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17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国内外薄膜绕包烧结电磁线自动控制技术的对比研究

周升 , 刘佳音 , , 杨名波 , 姜其斌

绝缘材料 doi:10.3969/j.issn.1009-9239.2011.06.017

对比了国内外薄膜绕包烧结电磁线的制备自动控制技术,分析比较了高频恒温恒压装置、红外线测温仪、恒张力控制器、压轮距感应器出口距离的设计原理.结果表明:改用螺旋形感应线圈、减小红外线测温仪测温误差、改善恒张力控制装置使节距漂移量变小及增加薄膜烧结机生产线速度可使国内薄膜绕包烧结电磁线制备自动控制技术的设计更为合理,产品质量稳定性更高.

关键词: 电磁线 , 自动控制技术 , 质量稳定性

铜互连多层膜系中自对准CuSiN层的微结构及其热稳定性

刘波 , , 宋忠孝 , 徐可为

金属学报

通过等离子体与铜膜表面的分步反应合成了厚约4 nm的CuSiN自组装层。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纳米电子束探针(EDS)和 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CuSiN和Si/SiO2/TaN/Ta/Cu(CuSiN)/SiC:H/SiOC:H 多层膜基体系的微结构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CuSiN层的引入显著提高Cu/SiC:H/SiOC:H结构的热稳定性,其机制是在500℃退火温度条件下CuSiN层能够稳定存在,从而阻碍了Cu原子向SiC:H/SiOC:H介质薄膜体内的扩散。

关键词: 铜互连 , self-aligned CuSiN , thermal reliability , barrier layers

聚酰亚胺薄膜烧结铜扁线附着性的影响因素

邵兵 , 刘佳音 , 汤海涛 , 杨名波 ,

绝缘材料

对铜扁线的表面质量、烧结温度、压轮、感应线圈的加热方式以及聚酰亚胺薄膜F-46胶层厚度等因素对聚酰亚胺薄膜烧结铜扁线附着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对具有不同附着性的烧结线进行了扭转测试.结果表明:要获得最佳的附着性,须对铜扁线进行抛光处理,烧结温度控制在270~290℃,压轮在烧结线表面的下压距离为0.5~1.0 mm,采用开口式矩形感应线圈加热时铜扁线横向偏移感应线圈几何中心位置在1 mm以内,聚酰亚胺薄膜厚度允许时应采用F-46胶层较厚的薄膜.为保证聚酰亚胺薄膜烧结铜扁线满足后续的加工要求,3.35 mm×9 mm烧结线绝缘层失去附着性的长度最大不应超过4 mm.

关键词: 附着性 , 扭转 , 铜扁线

聚酰亚胺薄膜绕包铜扁线耐电晕性能的研究

刘佳音 , , 周升 , 杨名波 , 陈琛

绝缘材料

通过对聚酰亚胺薄膜绕包铜扁线的工艺研究,分析了聚酰亚胺薄膜绕包铜扁线的耐电晕性能。结果表明:影响聚酰亚胺薄膜绕包铜扁线耐电晕性能的主要因素为烧结温度、绕包张力和红外辐射炉温度。当烧结温度为230℃,绕包张力为8 N,红外辐射炉温度为450℃时,聚酰亚胺薄膜绕包铜扁线的耐电晕性能最佳。

关键词: 电磁线 , 烧结工艺 , 耐电晕性能

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绕包扁铜线烧结工艺的研究

刘佳音 , 周升 , , 杨名波 , 姜其斌

绝缘材料 doi:10.3969/j.issn.1009-9239.2011.04.006

通过对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绕包扁铜线的烧结工艺的研究,重点对绝缘表面存在气泡的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绕包扁铜线表面气泡的主要因素为烧结温度、绕包张力、绕包角度和压轮距高频感应器出口的距离,可以消除表面气泡的最佳工艺为:绕包角度62°,烧结温度(270±10)℃,绕包张力4.5 kg,压轮距高频感应器出口的距离20 cm以内.

关键词: 扁铜线 , 烧结工艺 , 气泡

耐电晕涂层厚度对漆包线耐电晕性能的影响

, , 李鸿岩 , 袁立强 , 姜其斌

绝缘材料 doi:10.3969/j.issn.1009-9239.2010.04.012

为了确定耐电晕漆膜厚度对漆包线漆性能的影响,研究了耐电晕漆包线漆组分一定,涂漆方案不同的耐电晕漆包线附着力和耐电晕性能.结果表明:对于φ1.25 mm三涂层2级漆膜厚度的漆包线而言,底漆厚度0.02mm、耐电晕漆厚度在0.05mm以上时,漆包线的综合性能可达到国家标准.

关键词: 耐电晕 , 漆包线 , 绝缘

薄膜烧结电磁线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刘刚 , 刘佳音 , , 杨名波

绝缘材料 doi:10.3969/j.issn.1009-9239.2010.06.019

通过对薄膜烧结电磁线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即对在线连续耐压检测仪、高频恒温恒压装置、恒张力控制器的原理分析、研究及应用,进一步验证自动控制技术对电磁线产品质量包括表面质量、性能及质量稳定性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 电磁线 , 自动化控制 , 质量稳定性

铜互连多层膜系中自对准CuSiN层的微结构及其热稳定性

刘波 , , 宋忠孝 , 徐可为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7.11.004

通过等离子体与Cu膜表面的分步反应合成了厚约4 nm的CuSiN自对准层.采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术(HRTEM)、纳米电子束探针能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CuSiN和Si/SiO2/TaN/Ta/Cu(CuSiN)/SiC:H/SiOC:H多层膜基体系的微结构和热稳定性.表明CuSiN层两侧分别出现SiN和Cu(Si)层,显著提高Cu/SiC:H/SiOC:H结构的热稳定性,其机制是在500℃退火温度条件下CuSiN层仍能够稳定存在,从而阻碍了Cu原子向SiC:H/SiOC:H介质薄膜体内的扩散.

关键词: 铜互连 , 自对准CuSiN , 热稳定性 , 介质扩散阻挡层

钢2 560 m3高炉热风炉设计

李占国 , , 张文来 , 林佐华

钢铁

介绍了钢2560 m3高炉项目中采用荷兰霍高内燃式热风炉的工艺设计情况,并对此热风炉各部位耐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钢的实践表明,采用霍高内燃式热风炉技术是今后国内内燃式热风炉建设以及获得高风温、长寿命的经济和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热风炉 , 高风温 , 长寿

船舶气系统气特性的非定常研究

孙鹏 , 于洋 , 钟兢军 , 王建华 , 胡政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采用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船舶气系统整体气路进行求解.研究中考虑气室冷却气系统、燃烧气系统、气蜗壳等结构,以及百叶窗、空气净化装置、消音器等结构的阻力影响,并在定常条件下验证了阻力模拟的准确性.随后,重点研究了外界条件变化对前后进气室压差及蜗壳出口流场的影响,得出了前后压差随测点位置和外界条件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数值模拟 , 气系统 , 非定常 , 压差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18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