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群峰
,
任俊芳
,
王宏刚
,
简令奇
,
杨生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5.06.029
本文研究了PTFE和MoS2两种固体润滑剂对芳纶纤维(AF)增强尼龙66(PA66)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摩擦学测试,利用扫描电镜对其磨损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TFE有效改善了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降低了材料的摩擦系数,提高了耐磨性;MoS2的加入并未改善其摩擦学性能.XPS分析表明:MoS2在摩擦过程中发生摩擦化学反应,生成了MoO3,产生严重的磨粒磨损.
关键词:
固体润滑剂
,
摩擦学性能
,
磨粒磨损
杨华光
,
梁桂英
,
王春晓
,
岳群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合成了一种热稳定性良好、具有Brφnsted酸和Lewis酸双重酸性的金属锌功能化离子液体N-甲基丁基咪唑三溴化锌([Bmim]ZnBr3),并将其用于催化PET聚酯在乙二醇中的醇解反应。研究结果发现[Bmim]ZnBr3催化活性明显高于溴代N-甲基丁基咪唑([Bmim]Br)和ZnBr2,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的浓度均是影响PET聚酯乙二醇醇解的重要因素。本文中合成的催化剂对常见的五种PET制品均有良好的催化降解作用,经FTIR和1H-NMR分析表明,降解产物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HET)。推测的反应机理是:[Bmim]ZnBr3通过与聚酯分子形成环状过渡态完成催化历程。
关键词:
PET聚酯
,
乙二醇醇解
,
金属锌功能化离子液体
,
催化
岳群峰
,
任俊芳
,
王宏刚
,
简令奇
,
杨生荣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6.06.021
分别制备了PTFE/碳纤维、MoS2/碳纤维混杂增强的尼龙66复合材料,用MM-2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其摩擦磨损性能,用SEM和XPS分析了磨损表面.结果表明:PTFE/碳纤维混杂增强可以明显改善尼龙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MoS2/碳纤维混杂增强没有改善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MoS2在摩擦过程中氧化生成的MoO3充当了摩擦副之间的磨粒,其磨损机理推测为粘着和磨粒磨损的综合作用.
关键词:
尼龙
,
碳纤维
,
固体润滑剂
,
磨损机理
岳群峰
,
杨生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用环氧树脂低聚物作界面增容剂,熔融挤出法制备了PA66/TLCP共混物.通过拉伸、弯曲等力学性能测试并结合热失重(TG)分析,结果表明:环氧树脂低聚物增容后的共混物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均有显著提高.共混物断面SEM扫描结果表明,由于环氧树脂低聚物界面增容作用,分散相TLCP在基体PA66中的分散性提高并且相畴尺寸减小.加工流变学测试和红外光谱显示,环氧树脂低聚物与基体树脂PA66和分散相TLCP分子在熔融加工过程中原位发生化学反应,环氧树脂低聚物在共混物界面起到"桥"的作用.
关键词:
环氧树脂低聚物
,
原位增容
,
PA66/TLCP共混物
王延东
,
杨笑宇
,
洪伟
,
贾平
,
晁宇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9.01.029
通过对涂层的形成原理及失效方式、耐腐蚀寿命、结合力、涂装施工工艺和防腐涂层维护5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了油漆和电弧喷铝涂装方案的特点.针对荆岳大桥所处的腐蚀环境,指出在钢箱梁防腐蚀施工中,电弧喷铝比油漆重防腐方案具有更优秀的防腐蚀效果,进而说明电弧喷铝防腐涂装能够更广泛地应用到钢结构防腐施工中.
关键词:
大桥
,
钢箱梁
,
油漆重防腐
,
电弧喷铝
火时中
,
翁端
,
唐纯义
腐蚀学报(英文)
<正> 孔蚀形态主要包括孔蚀产物在孔口与孔内的聚集状况,孔口及孔内側壁的形状与尺寸芯靠资葱翁哂欣砺垡庖搴褪涤眉壑怠T诳资葱翁矫娴难芯肯喽岳此狄傩R丫?孔蚀生长初期的形态主要与金属晶体结构和蚀孔所处的位置有关。Vetter和strehblow发现,当蚀孔位于不同的晶粒上时。其边缘具有不同的晶向,处
关键词:
中国材料进展
2011年8日下午,何梁何利基金2011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杰出科学家、国防科技大学杨学军教授荣获“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丁伟岳等35人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朝晖等15人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向大会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关键词:
科学家
,
基金
,
中共中央政治局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突出
,
国防科技大学
,
计算机领域
,
科学与技术
李亚江
,
王娟
,
尹衍升
,
马海军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5.02.008
对Fe3Al/18-8钢扩散焊界面附近元素的分布进行计算并通过电子探针(EPMA)进行实验测定,结果表明,界面附近靠近18-8钢一侧,其Al,Ni元素的计算值和实测值有所差别,Fe,Cr元素分布的计算值和实测值较为接近.加热温度1333 K时,Cr元素在Fe3Al/18-8钢界面附近扩散距离增加至80μm,Ni元素扩散距离增加至140μm.Fe3Al/18-8钢扩散焊界面过渡区宽度为x2=7.5×102exp(-75.2/RT)(t-t0).在一定加热温度下,保温时间超过60 min以岳界面过渡区宽度不再明显增加.
关键词:
Fe3Al金属间化合物
,
扩散焊
,
界面
,
元素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