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旭
,
何进
,
包晓军
,
曹占义
,
展鹏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拉伸试验、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铸造法制备的16Mn/Zn复合材料界面层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6Mn/Zn复合材料的强度介于锌和16Mn钢之间;受纵向拉伸的条件下,16Mn/Zn复合材料中的微裂纹首先在靠近钢一侧的界面层处萌生,并随载荷增加,微裂纹逐向锌基体扩展,与外加应力相垂直的主裂纹联接成大裂纹,最终导致锌断裂,之后应力由16Mn钢单独承载直至断裂;16Mn/Zn复合材料的纵向拉伸断口分为韧性断裂(16Mn钢)和脆性断裂(界面和锌).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界面
,
拉伸变形
李蓓蓓
,
李炜
玻璃钢/复合材料
在合理的假设基础上,通过建立的展纱织物增强结构二维几何结构模型,预测展纱织物内纤维束屈曲状态,建立展纱织物复合材料的纤维体积分数的理论公式,分析纤维束屈曲率与纤维体积含量之间的关系.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比较,表明所提出的细观几何模型是合理的.
关键词:
展纱
,
几何结构
,
单元体
,
屈曲
,
纤维体积分数
姜丽
,
孙玉宝
,
马红梅
,
张志东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7.05.016
根据液晶动力学理论研究了π型液晶盒中从展曲到弯曲的转变过程和转变所需的最小电压.在低电压驱动情况下,具有非对称预倾角度的展曲结构转变为非对称状态;在高于转变电压的脉冲作用下,再转变成为弯曲结构.结果表明,转变电压随着锚定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表面黏滞系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预倾角度的增加而减小.使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得到的转变时间比其他方法要快得多,可以小于50 ms.
关键词:
液晶
,
π型盒
,
转变电压
,
锚定强度
,
表面黏滞系数
,
预倾角度
杨继新
,
肖正扬
,
王筱华
,
丁天英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2.02.007
为解决工程实际中按照已知条件构造可展面的问题,以微分几何学中单参数平面族包络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实现可展面的包络方法,即利用单参数平面族的包络来获得可展面,据此发展出按照已知可展面上一条曲线及可展面在该曲线上的法线构造可展面的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在按照已知条件设计可展的工程曲面方面具有创新性,操作简便,易于被工程所接受,将该方法应用于工程实际,解决了螺旋输送器的核心部件--铰龙的设计问题,使其在平面上的展开成为可能.
关键词:
可展面
,
设计
,
包络面
钟文鑫
,
马丕波
玻璃钢/复合材料
介绍了展纤的定义以及展纤对高性能纤维纱线形态、纤维渗透特性、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对纤维束展开宽度进行了理论计算,对比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热碾法、机械展纤法、超声波展纤、声波展纤法和气流喷射展纤法等5种展纤方法,并对5种展纤方法的设备与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对高性能纤维展纤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展纤定义
,
纤维束
,
展纤方法
,
展纤原理
刘磊
,
李操
,
周思怡
,
周芳德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缝宽7 mm、缝展198 mm、缝长3000 mm的裂缝中,选择缝展方向与水平方向成0°、45°和90°展角布置,研究了裂缝展角对油水两相流水平流动特性的影响,并与圆管中的油水两相流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展角对油水两相流的流型有一定影响,对混合度系数与有效黏度则影响不大,对"水包油"和"油包水"相态逆转的发生影响不大.对应于相同的流速和含油率,不同展角裂缝以及圆管中的油水两相流,其有效黏度几乎相同.
关键词:
油水两相流
,
裂缝
,
展角
,
有效黏度
,
流型
谢飞
,
文立伟
,
肖军
,
李志慧
玻璃钢/复合材料
在直接预浸法制备自动铺丝预浸纱过程中,展纱宽度是影响预浸纱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借助高速数字图像传感器,研究了展纱机构中,纤维束在错位排列的展纱辊/展纱杆上的展开规律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展纱杆对纤维束的展开作用明显优于展纱辊,纤维张力的增大、纤维束在展纱杆上包角的增大均有利于纤维束的展开;当纤维牵引速率较低时,纤维束的展开宽度随速率的增大而增大;纤维张力利于纤维束的展开,但是过大的张力会使纤维束展开不稳定,宽度波动较大,且易出现劈裂和纤维损伤的缺陷.该研究结果为自动铺丝预浸纱制备工艺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
自动铺丝
,
预浸纱
,
展纱宽度
,
纤维张力
,
展纱辊/展纱杆
李蓓蓓
,
朱家强
,
李炜
玻璃钢/复合材料
与传统碳纤维织物相比,展纱织物可以将纤维在织造前展开,使得纤维在织物中取向直、屈曲少.展纱技术可以制得更为轻薄的织物,并且织物表面平整度进一步提高,最终改善了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本文介绍了展纱技术及目前常用的机械式多组辊筒、声波、超声波以及气流喷射扩纤法原理及相关设备.
关键词:
展纱
,
机械多辊筒
,
气流喷射
,
超声波
,
声波
陈榴
,
戴韧
,
裴伟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在S2流面流动方程中加入了"展向掺混"模型,模拟叶栅端部二次流动、湍流扩散等对局部低动量流体的展向输运效应.方法用于混流叶轮内流动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混流叶轮子午流道的大曲率,叶轮端部的低动量流体在展向的扩散远大于轴流叶栅,叶轮出口的展向均匀化趋势更加明显.合理的选择掺混扩散系数,可以获得与三维N-S计算的周向平均值类似的子午面分布,从而提高了S2流面分析和设计的可靠性.
关键词:
混流涡轮
,
展向掺混
,
S2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