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友江
,
吐尔逊·阿不都热依木
,
安淑英
,
司马义·努尔拉
功能材料
成功地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通过室温固相聚合反应法制备了聚吲哚.利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X射线衍射(XRD)和循环伏安(C-V)等测试方法对聚吲哚进行了表征.发现氧化剂与单体的摩尔比为2时,聚合物的产率和电导率均较高.结果表明,吲哚单体固相聚合的方式比较多,但主要是发生在2,3位置,并且得到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结晶性,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电化学活性.
关键词:
聚吲哚
,
固相聚合
,
导电高分子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英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英;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英,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英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英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英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英.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英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英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
钢铁
氯来源、种类和燃烧物中氯浓度对燃烧过程中二垩英生成有重要影响.在实验燃烧炉中研究1 073K温度下上述三种因素对燃烧过程二垩英生成的影响.二垩英生成浓度在相同氯源和种类条件下与燃烧物中氯含量几乎成正比,且受氯源明显影响.如有机氯化合物或无机氯化物.即使对无机氯化物,在有活性氯存在时也会生成高浓度二垩英,如由盐和面粉形成的水化物中的活性氯.
关键词:
氯源
,
氯种类
,
燃烧过程
,
二垩英/呋喃
,
水化物
,
PVC
仝丽珍
,
刘靖
,
蒋海涛
物理测试
对棒材厂微钒合金英标460钢筋φ40弯曲断裂试样进行金相观察、断口扫描及能谱分析,发现钢中成分不均、非金属夹杂及连铸坯内裂纹等是造成钢筋弯曲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冶炼、连铸过程中的改进措施,从而使英标钢筋冷弯试验达到100%合格.
关键词:
钢筋
,
微合金化
,
组织
姚桐
,
刘拥军
,
陈旋
,
吕书刚
钢铁
近年安钢铁前采取一系列先进的精料技术与强化措施,不断提高进厂原料成分的稳定性,使烧结矿质量性能,特别是强度与冶金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善,高炉冶炼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
原料
,
精料技术
,
高炉冶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