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利
,
张德生
,
刘常明
,
李金凤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1.09.002
对黄金价格进行预测时,单一模型往往难以全面反映黄金价格的变化规律.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各模型的优点,将不同的预测模型进行组合可以产生更好的预测效果.利用BP神经网络对单一模型进行非线性组合,建立了黄金价格的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被组合的单一模型和不具有协整关系的线性组合模型.
关键词:
黄金价格
,
BP神经网络
,
协整
,
预测模型
陈小刚
,
姚熹
,
张德生
,
宋志棠
,
沈波
,
张良莹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9.02.001
本文研究了聚偏氟乙烯和三氟乙烯的铁电共聚物P(VDF/TrFE)的铁电弛豫现象,并讨论了铁电弛豫异常想象.比较了VDF不同含量的共聚物在辐照前后铁电性能的改变,电子辐照大大改变了聚合物样品的性能,使VDF含量52%和70%的样品出现了明显的铁电弛豫现象,但发现在VDF含量为80%的样品中存在一种铁电弛豫异常现象:铁电居里峰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向低温端移动.研究样品的二氟乙烯(VDF)的摩尔含量在52%~80%之间.
关键词:
铁电共聚物
,
电子辐照
,
铁电弛豫
,
铁电异常
彭潇熟
,
张德生
,
王若星
,
陈聪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1.01.003
基于国际黄金价格的异方差性,首先建立了国际黄金价格的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预测模型,并在该模型中引入国际石油价格和美元指数作为外生变量,以弥补传统时间序列模型忽略外界影响因素的缺陷.采用该模型对1986年1月至2009年11月的月平均国际黄金价格进行拟合,并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4月的月平均国际黄金价格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整体精度好于不考虑异方差性和未引入外生变量的模型,从而为黄金投资者和生产者的决策提供帮助.
关键词:
国际黄金价格
,
外生变量
,
GARCH模型
赵鹏
,
姚熹
,
翟继卫
,
张德生
,
张良莹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0.03.002
首次报道了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钛酸铅铁电玻璃陶瓷的晶粒尺寸对其高频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铁电玻璃陶瓷的高频介电弛豫主要是由材料内部的畴壁共振引起的.晶粒尺寸增加,畴壁宽度增大,介电弛豫向低频移动;反之,晶粒尺寸减小,畴壁宽度变小,介电弛豫向高频移动,弛豫频率提高,介电损耗变小.
关键词:
钛酸铅玻璃陶瓷
,
溶胶-凝胶
,
压电共振
,
铁电畴壁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张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张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定张减
,
温降
,
模型
杨磊
,
刘洋
,
郑永磊
,
高攀
,
范志新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22703.0288
介绍了贝纳德效应,胆甾相液晶织构等概念,实验制备出胆甾相液晶平面态样品,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温度场致织构变化,观察到液晶盒在清亮点温度附近出现特殊花纹图案,类似于贝纳德效应或者是温度场致方格栅效应.实验现象说明了温度场使液晶分子产生对流,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双折射干涉,指向矢分布有周期性变化,形成了微观的贝纳德花纹.实验现象对于胆甾相液晶基础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胆甾相液晶
,
平面织构
,
方格栅效应
,
贝纳德效应
,
偏光显微镜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张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张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耐张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
柴武倩
,
杨强云
,
杨川
,
高国庆
,
崔国栋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09024
对断裂的汽车张紧轮紧固螺栓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硬度以及断口的宏、微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其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栓在搓丝加工过程中挤压量过大,使螺纹尖端产生较多微裂纹,同时螺纹根部也存在一些加工缺陷,并在之后的热处理过程中进一步扩展;在使用过程中,微裂纹和加工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使螺栓材料的疲劳强度降低,裂纹源的过早形成最终导致了螺栓发生疲劳断裂而失效.
关键词:
螺栓
,
微裂纹
,
缺陷
,
疲劳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