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5081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复合固液相变储能微球的制备

缪春燕 , 褚晓东 , 有为 , 唐国翌 , 翁端

功能材料

综合微囊化和定形化制备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优势.用海藻酸钙载体材料,壳聚糖复膜材料,廉价的相变蜡作为相变储能材料,考察了壳聚糖浓度、氯化钙浓度、海藻酸钠浓度、芯壁比以及凝固时间对所制备样品热性能的影响,优化出制备方法的最佳实验条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所制备的样品内部具空间网状结构平均粒径0.5mm的密封型小球,相变焓103.1J/g,峰值温度26.7℃.

关键词: 相变储能材料 , 微囊化 , 定形化 , 制备

孔道三维相互连通锐钛矿TiO2-SiO2纳米复合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其高光催化活性

董维阳 , 有为 , 孙尧俊 , 华伟明 , 庄国顺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5)61081-6

本文报道一种孔道三维相互连通锐钛矿TiO2-SiO2纳米复合介孔材料的制备.该介孔材料是以两维六方序结构、直孔道、锐钛矿70TiO2-30SiO2-950纳米复合介孔材料(于950oC晶化2 h)前驱体, NaOHSiO2的刻蚀剂,通过“在孔壁内造孔”的方法获得.我们的策略是采用温和的造孔条件,如稀NaOH溶液,合适的温度与固/液比等.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低温N2吸附等技术对样品的介孔结构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墙内孔的密度非常高,孔径均一(平均尺寸3.6 nm),且在三维网络高度连通原孔道,但介孔结构仍保持其完整性.锐钛矿纳米晶粒的结晶度和大小在墙内造孔前后基本保持不变.该材料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0.303 min–1)与亚甲基蓝(0.757 min–1)的活性相当高,此活性分别是其母体材料的5.1和5.3倍,甚至是Degussa P25光催化剂的16.5和24.1倍.这充分表明三维连通孔道结构对活性的大幅提高起了关键作用.孔道三维连通式锐钛矿TiO2-SiO2纳米复合介孔材料对上述污染物展现出意想不到的高降解活性,显著高于迄今已报道的金属氧化物基介孔材料对上述污染物的降解活性.更重要的是,该光催化剂具相当高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相信,本方法将为具超高性能的孔道三维相互连通其它金属氧化物基介孔材料的制备铺平了道路.
  小角XRD结果表明,母体材料的孔道是两维六方序结构,在孔壁内造孔之后,样品原的介孔结构仍保持其规整性.宽角XRD结果显示,二氧化钛的晶相是锐钛矿,晶粒尺寸10.8 nm.造新孔之后,锐钛矿纳米晶粒的结晶度和大小与母体样品的相比变化不大. TEM结果显示,母体样品的孔壁内没孔.孔道是两维六方序排列的直孔道,孔径大小均一(平均尺寸4.1 nm).高分辨透射电镜(TEM)观察揭示,锐钛矿纳米晶粒(平均大小11.3 nm)在孔壁内随机排列,并与无定形SiO2纳米颗粒相互连接,相间共存,形成类似“砖块?水泥砂浆”砌成的孔壁,这种独特的复合骨架结构赋予其很高的稳定性.当一些SiO2纳米颗粒被去除之后, TEM观察显示,孔壁内密集分布的孔,这些孔取向随机,并在三维方向连通原孔道,但介孔骨架结构仍保持其完整性.墙内孔的大小范围很窄(3.1?4.3 nm),平均大小3.6 nm.高分辨TEM观察显示,锐钛矿晶粒大小与母体材料内的相比基本未变.上述结果与XRD结果一致.低温N2吸附表征结果显示,母体样品内只一种孔道,孔径4.0 nm.去除部分SiO2后的样品内两种孔道,孔径分别是3.4和4.1 nm.这些结果与TEM的观察吻合.罗丹明B与亚甲基蓝在造孔前后样品内扩散速率评价结果显示,其在三维连通孔道内的扩散速率很高,大约是其母体材料内的5倍以上.这表明相互连通的孔道网络结构非常利于客体分子在其内扩散.光催化降解性能评价结果显示,罗丹明B与亚甲基蓝在相互连通孔道内降解的速率相当高,分别是其在不连通孔道内的5.1和5.3倍.这充分证明孔道三维相互连通对活性的大幅提高起了关键作用.我们对材料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作了评价,经过10次循环使用孔道三维相互连通锐钛矿TiO2-SiO2纳米复合介孔材料,其吸附与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性能变化不大.这充分证明本文制备的孔道连通复合介孔材料的性能是相当稳定的和可重复使用的.该方法可用于制备具超高性能的孔道三维相互连通其它金属氧化物基介孔材料,如Nb2O5, Ta2O5等.

关键词: 二氧化钛 , 二氧化硅 , 纳米复合介孔材料 , 三维连通式介孔结构 , 光催化降解 , 机污染物

两种丙烯酸盐[Ln2(CH2CHCOO)6·3H2O]·3H2O(Ln=Ce;Nd)的单晶结构

钱玉英 , 褚晓东 , 有为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11.01.014

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解析了[Ln2(CH:CHCOO)6·3H2O]·3H2O(Ln=Ce;Nd)的结构.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属同构: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Ce2(CH2CHCOO)6·3H2O]·3H2O晶胞参数α=1.02099(13)nm,b=1.52294(19)nm,c=2.0325(3)nin,/3=100.838(2)°,V=3.1039(7)nm3;[Nd2(CH2CHCOO)6·3H2O]·3H2O晶胞参数α=1.01978(8)nm,6=1.50979(12)nm,c=2.02712(16)nm,β=100.881(1)°,V=3.0650(4)nm3.化合物不对称结构单元中含两个独立的稀土中心离子,分别处九、十配位环境中.两个稀土离子由两个独立的丙烯酸μ2-氧桥联形成左手和右手螺旋链.螺旋链通过链间的水分子形成氢键网络,堆垛成三维结构.

关键词: 稀土 , , , 丙烯酸盐 , 晶体结构

综合物探方法寻找斑岩型钼矿床的应用试验研究---以冲钼多金属矿床

李冰 , 尚建阁 , 刘清泉 , 张智慧 , 丁云河 , 魏明君 , 王蒙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106

冲大型钼多金属矿床例,阐明了大别山北麓地区区域和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在该地区开展岩矿石物性标本测试、综合物探剖面性研究(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方法和频谱激电方法试验),试验及测试结果表明,冲钼矿床中含矿岩体中低阻,高极化特征,冲钼矿床斑岩体外接触带成矿,在深部高阻岩体的外侧存在一个低阻异常体,经钻孔验证,该低阻异常体花岗斑岩体(脉)外接触带含辉钼矿的中元古界片麻岩。频谱激电法反演结果更进一步印证了物性测试结果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此次综合物探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频谱激电法在该地区寻找斑岩型钼矿床是效的,可为今后在该区域寻找斑岩型矿床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 频谱激电法 , 斑岩型钼矿床 , 冲钼多金属矿床

锰硅铁合金连续铸造技术试验书芳

书芳 , 王玫 , 赵宗更 , 曾世林 , 梁建强 , 陆兵

钢铁研究学报

利用自制的一套带特殊结晶器的连续铸造试验装置,研究了锰硅铁合金的连续铸造工艺及其制品的外观和内部质量。稳定地连续铸造了直径分别为44、52、54和74 mm的锰硅铁合金铸锭。结果表明:所研究的锰硅铁合金连续铸造工艺稳定性良好,产品的外观光洁,内部组织致密,产品质量优于传统模铸法生产的锰硅铁合金。

关键词: 锰硅;铁合金;连续铸造;模铸

C18TAB模板剂合成序多孔掺锡氧化锆

马会宣 , 高春光 , 赵永祥

材料导报

以C18TAB模板剂,氧氯化锆和四氯化锡原料,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合成了不同掺锡量的序多孔氧化锆.通过XRD、N2吸-脱附、FT-IR等技术表征材料的孔结构.结果表明,掺锡氧化锆孔排布六方序,材料的热稳定性、比表面积均高,与C16TAB模板剂合成的结果相比,d100值、孔容明显增大,S(5)Zd100增大了0.22 nm.

关键词: C18TAB , 六方 , 序多孔 , Sn-Zr氧化物

矿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探析--以山东招金集团限公司

纪雪欣 , 冷守全 , 沈健

黄金

随着矿业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资金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如何效实施资金管控,规避风险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山东招金集团限公司例,阐述了矿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资金集中管理运作流程,提出了资金集中管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可为其他矿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矿业集团 , 资金 , 管控

可溶性酚醛树脂碳源合成序介孔炭及其电催化性能

陈秀 , 何建平 , 党王娟 , 周建华 , 王涛 , 张传香 , 赵桂网

新型炭材料

利用介孔硅SBA-15与苯酚、甲醛混合,原位合成可溶性酚醛树脂,高温炭化得序介孔炭(C1);同时将预聚的酚醛树脂与SBA-15 共混后再聚合,高温炭化得序介孔炭(C2).微波多元醇还原法合成Pt/C1、Pt/C2、Pt/CMK-5(糠醇碳源)电催化剂.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N2物理吸附,透射电镜(TEM)和循环伏安技术(CV)对介孔炭的结构和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I主要由规则的六方介孔孔道构成,比表面积为947m2/g,孔径分布集巾在4.5nm,Pt微粒在C1上具良好的分散性,平均粒径约为3nm.C2的孔道较为模糊,负载的Pt微粒一定程度的团聚.CV曲线显示,Pt/C1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面积(EAS)54.2m2/g,其催化甲醇氧化的性能优于Pt/C2及Pt/CMK-5而略筹于商用催化剂Pt/C(E-TEK).

关键词: SBA-15 , 介孔炭 , 可溶性酚醛树脂 , 微波法 , 炭载铂催化剂

不同机体系的混凝特征研究:以硫酸铝例?

洪云 , 张伟军 , 左竟成 , 刘园园 , 董伟 , 王东升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2.2014061005

选择牛血清蛋白和腐殖酸作为实验对象,考察了硫酸铝投加量和pH对两种机体系机物去除率、电荷性质以及絮体性质(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和沉降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硫酸铝混凝对腐殖酸的去除效率要高于BSA,当硫酸铝投加量5 mmol·L-1时,两种体系中DOC的去除率均达到最高。电中和在腐殖酸的混凝去除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而吸附架桥是BSA去除的主要机理。对于两种机体系,随着硫酸铝投加量的升高,絮体粒径逐渐减小,而分形维数增大。相比腐殖酸体系,BSA混凝形成絮体粒径大但分形维数更小,同时絮体沉降性较差。此外,两种体系中DOC去除率在pH值等于6时均达到最高。同时,当pH值从5上升到9的过程中,BSA体系粒径逐渐增加;而在腐殖酸体系中,在pH值小于6时,絮体成长平衡时间延长,同时平衡后絮体粒径要明显大于pH值大于7条件下形成的絮体。

关键词: 硫酸铝 , 混凝 , 牛血清蛋白 , 腐殖酸 , 絮体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508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