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含磁黄铁矿硫化铜矿石的电位调控浮选研究

李文娟 , 永胜 , 王琴琴 , 周桂英 , 屈伟 , 温建康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4.016

针对含磁黄铁矿的硫化铜矿石进行了电位调控浮选研究,主要考察了磨矿细度与矿物解离度和电位的关系、氧化钙用量(pH值)与电位的关系,电位与浮选指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矿物单体解离度增加,但在磨矿细度为-74 μm占70%后增加不明显;随着磨矿细度增加,矿浆电位降低,黄铜矿在很宽的矿浆电位范围可浮性都很好,而铜粗精矿中磁黄铁矿含量随矿浆电位下降而减少,证明浮选指标除与矿物的单体解离度有关外,与磨矿矿浆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浮选指标受pH-矿浆电位-磨矿细度等参数的三维控制;溶解氧降低和二价铁离子形成是引起磨矿过程中电位减低的原因,其中以二价铁离子的形成影响为主;随着CaO用量增大,矿浆pH值升高,矿浆电位先升高后降低,当氧化钙用量为1000 ~2000 g·t-1,pH值为10.17~11.63,磨矿矿浆电位为-33 ~62 mV时,得到含铜18.61%,铜回收率91.02%的铜精矿.另外,通过循环伏安测试证明含磁黄铁矿硫化铜矿石的电位调控浮选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并通过自腐蚀行为测试和迦伐尼电偶测试证明磨矿过程中引起二价铁离子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铁介质的氧化,且矿物-铁介质的迦伐尼电偶作用会加强铁介质腐蚀.

关键词: 电位调控 , 磁黄铁矿 , 硫化铜矿石 , 循环伏安测试 , 迦伐尼电偶

原生电位调控浮选技术在高原地区铅锌矿的应用

姚国成 , 张永德 , 永胜 , 林大泽 , 阮仁满 , 温建康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7.04.028

原生电位调控浮选技术在平原地区铅锌矿得到广泛应用并显示出巨大经济价值,在高原地区铅锌矿成功应用尚属首例.本文阐述了高原地区铅锌矿原生电位调控浮选技术的工业应用结果,铅锌回收率累计指标分别提高1.15%和2.26%,节省药剂成本2.37元/吨矿石,达到了提高选别指标、缩短试验流程、节省药剂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 原生电位调控浮选 , 高原地区 , 铅锌矿

某含稀土、锆复杂铌矿的选矿试验研究

陈勇 , 永胜 , 温建康 , 刘美林 , 周桂英 , 李文娟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3.016

对某含稀土、锆复杂铌矿进行了详尽的工艺矿物学研究,该矿可综合回收的元素为Nb,REO,Zr.主要的含铌矿物为褐铌钇矿,主要的稀土矿物为氟碳铈矿、独居石,主要的锆矿物为锆石.矿石中有用矿物种类多,嵌布粒度较细,赋存关系复杂.根据矿石性质并从可经济利用角度考虑,进行了抛尾预富集试验和重-磁-浮精选试验,最终确定在一段磨矿细度为-0.074 mm55%时,采用磁选-重选联合流程,可抛除68%的尾矿;预富集得到的粗精矿经过再磨后分别回收稀土、铌和锆,再磨细度为-0.048 mm 80%,采用C7羟肟酸作为稀土矿捕收剂,经过一粗一扫五精浮选可得到品位47.85%,回收率61.50%的稀土精矿;浮选稀土尾矿采用苄基胂酸作为捕收剂浮选铌,经过一粗一扫四精-磁选流程精选,可得到Nb2O5品位53.04%,回收率68.88%的铌精矿;浮选尾矿再进行重选回收锆石,经过四次重选精选,可得到ZrO2的品位40.62%,回收率为52.79%的锆精矿.

关键词: 铌钇矿 , 细粒嵌布 , 磁选 , 重选 , 浮选

国外某钼矿选矿试验研究

李凤 , 永胜 , 李文娟 , 周桂英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4.03.021

针对国外某钼矿进行了详尽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原矿石是长英质岩石中含钼的硫化矿矿石,可回收的目的矿物为辉钼矿,其含量为0.172%.原矿中矿物种类多,赋存关系复杂,脉石矿物主要是钾长石、石英等硅酸盐矿物.辉钼矿整体粒度较粗,呈不规则片状叠加的集合体形式和呈板状、条状、针状自形晶形式存在.根据矿石性质,并从经济陈本的角度考虑,进行了单一浮选试验,最终确定原矿一段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煤油作为浮选捕收剂进行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可抛除95.10%的尾矿;粗精矿进行两次精选,两次精选得到的中矿和扫选泡沫合并进行中矿再选后得到可丢弃的小尾矿;两次精选得到的粗精矿进行再磨,再磨细度为-0.048 mm占70%,再磨后进行三次精选,最终可得到品位为48.36%,回收率92.44%的钼精矿.

关键词: 辉钼矿 , 浮选 , 中矿再选

某铅锌银复杂多金属硫化矿的浮选工艺研究

李文娟 , 刘爽 , 永胜 , 周桂英 , 陈勇 , 温建康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5.02.010

对某铅锌银复杂多金属矿进行了详尽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矿石中的矿物种类多,矿物之间的嵌布关系错综复杂,可综合回收的元素为Pb,Zn和Ag,三者的赋存矿物分别为铁闪锌矿(含铁11.76%)、方铅矿、自然银或螺状硫银矿-辉银矿.确定的合理工艺及流程为:磨矿细度选择-74 μm占85%;铅回路粗选pH为10.5,添加硫酸锌和亚硫酸钠作为抑制剂,丁铵和乙硫氮作为捕收剂,精选时添加少量水玻璃,精选3次;锌回路pH值大于12,硫酸铜为活化剂,丁黄药为捕收剂;锌粗精矿进行再磨再选,精选次数为5次.闭路得到的铅精矿中铅、锌、银的品位分别为43.32%,8.95%和2667.6 g·t-1,铅精矿中铅和银的回收率分别为86.17%和66.41%;锌精矿中铅、锌、银的品位分别1.36%,40.32%和392.3 g·t-1,锌精矿中锌和银的回收率分别为76.79%和14.43%.

关键词: 铅锌银矿 , 嵌布复杂 , 浮选

难处理金矿预氧化高效嗜热菌的选育研究

姚国成 , 温建康 , 阮仁满 , 永胜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5.04.023

采集南方某煤矿酸性矿坑水并从中选育分离出一株中等嗜热菌;利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确定其为Sulfobacillus属, 典型种为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 将该菌株应用于黄铁矿单体矿物的氧化,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 黄铁矿浸出前颗粒完整、结构致密, 经预氧化后, 结构疏松, 形成空洞和裂纹, 黄铁矿致密结构被破坏;经过16 d生物预氧化, 单体黄铁矿被氧化60%以上, 达到暴露单体金的目的. 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是一株活性较高的高效嗜热浸矿功能菌.

关键词: 嗜热菌 , 难处理金矿 , 选育分离 , 浸矿功能菌

微细粒嵌布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浮选研究

严海军 , 向宇 , 永胜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0.05.020

对某微细粒嵌布复杂铜铅锌多金属矿进行了详尽的工艺矿物学和选矿工艺研究.采用铜铅锌顺序优先浮选,通过新型捕收剂BK905和起泡剂BK204配合使用及添加硫酸锌、哑硫酸钠抑制铅、锌进行铜的浮选;通过添加新型锌抑制剂VA6、新型铅捕收剂BK906和乙硫氮的配合使用以达到提高铅品位和回收率的目的;该矿石中铅的嵌布粒度细,将铅粗精进行再磨,考察了不同的再磨磨矿细度条件下铅粗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探讨进一步提高铅精矿品位的可能性;浮铅尾矿选锌,得到合格的锌精矿.结果表明,新型捕收剂BK905和起泡剂BK204配合使用,对铜矿物浮选具有优越性,和Z-200相比,其在保证铜回收率的同时,可以减少铜粗精矿中铅、锌等矿物的含量;选铅时加入新型抑制剂VA6可以抑制铅粗精中的锌等矿物,可以进一步提高铅精矿的品质;将铅粗精矿进行再磨至-0.038 mm 92%时,铅粗精再磨精选一次后得到的铅精矿品位为29.52%,回收率为73.21%.闭路试验结果为铜精矿品位18.34%,回收率81.08%;铅精矿品位58.09%,铅回收率为83.70%;锌精矿品位51.96%,锌回收率87.89%.

关键词: 微细粒嵌布 , BK905 , BK204 , VA6 , 再磨

复杂钼铜铁多金属矿的综合利用研究

严海军 , 向宇 , 永胜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1.01.017

对某钼铜铁多金属矿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该矿石是以钼为主、并生铜铁的多金属矿.根据矿石的性质,采用钼铜混合浮选混合精矿再分离-尾矿磁选选铁的工艺流程.铜钼混合浮选时,采用煤油、柴油混合捕收剂,有利于提高钼回收率,采用选铜特效捕收剂BK802,有利于提高铜的回收率.铜钼混合精矿分离时,采用煤油作为捕收剂,最终选择BK310进行铜钼分离.对铜钼混选尾矿进行了选铁实验,最适宜的磁场强度为0.12~0.16 T之间.研究结果表明:在原矿铜品位0.082%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含铜品位15.16%、铜回收率80.54%的铜精矿;采用新型抑制剂BIC310,一次分离三次精选即得到钼精矿钼品位50.87%,回收率85.94%;磁铁矿单体解离较好,一次粗选后再磨,得到铁精矿铁品位69.47%、铁回收率41.89%的铁精矿.

关键词: 铜钼混合浮选 , 混合精矿再分离 , 尾矿选铁 , 磁选

含砷复杂硫化镍矿低温生物浸出行为研究

刘学 , 永胜 , 温建康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4.06.030

针对某硫化镍矿含砷、品位低、多金属矿混杂、地处寒冷地区等特点,为了保持较高的浸出率,低温驯化后浸矿细菌需要具有较常温细菌更高的氧化速率.基于热力学基本公式,推导了电位(E)与温度(T)的函数关系式,并使用HSC软件绘制15℃下Fe-As-Ni-S-H2O体系和Fe-Cu-S-H2O体系的E-pH图,对含砷复杂硫化镍矿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在综合了两个体系的E-pH图后,排列出在温度为15℃的微生物浸出体系中矿物随电位升高的溶解顺序,同时对比了不同反应物活度对矿物溶解的影响.在低温(15℃)下的微生物浸出过程中,研究矿浆浓度、细菌接种量、初始pH值对含砷复杂硫化镍矿中镍、铜、砷浸出率的影响.经过14 d的浸出,在优化的条件下,镍的浸出率可达65%以上,与此同时钴的浸出率可达70%以上,铜的浸出率大于50%.浸出过程中镍钴铜砷的溶解规律符合之前基于E-pH图的热力学分析结果,砷黄铁矿被优先浸出.经42 d的浸出,镍钴的浸出率大于70%,铜的浸出率则可以达到60%以上.

关键词: 含砷 , 复杂硫化镍矿 , 低温 , 生物浸出行为

中国钧官瓷釉的实验与研究

张义 , 宁建新 , 王洪伟 , 孙晓岗

硅酸盐通报

钧官瓷作为中国钧瓷领域中的最高水平,它不仅仅是唐钧瓷釉和早期钧瓷釉的扩展和延续,更是一个时代的创造.在给世人留下宝贵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一些需待解决的问题.诸如,菟丝纹、蚯蚓走泥纹的产生原因,乳光、分相、窑变的形成机理等等,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在研究唐钧花釉、宋代天青、天蓝釉的基础上,采用了当地及周边地域原料,并分别采用了现代及传统的制作工艺以及柴烧、煤烧和气烧的烧成方法最终成功烧制出完美的钧官瓷艺术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当地及周边地域原料和不同的制作工艺,采用不同的烧成方式恢复钧官瓷釉的艺术效果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实验证实了钧官瓷釉不同特征的形成原因与工艺过程的相应关系,为钧官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科学依据,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钧官瓷菟丝纹、蚯蚓走泥纹的形成原理及其乳光、分相、窑变的形成原因及相关问题.

关键词: 钧官瓷 , 菟丝纹 , 蚯蚓走泥纹 , 分相 , 乳光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