固溶
,
null
,
null
,
null
何国求
,
陈成澍
,
高庆
,
孙训方
,
沈志云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0.01.009
对316L和316LN不锈钢进行了单轴拉压及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实验研究,分析了固溶的氮原子对单轴及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特性及其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的氮原子增大了不锈钢的单轴循环软化程度及非比例循环附加强化程度,延长了不锈钢的单轴拉压低周疲劳寿命,但却缩短了不锈钢的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寿命,固溶的氮原子对单轴及多轴低周疲劳高密度位错结构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利用M(o)ssbauer谱方法,间接地证实了至今尚未得到实验证实的IS结合体的假设.
关键词:
固溶的氮原子
,
低周疲劳
,
微结构
关昕
,
孟延军
钢铁研究
论述了超高周疲劳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总结了近年来超高周疲劳的研究成果包括超高周疲劳的典型特征如S-N曲线、裂纹起源、起裂机理、影响超高周疲劳行为的因素等,介绍了超高周疲劳的常用实验手段,提出了今后超高周疲劳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超高周疲劳
,
S-N曲线
,
疲劳裂纹萌生
,
超声疲劳实验
许超
,
张国栋
,
苏彬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7.08.016
对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能够将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统一表征的能量形式参量.用统一的能量形式表征参量对高温合金GH141的760℃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理想的能量-寿命方程.用1Cr11Ni2W2MoV钢500℃和粉末盘材料FGH95的600℃高温低周疲劳和高周疲劳数据对统一表征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用能量形式的表征参量能够得到理想的能量-寿命方程.
关键词:
高周疲劳
,
低周疲劳
,
寿命预测
,
能量表征
,
高温合金
林建忠
,
林江
,
朱丽兵
工程热物理学报
由三维离散涡丝方法对气固轴对称射流场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当固粒St数<1时,固粒明显受到流场运动的影响;St=1时,固粒均匀分布在涡结构周围;当St>1时,固粒受流场影响较弱.对涡环沿周向施以五个波长扰动时,固粒扩散范围较宽.
关键词:
气固两相轴对称射流
,
拟序结构
,
数值模拟
,
固粒扩散
宋亚南
,
徐滨士
,
王海斗
,
张玉波
,
邢志国
稀有金属
分析了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断口形貌特征,介绍了基于Paris公式的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模型和基于位错理论的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预测模型,并结合前期有关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行为的试验数据,对2种预测模型的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位错理论的寿命预测模型较为准确;而基于Paris公式的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模型,其预测精度随着疲劳寿命的增加而降低,即材料组织缺陷萌生成为疲劳裂纹阶段占据疲劳寿命的绝大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高周疲劳寿命预测的研究方向:疲劳裂纹的萌生机制,特别是裂纹源表面萌生和内部萌生的竞争性机制;建立大样本数据,结合统计学方法,以工程构件的服役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基础,精确评价超高周疲劳寿命.
关键词:
超高周疲劳
,
寿命预测
,
断口形貌
,
预测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