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刚
,
李晶
,
武贺
,
杨克枝
,
蔡可森
,
吴国平
,
曹余良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4.03.024
为更好降低钢液的回磷量,结合南钢现场试验,通过计算分析了从转炉出钢到LF精炼结束的钢液总回磷量、下渣回磷量、合金回磷量、辅料回磷量,以及出钢条件对总回磷量和下渣回磷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总回磷量由下渣回磷量、合金回磷量、辅料回磷量构成,其中合金回磷最大,辅料回磷影响最小,降低下渣回磷量可以有效减少总回磷量.出钢温度控制在1 620~1640℃,钢液碳含量在0.028%~0.035%,出钢炉渣碱度在5左右,炉渣FeO含量在17%以上时可以有效抑制钢液总回磷量.当控制出钢温度在1 620~1 627℃,出钢炉渣碱度为5,炉渣FeO含量在23%左右时,可以有效降低下渣造成的回磷.
关键词:
转炉
,
出钢
,
LF精炼
,
回磷量
周朝刚
,
李晶
,
罗开敏
,
韩啸
,
张志明
,
刘志明
,
邓长付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22
通过工业试验研究120 t顶底复吹转炉双渣法脱磷一次倒渣时的供氧制度、枪位控制和一次倒渣条件对脱磷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一次倒渣工艺条件为:一倒吹氧时间和吹氧量应分别控制在390~ 420 s和2 300~2400 m3;-倒温度、碱度、FeO以及P2O5含量分别控制为1 400~1 420℃、≥2.06、≥10.97%和2.54% ~ 3.0%时,可以实现一倒钢液磷含量最低为0.032%,脱磷率最高为75.57%.
关键词:
顶底复吹转炉
,
脱磷
,
双渣法
,
一次倒渣
艾立群
,
周朝刚
,
吕岩
,
侯鹏
钢铁钒钛
采用微波碳热还原方法,对钢渣进行脱磷处理.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钢渣的升温特性进行研究.试验表明不同组成钢渣在微波中均具有很好的升温特性和较好的脱磷效果.结合脱磷效果与升温特性,确定了微波处理钢渣的工艺参数.
关键词:
钢渣
,
脱磷
,
微波
,
加热
,
升温特性
周朝刚
,
李晶
,
武贺
,
蔡可森
,
吴国平
,
曹余良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4.01.020
结合南钢现场试验,研究了转炉采用单渣法和双渣法对钢水脱磷的影响;分析比较了不同操作制度对钢液中磷含量的影响,辅料加入量对终点钢液磷含量变化的影响,留渣操作对前期渣的影响以及对冶炼终点钢液磷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渣法相比,双渣法前期脱磷效果较好,形成的前期渣对脱磷较有利,冶炼终点能很好达到低磷钢要求.同时通过现场试验研究确定了冶炼低磷钢的最佳终点温度、适宜碱度和FeO含量等条件,并得出对磷含量要求严格的钢种应采用双渣法冶炼较有利.
关键词:
单渣法
,
双渣法
,
脱磷
,
转炉冶炼
周朝刚
,
李晶
,
武贺
,
蔡可森
,
吴国平
,
曹余良
钢铁
为实现复吹转炉双渣吹炼一次倒渣的高效脱磷,从脱磷热力学角度分析计算了一次倒渣的理论指导温度,提出了一次倒渣温度控制新模式.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不同一倒温度控制下的脱磷情况.结果表明,将一次倒渣温度由1 348℃提高到1 427℃时,转炉一次倒渣半钢磷质量分数降低0.034%,脱磷率提高28%,磷分配比提高28,实现了半钢磷质量分数脱至0.025%,一次倒渣脱磷率达79%和渣金间磷分配比为61的脱磷效果.
关键词:
转炉
,
脱磷
,
双渣
,
碳磷选择性氧化温度
,
一次倒渣温度
杨克枝
,
李晶
,
蔡可森
,
周朝刚
,
吴国平
,
曹余良
钢铁研究
为满足低磷钢生产要求,结合南钢现场试验,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从转炉出钢到LF精炼结束的回磷过程.结果表明:转炉出钢处于回磷状态,通过提高出钢时渣中w(FeO+MnO),可以降低出钢时钢液的回磷趋势,有利于降低精炼终点钢中的w(P);采用Mn弱脱氧出钢,可使钢液中w(O)降低至0.032%左右,平均回磷量为3.7×10-6,Si-Mn脱氧可使钢液中w(O)降低至0.01%以下,平均回磷量为14.56×10-6;采用留钢留渣操作的炉次回磷量平均为7.5×10-6,未采用留钢留渣操作的炉次回磷量平均为13.2×10-6.
关键词:
回磷
,
留钢留渣
,
下渣量
韩啸
,
周朝刚
,
李晶
,
史成斌
,
葛金鹏
,
蔡可森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50287
通过采用热力学软件 Factsage 6.4、SEM、EDS、XRD,并结合红外和拉曼实验手段分析研究了一次倒渣和终点炉渣物相结构.结果表明:一倒渣和终渣的黏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温度相同时,一倒渣的黏度较高,但熔点低于终渣.低温时形成的液相较多,更有利于脱磷反应的进行.炉渣 Si、Ca、P 元素富集的区域,形成的矿相主要为2CaO?SiO2-3CaO?P2 O5固溶体相,对脱磷较为有利;而 Fe、Mn、Mg 和 O 元素富集的区域,形成的物相主要为铁氧化物和RO相,炉渣脱磷能力脱磷较差.红外和拉曼分析结果表明:一倒渣和终渣都形成SiO4四面体单元,一倒渣主要以Si-O-Si键为主,而终渣主要以P-O-P键为主.硅酸盐网状结构单元结构越多,对脱磷越有利.
关键词:
物相结构
,
一倒渣
,
终渣脱磷
,
固溶体相
荆国芳
,
钱晓晴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2.02.011
模拟土壤施用稀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黄刚土中各组份吸附稀土的能力为:无定形FexOy、紧结有机物>松结有机物>MnOx>晶形FexOy>永久负电荷;进入黄刚土的外源轻稀土,主要累积于紧结有机态(29.90~49.72%)、无定形氧化铁吸附态(26.81~46.76%),而累积于松结有机态的轻稀土受外源稀土的加入量影响较小(24.93~28.72%).当外源稀土用量在0.684~2.735mg/kg*季时,大豆地上部稀土无明显增加,而用量达13.674mg/kg时,地上部明显增加.黄刚土外源稀土的最佳用量为0.684mg/kg,此时,大豆增产43.82±15.08%、油菜增产17.92±9.07%.
关键词:
稀土
,
形态
,
生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