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涵
,
王宙
,
室谷贵之
,
赵明华
,
付传起
,
何湘
,
李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燃烧反应合成的方法制备了多孔Al-Fe基吸声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使用驻波管法测其吸声系数.实验结果表明: Al-Fe吸声材料的孔隙率及吸声系数随着添加造孔剂(NaCl或无水K2CO3)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造孔剂为无水NaCl的Al-Fe吸声材料,其吸声性能高于造孔剂为K2CO3的Al-Fe吸声材料;反应后样品中没有Al、Fe单质残留,完全形成了Al-Fe金属间化合物.超声清洗后NaCl、无水K2CO3 均充分溶解.
关键词:
燃烧反应合成
,
Al-Fe基吸声材料
,
吸声系数
王宙
,
李昊涵
,
室谷贵之
,
赵明华
,
付传起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9.01.017
采用燃烧反应合成方法,在球墨铸铁表面制备Ni-Al-SiC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通过加入SiC粒子来改善N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载荷的提高,磨损量增加,摩擦因数减小;随着SiC粒子含量的增加,硬度增加,磨损量降低;在燃烧反应的过程中,随着烧结压强的增加,硬度有明显提高.由此得出结论:SiC粒子的加入,明显改善了N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摩擦磨损性能,并且提高了材料的硬度.
关键词:
燃烧反应合成
,
Ni-Al-SiC
,
复合涂层
,
摩擦因数
,
磨损量
,
金属间化合物
赵明华
,
王宙
,
室谷贵之
,
李昊涵
,
付传起
,
李斌
功能材料
使用以Al粉、Cu粉混合,添加NaCl或无水K_2CO_3的混合配比,并采用燃烧反应合成的方法制备了规则的、具有良好吸声性能的开孔Al-Cu吸声材料.采用扫面电镜及X射线衍射对样品进行表征,并使用驻波管法测其吸声系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NaCl或无水K_2CO_3含量的增加, Al-Cu吸声材料的孔隙率及吸声系数随之增加;造孔剂为无水K_2CO_3的Al-Cu吸声材料,其吸声性能高于造孔剂为NaCl的;在反应过程中,没有Al、Cu单质残留,完全形成了Al-Cu金属间化合物.超声清洗后NaCl、无水K_2CO_3 均充分溶解.
关键词:
燃烧反应合成
,
Al-Cu基吸声材料
,
吸声系数
王宙
,
曹健
,
室谷贵之
,
付传起
功能材料
采用真空蒸镀的方法在玻璃衬底上沉积1层非晶硅薄膜,再通过铝诱导晶化的方法制备出晶粒分布较均匀、晶粒尺寸0.5~5μm、晶化率达到89%的多晶硅薄膜。研究了衬底距离、衬底温度、退火温度对薄膜表面形貌、晶粒尺寸和分布及晶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中的衬底距离下得到的薄膜晶粒分布均匀,表面平整度好,薄膜厚度较大。薄膜的晶化率随着衬底温度和退火温度的提高而增大;随着退火温度的进一步提高,薄膜的晶化率达到最大值然后降低。
关键词:
多晶硅薄膜
,
铝诱导晶化
,
衬底温度
,
退火温度
包崇军
,
蒋文龙
,
李晓阳
,
吴红林
,
邹利明
,
罗凌艳
,
柯浪
,
许娜
,
田林
贵金属
从理论上分析了采用真空蒸馏法分离贵铅中铅、银、铜、铋、锑的可行性,研究了蒸馏时间、蒸馏温度对贵铅中金属分离效果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系统压力在10~20 Pa,温度在800℃以上,保温时间≥2 h时,铅和铋的挥发率接近100%,银和锑的挥发率随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大。当温度为850℃,保温时间为2 h时,所得残留物中铅、银、铜、铋、锑的含量分别为0.21%、45.31%、13.24%、0.0001%、33.6%,挥发物中铅、银、铜、铋、锑的含量分别为46.15%、0.236%、0.022%、8.87%、35.4%。
关键词:
有色金属冶金
,
真空蒸馏法
,
贵铅
,
金属分离
徐峰
,
张玉林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4.05.017
研究了将谷朊粉溶解于水的方法和其在水性建筑涂料中的应用.谷朊粉的耐水性差,不能用作建筑涂料的主要基料,但其具有良好的粘结性、流动性和流平性,可用在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中,作增稠剂使用,使涂料具有良好的流平性和涂膜外观,而成本与常用的增稠剂相差不大.
关键词:
谷朊粉
,
水性涂料
,
建筑涂料
,
涂膜外观
,
增稠剂
陈慧
,
戴乐
,
谢建新
,
白志平
,
贾敏慧
,
沈俭一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0)60294-X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介孔碳(CMC)担载的Pd催化剂,用于β-谷甾醇加氢制备β-谷甾烷醇反应.与活性碳担载的Pd催化剂相比,Pd/CMC的活性更高,这归因于该催化剂具有较大的孔径,从而有利于较大分子的催化加氢反应.
关键词:
钯
,
活性碳
,
负载型催化剂
,
介孔碳
,
孔径效应
,
微量吸附量热
,
β-谷甾醇
,
加氢
,
β-谷甾烷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