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蓉
,
宋博
,
伏玲
,
寇朝辉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4.03.008
通过添加含卤-锑的阻燃剂、芳纶纤维和增塑剂,研制了一种耐低温无石棉的丁腈绝热层配方(TI506).研究了芳纶纤维和增塑剂对绝热层静态烧蚀性能和Tg的影响,对绝热层材料力学性能、比热容、热导率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芳纶纤维浆粕用量为10~15份、芳纶短纤维用量为4~6份时,绝热层烧蚀性能最佳,线烧蚀率达到45 μm/s,所选增塑剂DOS用量为10份、DBP或ATBC用量为20份时,Tg可达-40℃,芳纶纤维制备的丁腈绝热层力学性能及烧蚀性能优良,并满足固体火箭发动机耐-40~60℃的环境.
关键词:
芳纶纤维
,
玻璃化转变温度
,
绝热层
,
烧蚀性能
宋博
,
姜晓光
,
刘立新
,
吴迪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纯镍作为金属粘结层,铝基表面与粘结层间存在明显界线.观察镍粘结层热震后断口,局部存在未完全熔化的颗粒.电沉积Ni层与五元合金界面处呈熔合状态,熔滴颗粘之间互熔比较充分.熔滴颗粒堆积状态为层状结构.不同组成结构ZrO2陶瓷层整体抗热冲击能力明显提高.
关键词:
等离子
,
喷涂
,
梯度
,
热障
宋博
,
翁占坤
,
肖作江
,
龚晓辉
,
刘慎中
,
隋智通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3.01.008
采用一步电镀镍和特殊铝合金表面预处理方法,获得高结合强度的电镀镍层.选用热震法测试铝合金基体与沉积镍层之间的结合强度,讨论了铝合金电沉积镍层厚度、温度、电流密度对结合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采用低电流密度0.2~0.5A/dm2,镀层厚度8~15μm,电镀液温度15~25℃条件下,电镀镍层与铝合金的结合强度最高.
关键词:
铝合金
,
结合强度
,
镍镀层
,
镀镍
宋博
,
高雨
,
王娜
,
韩文驰
,
张鹏宇
,
方庆红
材料研究学报
以HNO3/H2SO4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CNTs)为原料,制备多壁碳纳米管(CNTs)/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研究了在NR中填充CNTs对其力学性能、动态性能、Payne效应、压缩生热和损耗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经HNO3/H2SO4混合酸改性的CNTs表面含有氢原子、含氧官能团和自由基,增强了大管径CNTs与橡胶基体间界面结合,如物理吸附、氢键作用、化学结合等.其结果是,随着CNTs管径的增大,对复合材料的补强作用增强,压缩温升小,其Payne效应也降低;损耗因子(tanδ)越大压缩温升越高;填充不同管径CNTs的份数越大,碳纳米管之间的平均距离减小,更易形成聚集体,其复合材料的Payne效应越大.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碳纳米管
,
天然橡胶
,
Payne效应
,
压缩生热
方庆红
,
宋博
,
高雨
,
王娜
,
马驰
,
戴采云
复合材料学报
以不同尺寸的纳米石墨为原料,制备了纳米石墨/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研究不同尺寸(30、80、150 nm)的纳米石墨对复合材料的应力软化效应(Mullins效应)、Payne效应、动态生热和损耗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石墨尺寸的增大,纳米填料对纳米石墨/NR复合材料体系的补强作用明显,应力软化效应增大、动态损耗因子增加,但Payne效应降低;纳米石墨/NR复合材料动态损耗因子越大,其动态生热越高;动态生热还与填料粒子网络形成紧密相关.SEM观察及Payne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尺寸的纳米石墨材料填充天然橡胶,大尺寸石墨在橡胶基体中易于分散均匀,片层的聚集程度小,而小尺寸纳米片层表现出较明显的团聚.
关键词:
纳米石墨
,
天然橡胶
,
Mullins效应
,
Payne效应
,
动态生热
宋博
,
赵丽丽
,
陈笑迎
,
游丽君
,
宋力昕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60030
采用电子束蒸镀技术在氟化镁基底上制备了单层 Al2O3薄膜和含有 HfO2中间层的 HfO2/Al2O3双层薄膜。在空气中对所制备的薄膜进行1 h 600℃的退火处理。通过掠入角X射线衍射仪(GI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纳米压痕和划痕法对薄膜的微观结构、红外透过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退火处理后HfO2/Al2O3双层薄膜中形成了一层树枝状的新层,这种新层的硬度大于17.5 GPa。这种高硬度的新层能够保护氟化镁基底不被划伤。从GIXRD图谱中只能找到单斜相HfO2的衍射峰,而Al2O3薄膜仍然保持非晶态。从这些结果中可以推断出HfO2从非晶态向单斜相的转变促进了这种树枝状新层的产生,也正是这种新层提高了保护薄膜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
HfO2中间层
,
Al2O3薄膜
,
微观组织
,
力学性能
,
氟化镁基底
黄树涛
,
周旺
,
宋博
,
许立福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7.01.010
目的 通过有限元仿真获得熔接涂层与基体结合界面处的应力分布特性,得到熔接涂层与基体的力学性能匹配性.方法 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将模型沿轴向和径向剖切,讨论不同扭矩载荷下镍基合金涂层和基体轴结合界面的应力分布规律,分析涂层厚度对结合界面处应力的影响.结果 从模型剖切后采样结点的应力变化曲线看,基体和涂层的内部应力变化均匀,在基体和涂层结合处应力存在突变,涂层上的应力大于基体上的应力.涂层厚度从0.5 mm增大到1.0 mm时最大应力减小量约为18 MPa,从1.0 mm增大到2.5 mm时最大应力的减小量约为1 MPa,涂层厚度大于1.0 mm后最大应力减小量变化不明显.结合面两侧涂层和基体应力差值的最大值Δσmax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大有所减小,在涂层厚度小于1.0 mm时,变化较为明显.结合面底面处的应力突变随涂层厚度的增加而略有减小.结论 在涂层和基体结合界面处存在应力突变,最大应力出现在涂层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增大涂层厚度可以减小应力突变,在涂层厚度较小时效果明显.
关键词:
扭转载荷
,
镍基合金涂层
,
结合界面
,
涂层厚度
,
应力
宋博
,
黄树涛
,
周旺
,
许立福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熔接涂层及基体在弯曲载荷作用下的等效应力特性及其分布状态,对不同厚度涂层/基体系统进行三点弯曲仿真试验.通过将涂层分别置于受拉和受压一侧,分析弯曲试验中不同压头下压量时,涂层/基体系统的等效应力状态以及涂层厚度对接合面处应力的影响,得到不同厚度的涂层/基体系统在界面结合处的等效应力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弯曲载荷作用下,涂层/基体系统的等效应力最大值出现在涂层表面;压头下压量相同时,涂层越厚,涂层/基体系统的等效应力最大值越大;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处存在等效应力突变,涂层越厚,等效应力突变值越小,涂层与基体的等效应力过渡越平缓.
关键词:
熔接涂层
,
镍基合金
,
应力
,
扭力轴
宋博
,
胡时胜
,
刘孝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由实验中得到的PMMA的模量~温度曲线发现的"异常"现象出发,从力学角度定义了高聚物的热弹逆变现象,并阐明了高分子的内旋转是产生这一现象的机理,找到了影响热弹逆变现象的几个因素,最后还给出了如下结论:即热弹逆变现象普遍存在于大多数高聚物材料中,而经典的模量~温度曲线只是热弹逆变现象的一个特例.
关键词:
热弹逆变现象
,
内旋转位垒
,
范德瓦尔斯力
张义
,
宁建新
,
王洪伟
,
孙晓岗
硅酸盐通报
宋钧官瓷作为中国钧瓷领域中的最高水平,它不仅仅是唐钧瓷釉和早期宋钧瓷釉的扩展和延续,更是一个时代的创造.在给世人留下宝贵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一些需待解决的问题.诸如,菟丝纹、蚯蚓走泥纹的产生原因,乳光、分相、窑变的形成机理等等,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在研究唐钧花釉、宋代天青、天蓝釉的基础上,采用了当地及周边地域原料,并分别采用了现代及传统的制作工艺以及柴烧、煤烧和气烧的烧成方法最终成功烧制出完美的宋钧官瓷艺术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当地及周边地域原料和不同的制作工艺,采用不同的烧成方式恢复钧官瓷釉的艺术效果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实验证实了钧官瓷釉不同特征的形成原因与工艺过程的相应关系,为钧官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科学依据,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钧官瓷菟丝纹、蚯蚓走泥纹的形成原理及其乳光、分相、窑变的形成原因及相关问题.
关键词:
钧官瓷
,
菟丝纹
,
蚯蚓走泥纹
,
分相
,
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