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冲云
,
许文彬
,
刘力挽
,
杨秋红
,
胡丽丽
,
周秦岭
,
王世凯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50200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高温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不同浓度的Al3+/Yb3+/p5+掺杂石英玻璃.研究了p5+和Al3+的引入对Yb3+掺杂石英玻璃紫外透过和紫外激发荧光光谱,以及Yb4d电子结合能的影响,并初步探索了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Al3+/Yb3+/p5+掺杂石英玻璃在190~300 nm波段的吸收主要来源于O2-→Yb3+的电荷迁移吸收,其谱带位置和Yb4d电子结合能随Yb3+的第二配位元素(Al、Si、P)电负性增大向高能方向移动.真空烧结条件下,引入Al3+会引发石英玻璃中Yb3+还原为Yb2+,其典型的吸收峰位于330 nm处;然而,在Al3+/Yb3+共掺的基础上再引入P5+,且P5+/Al3+摩尔比大于1时,可以有效抑制Yb2+的形成.紫外光激发引起的近红外发光(976 nm)是电子从电荷迁移态弛豫到Yb3+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结果,可见发光(525 nm)归因于Yb2+的5d→4f跃迁.本文研究结果对通过优化工艺和调整组分制备出高性能的Yb3+掺杂光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Yb3+掺杂石英玻璃
,
紫外吸收带
,
电荷迁移
,
Yb2+
肖力
,
张继武
,
崔龙
,
赵玉锁
,
潘爱军
,
邹依林
,
韩先菊
,
张勇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8.07.004
西秦岭地区是中国著名的金矿集中区,迄今已发现金矿床(点)200余个,其黄金储量达1 100余t.文章在系统阐述西秦岭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总结了该区已知金矿床(点)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金矿的控矿因素,并利用分形方法对资源潜力进行了估算,认为西秦岭地区有很大的资源潜力.找矿前景广阔.
关键词:
控矿因素
,
分形方法
,
资源潜力
,
金矿
,
西秦岭地区
郭新
,
张灯堂
,
赵春勇
黄金
doi:10.11792/hj20141007
通过对河南小秦岭金矿田主要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分别讨论了地层、构造、岩浆岩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和同位素证据表明,太华群变质岩在成矿作用中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矿床分布规律、矿化规律均指示岩浆岩在成矿过程中提供了热动力,保证成矿物质的迁移活化,区内金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关系尤为密切。在岩浆的活化下,含矿热液沿构造迁移,当迁移到近EW向的张性构选时,温度、压力、pH等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变化,矿质沉淀并富集成矿。
关键词:
小秦岭金矿田
,
控矿因素
,
迁移富集
,
河南
李光生
黄金
在全面收集小秦岭金矿区矿山开采现状及废石、尾矿、废水排放情况的基础上,开展了野外实地调查,基本查清了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得到了矿区地质环境质量现状的综合评价结果,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小秦岭金矿区
,
矿山地质环境
,
防治对策
成志雁
,
刘开君
,
余平辉
,
樊小龙
,
曾亮
,
马锦龙
黄金
doi:10.11792/hj20151004
通过对西秦岭金矿床成矿年代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将本区的金矿床年代数据划分为245~225 Ma、220~190 Ma、170 Ma ±、135~110 Ma、75~45 Ma 5组。结合区域内构造演化和岩浆活动将金矿床划分了4个成矿期:印支期末—燕山初期(245~225 Ma),金矿化的初始富集阶段之一;燕山早期和燕山中期(220~190 Ma,170 Ma ±),西秦岭金成矿的主要形成时期;燕山晚期(135~110 Ma),再次(叠加)成矿阶段;喜马拉雅期热液活动对金矿床的影响。对区域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与新方法获得的年代学数据与前人数据对比,从而排除不确定性,精确地划分金矿成矿期次,能为金矿床成因、区域成矿规律总结和远景成矿预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西秦岭
,
金矿床
,
成矿时代
,
成矿期次
胡晓隆
,
杨礼敬
,
马佩文
,
窦润吾
,
李锁成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3.10.003
通过综合分析西秦岭东部地区的金成矿地质条件及地球化学环境,划分了8个成矿亚带,总结了找金方向及找矿标志,进而筛选了柴家庄-太阳寺区等4处找矿靶区.总结了找矿工作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指出该区找矿成败的关键是找矿思路,而各种方法的有机配合是找矿成功的重要因素,大胆采用高质量钻探或坑探工程验证是找矿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
成矿背景
,
矿带划分
,
找矿方向
,
找矿标志
,
靶区优选
,
西秦岭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