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英杰
,
王志刚
,
方双全
,
孙新
,
黄冕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碳纳米管(CNTs)改性MoSi2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发现采用十二烷磺酸基钠(C12H25SO3Na)作为分散剂可以有效地解决碳纳米管的分散问题.利用XRD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相组成与结构,结果显示加入碳纳米管并没有使材料的物相发生明显改变,其主要物相为四方结构的MoSi2,还有少量的Mo5Si3.利用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研究发现碳纳米管的加入能降低材料的晶粒尺寸,使内部孔隙减小,孔径变小,从而促进了烧结坯块的致密化.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MoSi2复合材料
,
热压烧结
,
结构特性
乔英杰
,
宋乐平
,
孙新
,
王志刚
,
黄冕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Si粉和Mo粉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备了金属间化合物MoSi2.研究了球磨过程中球磨时间、球料比、转速及不同球磨机类型对机械合金化产物的影响.利用SEM观察粉末表面形貌及颗粒大小,利用XRD测定物相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当球磨机提供的能量达到相变所需的能量时,粉末中有MoSi2相生成.通过XRD分析可以看出,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合金化程度逐渐提高;球磨转速的提高有助于生成MoSi2;较高的球料比可以使生成MoSi2的时间提前.在机械球磨过程中,粉末的颗粒尺寸经历了一个由较粗且不规则、不均匀粉末向细小、均匀、接近球形粉末,然后团聚增大的转化过程.此外,还研究了助磨剂对合金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助磨剂的加入并不能促进MoSi2的生成,但可以对颗粒的细化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MoSi2
,
机械合金化
,
球磨
王毅
,
孙新
,
岳珠峰
,
候乃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7.03.030
缝纫能够明显改善层合板的层间力学性能,但缝纫的引入造成了层合板面内的损伤,导致了面内性能的下降.开口的损伤也主要是由孔边的层间失效引发的,开口缝合补强的引入,可以改善孔边的层间力学性能.本文对缝合补强前后开口层合板的静力学拉伸性能进行了试验和有限元的模拟,发现补强后层合板的面内力学性能并没有明显的降低.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缝合补强
,
有限元分析
孙新
,
查庆芳
,
郭燕生
,
李兆丰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5.03.009
采用KOH活化法从大庆石油焦制得超级活性炭,而后对其进行微孔和中孔的调控.中孔调控采用热处理法,所得超级活性炭的中孔率在85 %以上,比表面积大于1 500 m2/g.同时对热处理后的超级活性炭进行表面硝酸氧化,引入部分含氧官能团.60 min酸处理效果明显,羧基的增加量是20 min酸处理的9倍.处理后的超级活性炭更适合作催化剂载体.微孔的控制采用化学气相炭沉积法(以苯为碳源),所得超级活性炭的微孔率从51 %增加到87 %.对CO2和CH4的分离能力从30 mg/g提升到47 mg/g,具有良好的筛分效果.
关键词:
超级活性炭
,
热处理
,
表面氧化
,
化学气相沉积
孙新
,
李军平
,
胡继东
,
张国兵
,
冯志海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4.04.010
采用前驱体转化法制备Cf/ZrB2-SiC复合材料,对材料的热物理和热震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物相变化.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1 700℃热震循环10次材料保持完整,表现出了良好的抗热震性能.通过微观结构分析,高温氧化后生成的多孔SiO2氧化层能够吸收热应力,缓解因热震带来的巨大温度差,ZrB2组元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材料抗热震性.
关键词:
Cf/ZrB2-SiC复合材料
,
微结构
,
抗热震性能
汪俊
,
孙新
,
黄建民
,
冯燕
,
汪新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1.013
通过Heck反应得到3个含有不同末端基团的对称型长共轭芴类衍生物(M1-M3),化合物结构通过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测试了3个化合物THF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荧光量子产率,同时研究了它们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溶致变色效应.通过Z-扫描技术,得到3个化合物在不同入射激光能量下对应的非线性吸收系数β和双光子吸收截面σ.并对它们的皮秒光限幅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M2和M3具有较好的光限幅性能.通过限幅机制分析,M2和M3的光限幅性能主要来源于双光子吸收机理.
关键词:
芴类衍生物
,
溶致变色
,
Z-扫描
,
双光子吸收
,
光限幅
祝涛
,
杨斌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103
马虎沟测区位于灵北断裂带下盘,区内主干断裂为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发育似斑状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和玲珑型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 本次地表构造地球化学测量范围约15 km2 ,采集构造地球化学样品共858件,测试元素包括Au、Ni、Pb、Co、Mo、Sn、Zn、Ti、Cr、As、Sb、Hg、Ag、Cu、Ba、Bi、B、Mn、V等19种. Au元素异常沿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带及次级断裂分布特征明显. 分形分维统计表明,Au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征. 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厘定本测区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找矿标志为Au-Pb-Bi元素组合异常及因子得分Y(i,2)和Y(i,3)异常. 结合地质分析,圈定找矿靶区5处.
关键词:
找矿预测
,
构造地球化学
,
多元统计分析
,
前孙家—洼孙家断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