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77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Be/HR-1不锈钢扩散连接界面附近的元素扩散

李辉 , , 周上祺 , 张鹏程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2.02.028

为了优化热静压扩散连接工艺参数,应用有限元法对Be/HR-1不锈钢扩散连接界面附近铁和铍元素的分布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并通过俄歇电子能谱(AES)进行实验测定.结合计算机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探讨了扩散连接界面附近铁和铍元素的分布、扩散宽度与温度、压力和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050℃/60 MPa/2h和750℃/60 MPa/2 h热静压下,扩散连接界面附近Be,Fe元素分布的实测数据与计算机模拟结果基本吻合;在60 MPa/2 h热静压下,加热温度分别为1050和750℃时对扩散宽度影响的实测数据与计算机模拟结果基本吻合,1050℃时的扩散宽度是750℃时的2.5倍;在750℃/2 h热静压下,压力分别为30,40,50,60 MPa时对扩散宽度影响的实测数据与计算机模拟结果基本吻合,扩散宽度与压力成抛物线关系;在750℃/60 MPa热静压下,扩散宽度与扩散时间的模拟曲线也成抛物线关系.

关键词: 扩散连接 , 元素扩散 , 模拟 , , HR-I不锈钢

Be/HR-1不锈钢热静压高温形变的组织结构

李辉 , , 康人木 , 周上祺 , 张鹏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仪和材料试验机分析Be/HR-1和Be/Cu/HR-1不锈钢真空热静压接头扩散区高温形变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探讨形变组织结构与压力和性能的关系.研究表明:热静压的作用使试样产生扩散性蠕变和晶界滑动,影响扩散焊区的晶粒大小和金属间化合物的数量;热静压应不得在使基体晶粒最大的临界压力或临界应变量下进行,适当降低压力和缩短时间可减少沿晶生成金属间化合物的数量,提高连接接头质量;Be/Cu/HR-1不锈钢热静压反应扩散生成的新相熔点大大低于原基材,适当降低温度或压力可有效控制连接工件的变形.

关键词: , HR-1不锈钢 , 扩散连接 , 形变 , 组织结构

氨气氛中镍催化剂和纳米碳管的制备

, 周上祺 , 罗光 , 王铁 , 任勤 , 许超哲

材料导报

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以瓷舟为载体、硝酸镍为原料、乙炔为碳源,在氨气中制备镍催化剂和纳米碳管时温度的影响,并讨论了氨气的作用.结果表明,以氨气还原硝酸镍获得镍催化剂时,最佳温度范围是700~800℃,此时催化剂的颗粒较细小且均匀,有利于纳米碳管的生长;此外,选用孔径比较细小均匀多孔的载体材料,有助于获得颗粒均匀细小的镍催化剂;在制备纳米碳管时,热分解氨得到的活性氢原子有利于维持催化剂的活性,抑制无定型碳的生成,从而促进纳米碳管生长.实验中纳米碳管的最佳制备温度为700~800℃,管径为10~25nm.

关键词: 催化剂 , , 纳米碳管 , 氨气

纳米碳管分子整流器件的研究进展

吕建伟 , 王万录 , 王永田 , 万步勇 ,

材料导报

介绍了利用碳纳米管代替传统的硅材料研制分子整流器这一重要的电子元器件的进展状况.着重分析了现阶段利用碳纳米管大量研制分子元器件及纳米电路所面临的困难,并对碳纳米管整流器件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纳米电子学 , 电子元器件 , 碳纳米管 , 整流效应

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进展

吕建伟 , 王万录 , 张毅 , 万步勇 , 曹春兰 ,

材料导报

介绍了利用纳米材料和技术代替传统的硅(Si)材料,研制电子功能元器件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着重介绍了用纳米碳管研制场效应晶体管(FET)这一重要的电子元件的进展情况及几种常见的碳纳米管FET.分析了现有的碳纳米管FET实用化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碳纳米管FET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纳米电子学 , 电子器件 , 碳纳米管 , 场效应晶体管

铜中间层对铍/HR-1不锈钢热静压扩散连接组织性能的影响

李辉 , 康人木 , 周上祺 , , 张鹏程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及能谱仪(EDS)、俄歇电子能谱(AES)、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和材料试验机,分析了铜作中间过渡层材料时,热静压扩散连接铍/HR-1不锈钢接头的组织结构、微区成分和性能,探讨了扩散区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表明:扩散迁移后的原Be/Cu界面是整个扩散连接区的最弱处,是试样的断裂位置;用铜作过渡材料后,较有效地阻碍了铍与不锈钢元素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提高了扩散连接接头的性能.

关键词: , HR-1不锈钢 , 扩散连接 , 组织结构 , 性能

镍磷-纳米碳管复合镀层的力学性能

, 周上祺 , 任勤 , 张喜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6.05.004

采用化学复合镀的方法,在铜箔基体上进行Ni-P-纳米碳管复合镀.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万能拉伸试验机等实验手段研究复合镀试样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镀液中纳米碳管含量的增加,复合镀层表面的粒度变小,硬度增加;最大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和拉伸断口侧面的裂纹密度增加,但抗拉强度、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降低.

关键词: CNTs Ni-P , 化学复合镀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炭基中活性炭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刘皓 , 邓保炜 , 陈娟 , 白晓惠 , 张楠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10.020

炭粉为原料,水蒸汽为活化剂,采用物理活化法制备中活性炭.分别讨论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水蒸汽质量流量对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全自动物理吸附仪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活化时间的延长和水蒸汽流量的增大,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水蒸汽活化炭粉的适宜条件为:活化温度900℃,活化时间60 min,水蒸汽流量1.25 g/min.此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具有多级的特征,而且以中为主,其碘吸附值为924.45 mg/g,比表面积为818.52 m2/g.

关键词: 活性炭 , 炭粉 , 水蒸汽活化法 , 比表面积

原位聚合法制备炭/聚苯胺复合材料及其电容性能

汪晓芹 , 张永 , 程君 , 林卫丽 , 周安宁 , 熊善新 , 宫铭 , 吴伯华 , 褚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14136/j.cnki.issn.1673-2812.2015.04.005

炭为基体,通过引发苯胺在其孔隙和表面进行原位聚合,制得BET平均孔径为11.1nm、电导率为58.0S· m-1、比电容为143.6F/g、能量密度为16.2Wh/kg、兼具双电层电容和赝电容特征的炭/聚苯胺复合材料.SEM、比表面与结构、FTIR、电导率和电容性能测试表明,聚苯胺对炭进行了大填隙和表面包覆,聚苯胺对炭的大填隙使其转变成多个介,且填隙聚苯胺呈现的伸展链构象,共同改善了材料的电子传输和电容特性.另外,聚苯胺大分子与炭中的芳核分子发生了化学键合,形成了更大共轭体系.且聚苯胺分子链中的N与炭表面的醇羟基,聚苯胺分子链上的仲胺盐中的H与炭表面的芳基烷基醚形成的氢键进一步加强了两者的界面作用.提出了炭/聚苯胺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模型.

关键词: , 聚苯胺 , 原位聚合 , 电容性能 , 界面作用

炭与烟煤混合燃烧特性及机制分析

张华 , 张建良 , 徐润生 , 王广伟 , 徐涛 , 唐庆利

中国冶金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50077

试验研究表明,烟煤M的燃烧性要好于炭XJ,炭XJ燃烧后期燃烧速度变慢.随着烟煤M配比量的增加,混煤的燃烧性逐渐变好.烟煤M对改善混煤的可燃性具有重要作用,当烟煤配比量超过20%时,能显著提高混煤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炭XJ与烟煤M在成分、微观结构及化学结构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是导致烟煤M燃烧性好于炭XJ的本质原因.

关键词: , 烟煤 , 混合燃烧 , 机制分析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678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