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珍
,
张学俊
,
曹端林
,
郭文龙
材料导报
综述了微乳法制备纳米MS/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反应原理以及各组分的影响因素,对聚合物的选择、反应方式、试剂选择及相关影响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有机物和纳米粒子有较大作用力时,可以有效控制粒子;加入可聚合的表面活性剂和盐有利于体系的稳定,指出了这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
硫化物
,
聚合物
,
纳米复合材料
,
微乳液
张学俊
,
付立业
,
张萌萌
,
刘鹏
,
郭志辉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8.10.015
采用液相法(溶胶-凝胶法)在阴离子交换树脂和乙醇溶剂的辅助作用下直接合成纳米级的金属氧化物晶体和掺杂的金属氧化物晶体,经乙酸异戊酯为溶剂共沸干燥后得到高分散性的纳米微粉.电子显微镜和X衍射光谱的分析,证实了这些高分散性纳米微粉具有明确的晶体结构,并且表现出很高的光催化活性和抗菌灭菌的性能.
关键词:
液相法
,
阴离子交换树脂
,
有机溶剂
,
共沸干燥
,
纳米晶体
刘海燕
,
王燕
,
张学俊
,
李延斌
,
逯宝娣
,
卫芝贤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9.01.013
用硬脂酸溶胶凝胶-共沸蒸馏法制备了纳米LaCoO3,用差热-热重、 透射电镜及红外等手段对粉体进行了表征,并对配合物溶胶-共沸蒸馏脱水的干燥机制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硬脂酸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粉体时,配合物溶胶的干燥脱水是不可缺少的一步.共沸蒸馏所用的溶剂苯是通过物理吸附作用替代了配合物溶胶中的水,其机理是靠降低粒子间毛细管力来减少聚集作用的,从而防止了干燥及后续煅烧阶段的粉体团聚.
关键词:
纳米LaCoO3
,
硬脂酸溶胶-凝胶法
,
干燥机制
魏同波
,
张学俊
,
王博
,
田军
,
阎逢元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4.04.002
为了进一步探讨微弧氧化主要参数电流密度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影响机理,先用微弧氧化技术在LY12硬铝合金上获得陶瓷层,然后考察电流密度对陶瓷膜厚度及其与基体结合强度的影响,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氧化膜的形貌和组织结构,通过划痕试验和冲击试验研究了氧化膜与基体的结合力.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陶瓷氧化膜及其致密层的增长速度均加快,但有一个极限值,氧化膜的临界载荷降低,致密层所占比例也逐渐降低.XPS谱图证明,微弧氧化膜表面疏松层主要由γ-Al2O3,α-Al2O3和Al-Si-O相组成,致密层由α-Al2O3和γ-Al2O3组成.铝合金表面生成氧化膜后,随着膜厚度的增加,冲击韧性逐渐减低,基体断裂后,氧化膜没有发生剥落,表面出现大量微裂纹.
关键词:
微弧氧化
,
铝合金
,
陶瓷膜
,
结合强度
,
电流密度
邸玉静
,
张学俊
,
赵劲彤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11.01.007
以过氧化对苯二甲酰(BPO)为引发剂,3-苯基丙烯酸为单体,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引发接枝聚合,制得接枝3-苯基丙烯酸的聚偏氟乙烯.通过红外测试、差示扫描量热仪以及热失重分析表明3-苯基丙烯酸(CA)接枝到PVDF骨架上.通过接触角测试,发现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PVDF-g-P(CA))的接触角由88°降低到54°.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致孔剂,分别以PVDF和改性后的PVDF-g-P(CA)为原料,采用流延法制备聚偏氟乙烯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了PVDF膜改性前后的表面形貌,测试接枝前后PVDF膜纯水通量.结果表明,PVDF-g-P(CA)膜的孔径在600~700 nm之间,孔径分布较均匀,纯水通量为81 L/(m2·h),比PVDF膜的水通量增加了16 L/(m2·h).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
3-苯基丙烯酸
,
接枝聚合物
,
膜
,
亲水性
梁红波
,
张学俊
,
甘复兴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5.03.014
掺锑SnO2超细粉,特别是纳米晶体,用于透明导电膜和导电涂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SnCl4 *5H2O和SbCl3为原料,提出在有机相中控制pH值沉淀反应合成掺杂氢氧化锡后,结合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非水相离子交换除氯的方法,制得掺锑均匀的SnO2纳米晶体.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掺锑浓度对粉末颗粒尺寸和电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制得掺锑纳米晶体颗粒均匀,分散性好,非水相阴离子交换除氯离子的方法彻底除去了氯离子,提高了沉淀的稳定性,在缩短制备时间和减少溶剂用量的同时,使产物的回收率达到95%以上.
关键词:
掺锑纳米SnO2晶体
,
阴离子交换树脂
,
高温热处理
,
非水相共沉淀法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张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张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定张减
,
温降
,
模型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张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张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耐张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
柴武倩
,
杨强云
,
杨川
,
高国庆
,
崔国栋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09024
对断裂的汽车张紧轮紧固螺栓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硬度以及断口的宏、微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其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栓在搓丝加工过程中挤压量过大,使螺纹尖端产生较多微裂纹,同时螺纹根部也存在一些加工缺陷,并在之后的热处理过程中进一步扩展;在使用过程中,微裂纹和加工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使螺栓材料的疲劳强度降低,裂纹源的过早形成最终导致了螺栓发生疲劳断裂而失效.
关键词:
螺栓
,
微裂纹
,
缺陷
,
疲劳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