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印石
,
刘政波
,
王建华
,
王迎
,
周红英
,
张文立
,
王俊
,
乔贵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9.01.023
建立了白首乌中4种苯乙酮类化合物(Ⅰ:4-羟基苯乙酮,Ⅱ:2,5-二羟基苯乙酮,Ⅲ:白首乌二苯酮,Ⅳ:2,4-二羟基苯乙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Symmetry-C18色谱柱(4.6 mm × 250 mm,5μm)分离,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为26:74),流速1.0 mL/min;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化合物Ⅰ、Ⅲ、Ⅳ的检测波长为280nm,化合物Ⅱ的检测波长为224 nm;测定温度为30℃.4种苯乙酮类化合物Ⅰ~Ⅳ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80~0.560 μg,0.080~0.560 μg,0.100~0.700μg和0.092~0.644μg(r=0.999 6~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n=3)为98.0%~104.0%,相对标准偏差为0.8%~2.6%.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白首乌药材质量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
二极管阵列检测
,
苯乙酮类化合物
,
自首乌
吴书锋
,
张玲
,
周绍建
,
嵇阿琳
,
杨杰
,
周红英
,
刘建军
材料导报
对轴棒法编织碳/碳(C/C)复合材料喉衬进行固体火箭发动机(SRM)地面点火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烧蚀后喉衬入口部位、喉部、出口部位的烧蚀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9.362 MPa压强下,轴棒法编织C/C喉衬烧蚀性能稳定、均匀,烧蚀后型面光滑,平均线烧蚀率为0.2569 mm·s-1,是适用于高工作压强、大流量的SRM喷管喉衬材料.C/C喉衬不同部位呈现出不同的烧蚀形貌.
关键词:
轴棒法编织
,
C/C复合材料
,
喉衬
,
点火试验
,
烧蚀性能
候晓
,
程文
,
陈妮
,
周红英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13)60088-8
为适应高性能固体火箭发动机使用的苛刻条件,如高压和大流量,通过预成型设计和致密化过程改性,制备一种三维和四向炭纤维增强结构的新型炭/炭(C/C)复合材料.同时,探讨影响该喉衬材料关键性能的主要过程并进行性能评价.最后描述某些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的C/C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结果表明,所制C/C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和热性能,其烧蚀率相当于整体毡预制体C/C复合材料织物,较径向炭棒法C/C复合材料织物低60%.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
喉衬
,
固体火箭发动机
,
轴炭棒
周红英
,
王建华
,
隋鹏
,
孙印石
,
房信胜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10.01.023
研究了不同产地的4种半夏淀粉的理化特性,包括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度、溶解性、持水性、淀粉粒大小和形貌、结晶类型、热特性和糊化特性等. 结果表明,这些半夏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为18.60%~23.91%;膨胀度21.53%~23.09%;溶解度11.5%~32.3%;持水性100.3%~119.0%.淀粉粒单粒球形,卵形或圆半球形,直径2~20 μm,复粒由2~3个分粒组成,其结晶类型均为C型,结晶度15.0%~37.9%.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得的转变温度T_O、T_P和T_C分别为71.58~77.75 ℃、83.03~83.84 ℃和89.41~90.99 ℃,热焓为4.316~5.809 J/g. 用快速粘度分析仪测定了4种半夏淀粉的糊化特征值:峰值粘度、热糊粘度、冷糊粘度、稀懈值和回复值分别为149.5~226.2、97.7~127.2、141.8~194.3、50.4~99.0和44.2~67.2 RVU. 糊化温度77.8~79.9 ℃,峰值时间8.3~8.7 min.
关键词:
半夏
,
淀粉
,
糊化特性
,
X射线衍射
杨彩云
,
胡振英
,
周红英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9.09.008
本工作设计并用炭纤维织造了两种不同结构的三维预制体,即三维角联锁结构(JLS)和三向正交结构(SZJ),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致密和液相树脂浸渍/炭化的增密工艺,制备出C/C复合材料,测试并对比分析了拉伸性能和冲剪性能.结果表明:预制体结构对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同时决定拉伸断裂破坏模式.三向正交结构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好于三维角联锁结构的C/C复合材料.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
三维机织预制体
,
力学性能
,
增强体结构
,
拉伸断裂模式
周红英
,
刘建军
,
黄寒星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05.02.012
采用CVI+PIC工艺制备了四种碳毡增强碳基复合材料(C/C),其中对三种样品A、B、C在2 500℃进行了一次石墨化处理,样品D未进行石墨化处理.为与900℃碳化对比,研究了1 500℃碳化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温度由900℃提高到1 500℃后,样品A的开孔率下降11.6%~13.5%,1 000℃的xy向线膨胀系数由1.75×10-6/K增大到2.17×10-6/K;xy向和z向的800℃热导率分别由65.07 W/(m·K)、45.98 W/(m·K)增大到75.44 W/(m·K)、54.86W/(m·K);xy向和z向的比热容分别由1.70 kJ/(kg·K)、1.43 kJ/(kg·K)增大到1.79 kJ/(kg·K)、2.19 kJ/(kg·K).样品B和样品C也表现出基本相同的趋势;随着碳化温度由900℃提高到1 500℃,样品D中微晶尺寸由2 nm增大到4nm.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
碳化温度
,
微观结构
,
热性能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英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英;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英,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英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英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英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英.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英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英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
李清玉
,
向胤合
,
杨斌
,
王慧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905
黄埠岭金矿床位于灵北断裂带南西段,主要控矿构造为灵北主断裂上盘次级断裂,直接赋矿围岩主要为黄铁绢英岩。红化蚀变在含矿断裂上、下盘的玲珑型花岗岩中均有发育。岩石化学分析显示,玲珑型花岗岩在红化蚀变中K2 O含量降低,红化蚀变过程中有碳酸盐矿物的聚集,且红化蚀变岩是黄铁绢英岩中铁质的提供者。矿物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显示,包裹体液相成分中富SO2-4,阴离子质量分数SO2-4>Cl->F-。黄埠岭金矿床的形成可以表述为电解成矿机制,红化蚀变岩反映了该体系中阳极附近的水岩反应条件和性质,为金元素的活化区。含金的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岩反映了该体系中阴极附近的水岩反应条件和性质,为金矿物的聚集区,Au+的沉淀与电极反应有关。水的电离反应是维系该成矿体系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
红化蚀变
,
矿床地球化学
,
成矿作用
,
黄埠岭金矿床
,
灵北断裂带
钢铁
氯来源、种类和燃烧物中氯浓度对燃烧过程中二垩英生成有重要影响.在实验燃烧炉中研究1 073K温度下上述三种因素对燃烧过程二垩英生成的影响.二垩英生成浓度在相同氯源和种类条件下与燃烧物中氯含量几乎成正比,且受氯源明显影响.如有机氯化合物或无机氯化物.即使对无机氯化物,在有活性氯存在时也会生成高浓度二垩英,如由盐和面粉形成的水化物中的活性氯.
关键词:
氯源
,
氯种类
,
燃烧过程
,
二垩英/呋喃
,
水化物
,
P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