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龙
,
竺礼华
,
吴晓光
,
王治民
,
贺创业
,
王月
,
孟锐
,
马瑞刚
,
崔兴柱
,
李广生
,
温书贤
,
郑勇
,
A.A.Pastrernak
,
周宏余
,
刘运祚
,
杨春祥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4.04.020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上通过157Gd(19F, 5n)171Ta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布居了171Ta的高自旋态, 以多普勒移动衰减法的峰形分析法分析了171Ta h9/2质子1/2[541] 转动带的6条能级的寿命, 得到了这6条能级的平均寿命值.
关键词:
高自旋态
,
多普勒移动衰减法
,
能级寿命
王志萍
,
张丰收
,
周宏余
,
曾祥华
,
顾斌
,
张伟
,
程伟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4.032
基于从头计算方法和半经验势分子动力学,通过计算尿嘧啶分子及其水合尿嘧啶分子运动轨迹的速度自关联函数的傅立叶变换,给出了这些分子的振动频率.通过求解Hessian矩阵,鉴别出这些分子每一个振动频率的振动模式.对孤立的尿嘧啶分子,计算结果能够和实验数据符合.对水合尿嘧啶分子中,尿嘧啶分子的结构和振动频率的改变做了讨论.
关键词:
尿嘧啶
,
水合尿嘧啶
,
结构
,
振动
,
半经验分子动力学
刘培生
,
黄林国
,
梁开明
,
顾守仁
,
周宏余
,
刘安东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2.03.009
以典型的三维网状高孔率金属-泡沫镍为实验材料,进行系列的抗拉强度测试.通过所得实验数据对有关公式的应用验证,分析讨论了这些公式中指数项的取值问题.对于泡沫镍这类具有中等塑性的高孔率材料而言,该指数项取1.25比取1.5(即3/2)显得更为合适或合理.
关键词:
多孔材料
,
多孔金属
,
泡沫金属
,
力学性能
邓富国
,
周萍
,
李熙涵
,
李春燕
,
周宏余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4.019
简要地介绍了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必要条件,初步介绍了两个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模型,即Two-Step和Quantum-One-Time-Pad模型.
关键词:
量子信息
,
量子通讯
,
安全直接通信
,
Two-step协议
,
Quantum-One-Time-Pad协议
张国斌
,
张一敏
,
黄晶
,
刘涛
,
王非
,
王一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6.016
以江西某地石煤为原料,采用直接酸浸—萃取—反萃—沉钒—煅烧的工艺进行萃余液循环利用实验,对石煤提钒萃余液循环利用过程中V浸出率、V萃取率,萃取现象,V2O5产品质量与萃余液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及杂质元素Al,K,Ca,Mg,Fe,Si在萃余液循环利用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萃余液的循环利用对V浸出率、V萃取率,萃取现象及V2O5产品质量的影响不大,在萃余液循环利用过程中,V的浸出率在92%~ 94%之间波动,V的一级萃取率在75%~78%之间波动,萃取现象正常,V2O5产品的品位始终大于98%;萃余液未循环时,浸出液中的Al,K,Ca已饱和,过饱和的Al,K以KAl(SO4)2(H2O)12的形式析出进入浸出渣中,过饱和的Ca以CaSO4的形式析出进入浸出渣中,使得萃余液循环过程中浸出液、萃原液、萃余液中Al,K,Ca的含量在第一次循环时急剧增加,随后增加趋势减缓,最终保持稳定;浸出液、萃原液、萃余液中Mg,Fe的含量随萃余液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累积,累积至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浸出液、萃原液、萃余液中Si的含量在萃余液循环利用过程中基本不累积.
关键词:
石煤
,
萃余液
,
萃取
,
循环利用
宋素格
,
王三忠
,
张振申
,
王新志
,
孙玉强
钢铁研究
为了合理利用返回的连铸铸余渣,对铸余渣组分进行分析,得到其碱度平均值为4.09,w(TFe+ MnO)平均值为1.64%,属于高碱度还原性炉渣.对4种铸余渣返回利用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返回利用效果优劣次序依次为出钢前、出钢后、LF精炼开始前和LF精炼造渣期.在转炉出钢前进行返回利用效果最佳,适宜的铸余渣返回量为5.0~12.0 kg/t,吨钢综合冶炼成本可节约5.94元.
关键词:
铸余渣
,
返回利用
,
冶炼成本
徐华根
,
徐瑚珊
,
李文飞
,
贾飞
,
陈若富
,
张雪荧
,
马越
,
李松林
,
段利敏
,
孙志宇
,
肖国青
,
郭忠言
,
詹文龙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30
介绍了一种铝制内椭球面反射镜闪烁薄膜探测器, 对其探测效率、光收集效率和时间性能的测试.结果分析表明采用1 μm厚的BC498闪烁薄膜探测器测量实验中超重反冲余核, 探测效率接近100%, 时间分辨好于200 ps, 其性能满足超重反冲余核时间测量的要求.
关键词:
闪烁薄膜探测器
,
光收集效率
,
探测效率
,
时间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