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琳
,
刘政军
材料保护
为了改善原位合成陶瓷相增强铁基堆焊合金的组织结构和耐磨性,采用等离子弧堆焊在20G碳钢表面制备原位合成陶瓷相增强铁基合金时施加纵向磁场,研究了外加磁场电流对堆焊层组织结构、硬度及耐磨性能的影响,对磁场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外加磁场能够促进晶粒的细化,磁场电流为2.0A时,堆焊层中六边形M7C3陶瓷硬质相最多且均匀分布,硬度和耐磨性最好;随着磁场电流的继续增大,由于电磁阻尼占主导地位,堆焊层的性能下降.
关键词:
等离子孤堆焊
,
磁场电流
,
陶瓷相增强铁基合金
,
20G碳钢
,
组织结构
,
耐磨性
宗琳
,
菅渡平
,
张小玲
,
杨伟
,
刘群
材料保护
为了研制一种铁基耐磨复合材料,采用等离子堆焊技术制备了3组Fe-Cr-Ti-C系合金堆焊层.在MLS-23型湿砂橡胶轮式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磨粒磨损试验,采用JSM-636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布鲁克D8型衍射仪等技术,观察了堆焊层的组织、碳化物形貌及磨损形貌,探讨了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堆焊层中Ti含量的提高,其组织由奥氏体加铁素体向马氏体转变,碳化物TiC及M7C3等硬质相的数量逐渐增多、且分布弥散均匀;当Ti含量为9.67%时,TiC和M7C3硬质相均匀弥散分布在具有较强韧性的板条马氏体中,堆焊层显现出优良的耐磨损性能.
关键词:
Fe-Cr-Ti-C系堆焊层
,
组织结构
,
耐磨性
宗琳
,
王宗杰
,
付广艳
,
刘强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6.03.013
研究了适用于X60、X65级管线钢埋弧焊烧结焊剂,其组成为MgO-CaF2-Al2O3-SiO2,研究了各成分对焊接工艺性能和熔敷金属中扩散氢含量的影响规律及熔敷金属的力学性能与组织.结果表明:其碱度BⅡw为2.3,组分为17%~23%Al2O3,16%~24%CaF2,31%~43%MgO,9%~16%SiO2,5%~13%CaCO3,0%~9%MnO,1%TiO2,其余为5%时,脱渣性良好,焊缝成形美观,熔敷金属中扩散氢含量为2.59 mL/100 g,达到低氢水平;与合适的焊丝配合,其力学性能以及-20℃低温冲击韧度均满足X60、X65管线钢的焊接要求.
关键词:
烧结焊剂
,
管线钢
,
埋弧焊
宗琳
,
刘政军
,
李乐成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2.05.005
采用等离子堆焊技术制备了不同Cr含量的Fe-Cr-V-C堆焊合金,借助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碳化物形貌及合金物相组成.同时研究了Cr含量对合金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并探讨了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堆焊合金组织由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M7C3及VC组成.合金中随着Cr含量的提高,由于硬质相M7C3和VC的数量及形态变化不大,而具有高硬度的针状马氏体基体组织的减少使得合金的耐磨性先降低,当达到一定值后继续增加Cr含量,M7C3的数量逐渐增多,因而耐磨性随后增大;当Cr含量达到27.2%(质量分数)时,大量高硬度六边形M7C3复合物(约HV1200)结合一定量VC(约HV1600)颗粒构成坚实的耐磨骨架,使得合金具有最佳的耐磨性.
关键词:
Fe-Cr-V-C合金
,
组织
,
耐磨性
,
碳化物
,
硬度
侯长军
,
刘琛
,
霍丹群
,
法焕宝
,
杨眉
,
向芸颉
,
宋坤
,
陈泳池
,
卢中明
功能材料
在水/二甲基亚砜(DMSO)的混合溶液体系中,利用自组装方法,使5,10,15,20-四苯基卟琳铟(InTPP)分子聚集成纳米材料,并研究了其最优制备温度为50℃.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铟卟啉纳米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可获得粒径为100~200nm的棒状铟卟啉纳米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了铟卟啉单体与纳米材料光学性质的差别:在紫外-可见光谱中,铟卟啉纳米分散体系的Soret带吸收峰从原来的423nm分别红移到433和453nm,吸光值明显减小,峰形呈劈裂状且明显变宽.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对铟卟啉的光学检测性能进行了研究,将铟卟啉单体和纳米溶液体系对低浓度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的检测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铟卟啉纳米溶液体系的检测效果明显优于单体.
关键词:
铟卟啉
,
纳米材料
,
检测
,
甲基膦酸二甲酯
,
光学性能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刘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刘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刘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刘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杨海天
,
薛齐文
工程热物理学报
提出基于两级敏度分析的稳态非线性热传导反问题的求解策略,建立了便于非线性正演和反演的有限元模型,由此可直接求导进行敏度分析,同时还考虑了非均质和分布参数的影响.对非线性热物性参数和边界条件的反演,进行了数值验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并对信息误差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热传导
,
反问题
,
非线性
,
敏度分析
刘宗昌
,
计云萍
,
任慧平
,
袁长军
,
段宝玉
材料热处理学报
贝氏体铁索体在晶界形核的新观察验证了形核的一般规律.依据试验观察,理论计算得贝氏体临界晶核尺寸和形核功为:a*=16.7 nm;b*=25 nm,△G*=270 J·mol-1,此值合理.奥氏体中贫碳区的存在是普遍事实,试验也测得贝氏体相变孕育期内形成了贫碳区;不能将Spinodal分解与奥氏体中形成贫碳区和富碳区混为一谈.涨落是相变的契机,在孕育期内奥氏体中必由于涨落而形成贫碳区.阐述了非协同热激活跃迁形核机制.大量TTT图分析和实测均表明贝氏体铁索体形核-长大不可能以扩散方式进行.
关键词:
贝氏体铁素体
,
晶界形核
,
扩散
,
切变
,
热激活跃迁
刘巧茹
,
薛灵伟
,
白素贞
,
华亚琼
,
杨维春
人工晶体学报
合成了铜(Ⅱ)-水杨醛缩牛磺酸希夫碱-1,10-菲罗琳三元配合物,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Pbcn,晶胞参数a=3.10727(13) nm,b=1.28821 (6)nm,c=1.02837(5) nm,α=90.00°,β=90.00°,γ =90.00°,V=4.1164(3) nm3.
关键词:
水杨醛
,
牛磺酸
,
希夫碱
,
配合物
,
晶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