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857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用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铬酸盐钝化液中的锌离子

车淳山 , 黄清 , 孔纲 , 卢锦堂 ,

电镀与涂饰

对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再生铬酸盐钝化液进行了探索.研究了交换处理时间、溶液初始pH、Zn (Ⅱ)初始浓度及树脂用量对树脂吸附的影响,并考察了树脂的脱附和再生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对Zn(Ⅱ)的吸附速率快,30 min达到吸附平衡,最佳吸附pH为3~6.用树脂再生钝化液不会对Cr(Ⅵ)浓度产生影响,能达到“去锌保铬”的目的.该树脂对Zn (Ⅱ)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具有吸附饱和性,饱和吸附量约为85.6 mg/g.

关键词: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 铬酸盐钝化液 , 锌离子 , 吸附 , 再生

镀锌钢硅酸盐及硅烷钝化机理的研究进展

孔纲 , 汤鹏 , , 车淳山 , 林志坚

电镀与涂饰

从无机硅钝化和有机硅钝化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镀锌钢硅酸盐及硅烷钝化机理的研究进展.其中,无机硅钝化又分为酸性硅酸盐钝化和碱性硅酸盐钝化,有机硅钝化主要是硅烷(偶联剂)钝化.研究表明,碱性硅酸盐钝化和硅烷钝化的机理大致相似,都是钝化液中硅羟基与基体表面的羟基发生脱水缩合而形成钝化膜,酸性硅酸盐钝化的机理则有待进一步研究.提高含硅钝化的耐蚀性和溶液维护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镀锌钢 , 钝化 , 硅酸盐 , 硅烷 , 机理

热镀Zn-0.2%Al镀层中Fe-Al抑制层失稳机理及其热力学评估*

刘力恒 , 车淳山 , 孔纲 , 卢锦堂 ,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416

在450 ℃镀锌条件下, 锌浴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2%的Al, 采用SEM观察镀层的结构特征, 利用EDS定量分析相的微区成分, 利用其线扫描和面扫描定性分析镀层截面元素变化情况. 借助Miedema模型和Toop模型, 计算了镀层中各二元Fe-Al, Fe-Zn和三元Fe2Al5Znx (η)金属间化合物(IMC)的热力学值, 分析了随镀锌时间的延长, 出现Fe2Al5抑制层失稳破坏而产生Fe-Zn反应的根本原因. 结果表明, 因为Fe-Al IMC比Fe-Zn IMC具有更稳定的热力学性质, 钢基体与锌浴界面优先产生连续的Fe2Al5金属间化合物抑制层, 抑制Fe-Zn反应, 但随镀锌时间的延长, Fe2Al5的失稳破坏丧失对Fe-Zn反应的抑制作用, 生成FeZn10 (δ)相. Fe2Al5抑制层的失稳机制有两种: 一种是Fe2Al5/锌浴界面处Al的局部贫化导致Zn对Fe2Al5的侵蚀, 形成Fe2Al5Znx, 造成系统热力学稳定性降低, 从而导致Fe2Al5被Zn侵蚀分解, 同时在Fe2Al5/锌浴界面产生FeZn10 (δ)相; 另一种是Zn通过Fe2Al5晶界向钢基体扩散, 直接在Fe2Al5/钢基体界面产生δ相, 并引起Fe2Al5的迸发失稳.

关键词: 热镀锌 , Fe2Al5 , 金属间化合物 , 热力学 , Miedema模型 , Toop模型

二氧化硅粉体粒度对硅酸盐转化膜制备的影响

孔纲 , , 孙子文 , 车淳山 , 卢锦堂

材料研究学报

用微米和纳米粒度的SiO2粉体分别配制SiO2质量分数为5%、模数(SiO2Na2O摩尔比)为3.50的硅酸钠溶液,并用之浸泡热镀锌钢制备了硅酸盐钝化膜.用X射线衍射(XRD)、反射红外光谱(RA-IR)分析二氧化硅粉体,用透射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NMR)分析硅酸钠溶液的结构,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转化膜的结构.结果表明:与微米级二氧化硅相比,纳米级二氧化硅含有Si-OH键较多,用它配制的硅酸钠溶液中硅酸负离子的聚合程度较低,成膜过程脱水量较多而生成微观孔隙较多的转化膜.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 硅酸盐转化膜 , 热镀锌 , 硅酸钠 , 二氧化硅

热镀Zn-0.2%Al镀层中Fe-Al抑制层失稳机理及其热力学评估

刘力恒 , 车淳山 , 孔纲 , 卢锦堂 ,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416

在450℃镀锌条件下,锌浴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2%的Al,采用SEM观察镀层的结构特征,利用EDS定量分析相的微区成分,利用其线扫描和面扫描定性分析镀层截面元素变化情况.借助Miedema模型和Toop模型,计算了镀层中各二元Fe-Al,Fe-Zn和三元Fe2Al5Znx(η)金属间化合物(IMC)的热力学值,分析了随镀锌时间的延长,出现Fe2Al5抑制层失稳破坏而产生Fe-Zn反应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因为Fe-Al IMC比Fe-Zn IMC具有更稳定的热力学性质,钢基体与锌浴界面优先产生连续的Fe2Al5金属间化合物抑制层,抑制Fe-Zn反应,但随镀锌时间的延长,Fe2Al5的失稳破坏丧失对Fe-Zn反应的抑制作用,生成FeZn10(δ)相.Fe2Al5抑制层的失稳机制有两种:一种是Fe2Al5/锌浴界面处Al的局部贫化导致Zn对Fe2Al5的侵蚀,形成Fe2Al5Znx,造成系统热力学稳定性降低,从而导致Fe2Al5被Zn侵蚀分解,同时在Fe2Al5/锌浴界面产生FeZn10(δ)相;另一种是Zn通过Fe2Al5晶界向钢基体扩散,直接在Fe2Al5/钢基体界面产生δ相,并引起Fe2Al5的迸发失稳.

关键词: 热镀锌 , Fe2Al5 , 金属间化合物 , 热力学 , Miedema模型 , Toop模型

Y共振光散射法测定嘧达莫

赵小辉 , 牛卫芬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8.06.016

在pH=1.98缓冲溶液中,嘧达莫可与染料探针曙Y通过相互结合,产生以315nm为特征峰的共振光散射(RLS)增强信号.在该特征波长下测定的增强共振光散射强度(△IRLS)与嘧达莫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嘧达莫的共振光散射法.当曙Y的浓度为3.0×10-5mol/L时,嘧达莫的检出限可达16.1nmol/L.同时进行了实际样品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在1.3%~2.5%之间,回收率为(99.2±3.3)%~(102.0±1.7)%.

关键词: 嘧达莫 , Y , 共振光散射

减温降计算模型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 温降 , 模型

高压输电用耐线夹失效的原因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

冷轧机组测辊表面划伤的研究

陈松 , 符寒光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02.06.005

分析了宝钢1420冷轧酸轧机#机架后的测辊在正常轧制中产生的划伤问题,通过对测辊的表面状态、辊径、安装高度以及轴承的改进,彻底解决了因测辊表面划伤而直接导致带钢表面划伤的产品质量问题.

关键词: 酸轧机组 , , 冷轧带钢 , 表面划伤

汽车紧轮紧固螺栓断裂分析

柴武倩 , 杨强云 , 杨川 , 高国庆 , 崔国栋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09024

对断裂的汽车紧轮紧固螺栓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硬度以及断口的宏、微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其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栓在搓丝加工过程中挤压量过大,使螺纹尖端产生较多微裂纹,同时螺纹根部也存在一些加工缺陷,并在之后的热处理过程中进一步扩展;在使用过程中,微裂纹和加工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使螺栓材料的疲劳强度降低,裂纹源的过早形成最终导致了螺栓发生疲劳断裂而失效.

关键词: 螺栓 , 微裂纹 , 缺陷 , 疲劳断裂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858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