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琢
,
贾晓川
,
李晶
,
李秀平
,
张园
,
王华
新型炭材料
针对天然石墨负极的脱嵌锂过程中体积效应和表面活性基团的不利影响,通过硫酸(98%)-双氧水(30%)(1∶1 v/v)氧化和900℃高温煅烧3h处理制备石墨插层化合物中间体和适度膨胀的石墨样品以改善其倍率和循环寿命.结果表明,膨胀石墨样品石墨层剥离,平均晶粒尺寸从26.8nm增大至35.2 nm;改性后的石墨样品其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均得到明显改善,改性后第50周的容量保持率由45.7%提高到81.3%.
关键词:
天然石墨
,
负极
,
改性
,
氧化
,
轻度膨胀石墨
张园
,
张志刚
,
袁媛
,
刘昌胜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6.03.008
以六偏磷酸钠作分散剂,采用透光率和沉降实验考察六偏磷酸钠的用量、pH值及超声时间等因素对纳米氧化镁水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分散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能够有效地分散纳米氧化镁颗粒,得到均匀、稳定的纳米氧化镁水悬浮液体系;当六偏磷酸钠质量分数为0.2%、pH为8、超声时间为240s时,分散效果最佳;六偏磷酸钠纳米MgO悬浮液的稳定分散作用主要是通过颗粒间的静电作用来实现的.
关键词:
纳米氧化镁
,
水悬浮液
,
分散剂
,
稳定性
张园
,
李稳宏
,
胡兴民
,
李冬
,
廖昌建
,
李珍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3969/j.issn.1002-6495.2009.03.032
用水质分析和腐蚀产物的XRD、XPS、SEM分析等方法及密闭系统静态挂片实验,研究了加热炉腐蚀的主要原因和机理.结果表明,溶解氧是引起腐蚀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缓蚀机理研制了ZY-06缓蚀阻垢剂,具有很好的缓蚀、阻垢性能,能很好的抑制沉积物在金属表面的附着,同时具有很强的分散能力.
关键词:
天然气
,
加热炉
,
腐蚀
,
机理
,
缓蚀剂
邹丛阳
,
刘守清
,
申哲民
,
张园
,
蒋妮姗
,
纪文超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7)62752-9
近年来,本课题组利用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将石墨烯和铁酸锰、铁酸镍进行掺杂,先后制备出石墨烯铁酸锰和活性炭铁酸镍纳米光催化材料,并发现在可见光辐射作用下,这两种光催化剂均能利用可见光能量催化分解过氧化氢产生活性因子,从而有效地降解氨.基于此,本文采用简单的水热法成功制备出新型的高效多相石墨烯铁酸铋(rG-BiFeO3)催化剂,并尝试在不添加H2O2的条件下进行光降解氨氮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光催化剂仍可接受可见光辐射,在rG和BiFeO3的协同作用下高效地光分解氨氮.由X射线衍射结果计算出rG-BiFeO3的平均粒径约为18.5 nm.通过清晰的rG-BiFeO3的透射电镜图可以观察到,BiFeO3纳米颗粒物较均匀地分散在rG的二维表面上.对比BiFeO3和rG-BiFeO3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可以发现,rG和BiFeO3之间可能形成了化学键.拉曼光谱结果表明,相对于纯的GO,rG-BiFeO3拉曼谱线的D带和G带发生了蓝移,表明石墨烯铁酸铋复合材料中的GO被充分还原成石墨烯.对比BiFeO3和rG-BiFeO3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发现,rG-BiFeO3的漫反射光谱发生了红移,表明rG-BiFeO3光催化材料对可见光的响应程度进一步提高.比表面积测定表明,BiFeO3的比表面积为21.0 m2/g,而rG-BiFeO3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则增加到48.6 m2/g,说明rG-BiFeO3的吸附性能将得到很大提高.可见光催化反应结果表明,在不添加H2O2,pH=11的条件下,0.2 g rG-BiFeO3对50 mg/L NH3-N的降解率达到91.2%.动力学研究表明,BiFeO3光催化剂氧化氨氮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另外,由于BiFeO3纳米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弱磁性,所以BiFeO3和rG的复合材料也具有一定的磁性,较易回收.催化剂经过7次循环使用后,仍然具有很高的光催化活性.根据已有文献报道,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氨氮被氧化的路径有两条:(1)氨在被氧化为NH2,NH和N2Hx+y(x+y=0,1,2)等一系列中间产物后,最终被分解为氮气;(2)氨被氧化为中间产物HONH2,最终分解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本文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rG-BiFeO3光降解体系下的氨溶液进行了全波长扫描,在206和211 nm处未检测到任何吸光度,从而排除了氨氮最终分解产物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可能性.这意味着rG-BiFeO3可见光降解氨体系符合第一种氧化路径.进一步的机理研究表明,反应过程中石墨烯与铁酸铋之间的协同作用所产生的空穴、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共同将NH3直接氧化成N2,其中羟基自由基在整个氧化分解过程中起着最主要的作用.
关键词:
石墨烯-铁酸铋
,
光催化剂
,
可见光
,
氨去除
陈欣瑶
,
杨惠子
,
陈楸健
,
王丽娜
,
王贵鑫
,
张园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7.02.2016062401
本文选取了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的3个区域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底物诱导呼吸实验进行土壤微生物活性测定,并通过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AM真菌可作为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指示性菌种;主成分分析表明,重金属对不同区域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布和疏密度的影响有一定差异性,即对于受污染胁迫后稳定性较好的土壤,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基本会保持整体上的相似和不变性,而对稳定性较差的土壤,受重金属污染前后其微生物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度均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聚类分析则显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聚类会随时间增加趋于统一,但重金属胁迫会阻碍这一趋势.本研究探讨了重金属污染与土壤微生物的内在关系,有助于提早构建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预警体系.
关键词:
土壤
,
重金属
,
呼吸强度
,
微生物群落
,
生态功能稳定性
张宁
,
张园
,
张维冰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6.05025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两种非对映异构体(6S,8S)1,N2-丙基-2'-脱氧鸟苷(ProdG)和(6R,8R)ProdG加合物进行鉴定与分析。通过色谱保留时间及质谱碎裂方式分析,证明乙醛与2'-脱氧鸟苷(dG)反应可形成ProdG加合物。体外实验表明,乙醛能够诱导脱氧核糖核苷酸(DNA)形成ProdG加合物,并且(6R,8R)ProdG的生成量大于(6S,8S)ProdG的生成量。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乙醛暴露能显著提高人肺胚成纤维细胞(MRC5)基因组DNA中ProdG加合物的水平,且ProdG加合物的水平与乙醛的暴露浓度呈正相关。此外,100 μ mol/L的乙醛暴露使(6R,8R)ProdG的含量从(6.4±0.3) 个/108个碱基增加到(127.2±2.7) 个/108个碱基,上调程度大于(6S,8S)ProdG(从(6.5±0.3) 个/108个碱基增加到(115.3±2.5) 个/108个碱基)。该工作为乙醛暴露所引起的DNA加合物水平上升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
1,N2-丙基-2'-脱氧鸟苷加合物
,
乙醛
,
诱导
张宁
,
张园
,
张维冰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6.05025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两种非对映异构体(6S,8S)1,N2-丙基-2′-脱氧鸟苷(ProdG)和(6R,8R) ProdG加合物进行鉴定与分析。通过色谱保留时间及质谱碎裂方式分析,证明乙醛与2′-脱氧鸟苷( dG)反应可形成 ProdG加合物。体外实验表明,乙醛能够诱导脱氧核糖核苷酸( DNA)形成 ProdG 加合物,并且(6R,8R)ProdG的生成量大于(6S,8S)ProdG的生成量。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乙醛暴露能显著提高人肺胚成纤维细胞(MRC5)基因组 DNA中 ProdG加合物的水平,且 ProdG加合物的水平与乙醛的暴露浓度呈正相关。此外,100μmol/L 的乙醛暴露使(6R,8R)ProdG的含量从(6.4±0.3)个/108个碱基增加到(127.2±2.7)个/108个碱基,上调程度大于(6S,8S)ProdG(从(6.5±0.3)个/108个碱基增加到(115.3±2.5)个/108个碱基)。该工作为乙醛暴露所引起的DNA加合物水平上升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
1,N2-丙基-2′-脱氧鸟苷加合物
,
乙醛
,
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