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双忱
,
邓悦
,
吴文龙
,
檀玉
,
张立男
,
柴峰
,
孙盼盼
,
张小霓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doi:10.11902/1005.4537.2015.155
通过失重法研究了锅炉尾部材料碳钢和不锈钢在ABS(硫酸氢铵)和H2SO4两种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分析腐蚀特性.采用SEM/EDS和XPS表征手段分析了腐蚀产物表层的形貌和元素组成以及化合态.结果表明:不锈钢对ABS有更好的耐蚀性,且随着ABS溶液浓度的增大,腐蚀变剧烈.腐蚀产物的种类有Fe2O3,FeOOH,Fe304和铁的硫酸盐.碳钢和不锈钢在等浓度的ABS和硫酸溶液中腐蚀过程相似,说明ABS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腐蚀机理为碳钢表面首先发生酸性腐蚀,H+作为去极化剂,有H2析出.随着酸度的消耗,金属表面会发生氧腐蚀,溶解氧作为去极化剂.Fe2+接着被进一步氧化为Fe3+,再发生一系列的次生反应,生成Fe的氧化物以及硫酸盐等.
关键词:
SCR
,
硫酸氢铵
,
H2S04
,
失重法
,
腐蚀特性
朱镭
,
于萍
,
张小霓
,
罗运柏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3969/j.issn.1002-6495.2005.04.009
合成了一种新型胺类化合物缓蚀剂OMA以及两种新型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OMS和OMC,用红外光谱(IR)确认了它们的生成,用差热分析(DTA)确定了高温高压实验的最高温度.通过高压釜正交试验研究了它们在高温、高压、碱性条件下对碳钢的缓蚀性能,从而确定了它们分别对于气相和液相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及兼顾气、液相两指标的综合最佳工艺条件.用扫描电镜(SEM)对碳钢表面的缓蚀剂膜进行了表面分析评价,证实了OMA生成了致密的保护膜.
关键词:
缓蚀剂
,
正交试验
,
咪唑啉
张小霓
,
于萍
,
罗运柏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02.018
采用监测溶液电导率的方法,研究了碳酸钙的结垢速率,包括晶核生长速率和晶粒长大速率,以及温度和阻垢剂对碳酸钙结垢速率的影响.可以计算出在不同温度、不同阻垢剂时碳酸钙结垢的反应速率常数及活化能.实验表明,晶核生长和晶粒长大速率可以用一级反应方程来表示.温度、阻垢剂主要对晶核生长的反应速率产生影响.反应温度愈高,晶核生长的反应速率愈快.在一定的过饱和度范围内,加入一定浓度的阻垢剂,可以延长反应的诱导期,并且降低晶核生长的速率,但是并不改变反应级数.过饱和溶液中一旦有晶核生成,晶粒很容易长大,即溶液中晶粒长大的条件是有晶核的存在,而温度、阻垢剂对之影响甚微.
关键词:
碳酸钙
,
结垢
,
电导率
,
动力学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张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张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定张减
,
温降
,
模型
秦勇
,
夏源明
,
毛天祥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3.06.017
在纤维束缠绕时施加张紧力,使得固化成型后的飞轮内部形成一定的预加径向压应力,这是提高飞轮径向强度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过盈配合的思想建立了计算张紧力缠绕导致的复合材料飞轮内部预应力和变形的简化模型和方法.通过算例分析发现:等张力缠绕产生的环向应力在半径方向上先减小后增大,径向压应力不断变小;变张力缠绕过程中,张紧力由小逐渐变大时,飞轮的径向压应力增大,径向强度提高;飞轮设计中仅仅依靠张紧力缠绕是不够的,还必须和固化成型后的厚壁筒之间的过盈套装一起来设计合理的径向预加压应力.
关键词:
复合材料飞轮
,
张紧力
,
缠绕
,
过盈配合
,
径向强度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张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张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耐张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
柴武倩
,
杨强云
,
杨川
,
高国庆
,
崔国栋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09024
对断裂的汽车张紧轮紧固螺栓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硬度以及断口的宏、微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其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栓在搓丝加工过程中挤压量过大,使螺纹尖端产生较多微裂纹,同时螺纹根部也存在一些加工缺陷,并在之后的热处理过程中进一步扩展;在使用过程中,微裂纹和加工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使螺栓材料的疲劳强度降低,裂纹源的过早形成最终导致了螺栓发生疲劳断裂而失效.
关键词:
螺栓
,
微裂纹
,
缺陷
,
疲劳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