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崇静
,
王星
,
常红
,
李建芬
,
周晓荣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1.05.003
以硫酸亚铁和氯化锌为主盐配制电镀锌-铁合金溶液.运用小槽试验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胡椒醛对镀层的外观、组成、耐腐蚀性能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θ为20℃,pH为4.5,Jk为2.0A/dm2的条件下,胡椒醛的加入使得镀层更加平整、致密,但质量浓度高于0.2g/L,对改善镀层的平整性作用不大.电化学测试数据显示,在ρ(胡椒醛)为0.6g/L时,耐腐蚀能力比基础镀液所得镀层的耐腐蚀能力明显增强.胡椒醛对于改善锌-铁合金镀层的表面微观形貌作用不明显,镀层中铁的质量分数随着胡椒醛的增加而降低,镀层沉积速率也随之减小,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关键词:
电镀
,
Zn-Fe合金
,
耐腐蚀性能
,
胡椒醛
刘西分
,
常红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612
针对湖南怀化新晃县米贝金矿选矿厂混合浮选的金精矿铅含量过高,精矿中铅矿物难以分离,达不到焙烧及氰化工艺质量要求的问题,采用优先浮选原矿中的方铅矿,再浮选含金硫化物矿物的试验流程进行金、铅分离.在选矿试验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方铅矿与其他硫化物矿物的天然可浮性差异,并选用对方铅矿选择捕收能力强、对黄铁矿捕收能力弱的25号黑药.浮选闭路试验可获得铅品位62.79%的合格铅精矿和含铅0.48%的低铅含砷金精矿.该工艺流程可使原矿中的方铅矿得到充分的回收,并达到了含砷金精矿降铅提质的目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对高铅、含砷金精矿的除铅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金矿
,
方铅矿
,
铅金分离
,
浮选
王小兰
,
饶光斌
,
常红
,
柯伟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6.03.003
研究了热等静压处理后铸态Ti46Al8Nb合金拉伸过程中的损伤.结果表明:1)消除了疏松后,Ti46Al8Nb合金拉伸强度的数据分散性仍然很大,表明疏松不是导致数据分散的唯一原因.在拉伸过程中不同强度试样的声发射行为有很大差异,说明其具有不同的损伤特征.断口分析和预拉伸着色实验结果证明,拉伸强度的数据分散性是合金晶粒粗大及其片层结构拉伸行为明显的各向异性所致;2)将预拉伸后样品表面去除约300 μm,在随后的第二次拉伸过程中声发射Kaiser效应不再出现,说明在拉伸加载初期(低应力下)该合金的损伤主要集中于近表面.
关键词:
材料检测与分析技术
,
Tj46Al8Nb合金
,
拉伸
,
损伤
,
声发射
,
Kaiser效应
常红
,
韩恩厚
,
王俭秋
,
柯伟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5.05.020
在LY12CZ铝合金腐蚀疲劳寿命曲线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阴极电位下有无涂层试件在3.5%NaCl溶液中腐蚀疲劳寿命的变化规律.记录了一定阴极电位下阴极电流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对腐蚀疲劳断裂微观形貌的观察、分析,探讨了阴极极化对有无涂层保护的LY12CZ铝合金腐蚀疲劳寿命影响机理.对于无涂层试样,一定范围内的阴极电位会抑制阳极反应,明显提高腐蚀疲劳寿命,但当阴极电位达到一定值时(-1400 mV以上),发生铝合金的阴极腐蚀,使腐蚀疲劳寿命显著降低.对于有涂层试样,由于涂层的保护,一定电位值范围的阴极保护作用并不显著,阴极电位超过一定值,涂层阻碍抑制了阴极腐蚀作用,试样腐蚀疲劳寿命较无涂层试样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
阴极极化
,
腐蚀疲劳寿命
,
铝合金LY12CZ
,
飞机蒙皮涂层
刘西分
,
常红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112
甘肃某金矿矿石中金矿物嵌布粒度微细,属于典型的高砷高碳难处理类卡林型金矿. 对该矿石采用单一浮选工艺进行处理时,金回收率仅为21 . 37 %;直接全泥氰化时,金浸出率仅为34 . 62 %. 根据矿石的性质及探索试验结果分析,确定采用浮选碳金精矿—碱浸预处理—氰化炭浸工艺进行处理. 通过优先浮选可浮性较好的碳,消除碳对氰化浸出"劫金"的影响;利用高浓度氢氧化钠对砷黄铁矿及硫化矿进行化学分解,打开包裹金;再利用氰化炭浸工艺浸出回收金. 该工艺在1 000 t/d炭浸厂应用时,可以获得金品位130 . 21 g/t、回收率12 . 18 %的碳金精矿,尾矿氰化炭浸金作业浸出率72 . 16 %,原矿金综合回收率达到74 . 34 %;这对中国西部类卡林型金矿的生产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砷高碳氧化型金矿石
,
类卡林型金矿
,
浮选
,
碱浸
,
氰化
张娜
,
赵崇峰
,
封瑞江
,
王强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5381.2006.01.007
以乳酸为原料,常压下运用溶液直接缩聚法合成了具有一定粘均分子量的聚乳酸.实验过程中考察了不同带水剂、催化剂对聚乳酸分子量的影响以及反应时间与分子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合成聚乳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选择氯化亚锡为催化剂,用量0.5wt%,在聚合温度120℃、常压下反应20h.在此条件下,可获得较高分子量的聚乳酸.这也为探究如何生成分子量较高的聚乳酸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聚乳酸
,
乳酸
,
直接缩聚
,
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