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进
,
潘金焕
,
姜钧普
,
尹志强
,
王明斌
,
田树生
,
林国庆
钢铁
以实验室工作为基础,结合湘钢冷镦钢生产工艺对影响湘钢冷镦钢质量的两个主要工艺因素即连铸结晶器卷渣与线材轧制过程中不均匀冷却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晶器卷渣形成大型夹杂,破坏了钢的连续性;线材轧制过程中不均匀冷却造成线材内部晶粒尺寸相差悬殊,力学性能不均匀,这些都是造成冷镦开裂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冷镦钢
,
结晶器卷渣
,
不均匀冷却
,
冷镦开裂
倪红卫
,
章奉山
,
苍大强
,
姜钧普
钢铁研究学报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二步法制备碳化铁的研究 .在第一阶段,首先用氢气还原赤铁矿粉;第二阶段,用H2-CH4混合气体碳化还原产物金属铁.结果表明:与一步法相比,用二步法制备碳化铁可显著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
关键词:
二步法
,
碳化铁
,
还原
杨素波
,
罗泽中
,
蔡开科
,
姜钧普
,
宋波
钢铁
通过热力学试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1600℃时含钒铁液与含钒转炉渣系CaO-MgOsat-FetO-MnO-SiO2-V2O5-TiO2-Al2O3间钒的分配平衡.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在碱度较高的转炉渣中,钒以五价态的形式存在.计算了钒在铁/渣间的平衡分配比Lv和渣中V2O5的活度系数γv2o5,考察了渣中FetO、V2O5含量和炉渣碱度对Lv和γC2O5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含钒转炉钢渣的γv2o5值在10-10左右.从试验结果建立了γv2o5的计算模型.
关键词:
钒
,
热力学
,
分配比
姜钧普
,
刘建华
,
李安华
,
冯国忠
,
池和冰
,
华东
钢铁研究学报
上海第一钢铁(集团)公司30 t转炉所用铁水条件较差,导致终渣中氧化铁含量很高.由于转炉出钢温度也偏高,实施溅渣护炉以大幅度提高炉龄比较困难.实验室与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溅渣层中富氧化镁RO相是冶炼过程中抵抗高温、高氧化性炉渣侵蚀的骨架;②溅渣过程中富氧化铁改质渣在炉衬表面出现的异份分流现象有利于溅渣层保留较多氧化镁物相.
关键词:
转炉
,
溅渣护炉
,
炉渣
,
氧化铁
张建
,
姜钧普
,
周国平
,
姚如松
钢铁
采用均匀设计的试验设计方法对天津钢管公司炼钢厂钢包喂线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表明:试验条件下,较低的喂线速度和较大的喂线量有利于喂线后钢水中钙的回收率ηCa的提高,钢中锰和铝的存在有利于ηCa的提高;喂线量和钢水温度对连铸中间包内钢水的总钙含量Σ[Ca]TD具有正面影响,喂线后钢水的停留时间和喂线前钢水的硫含量对Σ[Ca]TD具有负面影响.研究还给出了连铸中间包内钢水中总钙含量的预报方程.
关键词:
钢包喂Ca-Si线
,
优化
,
均匀设计
杨勇
,
宋波
,
姜钧普
,
蔡开科
,
杨素波
,
文永才
钢铁钒钛
doi:10.3969/j.issn.1004-7638.2005.04.001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CaO-SiO2-Al2O3-MgO-V2O5为基渣,进行了碳饱和铁水还原V2O5反应的动力学研究.考察时间、温度、炉渣碱度、炉渣组分、初始V2O5浓度等因素对还原反应速度和还原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渣中V2O5含量随时间逐渐降低,而相应地铁液中V的含量逐渐升高;高温、合适的渣碱度、大的铁渣比以及高的初始V2O5含量,使得还原反应进行较快,效果较好.
关键词:
含钒渣
,
还原
,
动力学
,
碳饱和铁液
贺景春
,
姜钧普
,
郭兆成
,
李春龙
,
刘哲
钢铁
通过实验室和现场试验研究,分析了包钢J55石油套管冲击韧性和晶粒度的影响因素.采用提高锰含量,降低碳含量和增加钢中铝含量的钢种成分调整方案,并结合增加精炼手段、控制轧制温度等工艺改进措施,解决了套管冲击韧性低、晶粒粗大的问题,为包钢推荐了J55石油套管的理想钢种成分.5 000余t的试验结果表明,用推荐钢种和改进后的生产工艺生产的J55石油套管的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API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
石油套管
,
冲击韧性
,
晶粒度
温昶
,
赵会仙
,
李融武
,
李国霞
,
郭培育
,
高正耀
,
赵维娟
,
孙洪巍
,
郭敏
,
谢建忠
原子核物理评论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技术测试了若干严和店窑汝瓷和钧台窑钧官瓷样品胎和釉的化学组成,利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两窑场胎和釉的差异.结果表明:严和店窑汝瓷和钧台窑钧官瓷能较好地加以区分.再次证明了钧瓷和汝瓷是有区别的.
关键词:
钧官瓷
,
严和店窑汝瓷
,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
,
化学组成
,
因子分析
张义
,
宁建新
,
王洪伟
,
孙晓岗
硅酸盐通报
宋钧官瓷作为中国钧瓷领域中的最高水平,它不仅仅是唐钧瓷釉和早期宋钧瓷釉的扩展和延续,更是一个时代的创造.在给世人留下宝贵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一些需待解决的问题.诸如,菟丝纹、蚯蚓走泥纹的产生原因,乳光、分相、窑变的形成机理等等,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在研究唐钧花釉、宋代天青、天蓝釉的基础上,采用了当地及周边地域原料,并分别采用了现代及传统的制作工艺以及柴烧、煤烧和气烧的烧成方法最终成功烧制出完美的宋钧官瓷艺术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当地及周边地域原料和不同的制作工艺,采用不同的烧成方式恢复钧官瓷釉的艺术效果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实验证实了钧官瓷釉不同特征的形成原因与工艺过程的相应关系,为钧官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科学依据,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钧官瓷菟丝纹、蚯蚓走泥纹的形成原理及其乳光、分相、窑变的形成原因及相关问题.
关键词:
钧官瓷
,
菟丝纹
,
蚯蚓走泥纹
,
分相
,
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