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国
,
张景怀
,
汪礼敏
,
杨中元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9.06.019
以还原铁粉为核心, 以硫酸铜为铜源, 采用直接置换法初步制备包覆型铁铜双金属粉末.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对粉末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添加剂、反应时间、干燥还原条件对金属粉末特性的影响, 采用惰气脉冲红外热导法和湿热环境氧化模拟法对粉末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测试. 试验结果表明: 铁铜双金属粉末为包覆型结构, 添加剂的加入有利于形成致密包覆层, Cu层厚度约为1 μm; 反应时间在25~30 min范围内, 金属收得率最高达到99.5%; 较合适的干燥还原条件应为: 温度在500~650 ℃之间, 时间2~3 h. 在粉末中加入抗氧化剂后, 有效地解决了粉末的氧化问题; 粉末由Cu和Fe两相构成, 没有其他杂质相, 铜的含量为19.53%. 并对大量硫酸亚铁上清液的处理提出了新的方法. 硫酸亚铁上清液可以作为生产金刚石工具用的超细Fe基预合金粉末的原料, 此方法具有简单合理、成本低、环保、产品附加值高的优点.
关键词:
铁铜双金属粉
,
含油轴承
,
包覆
,
置换反应
张敬国
,
张景怀
,
汪礼敏
,
王林山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1.03.019
采用酸性和碱性铜盐废液中和,有机酸作为添加剂,用还原铁粉置换含铜废液中铜,制备了含铜量为20%的铜包覆铁的复合粉.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惰气脉冲红外热导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对粉末的成分、形貌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铜离子浓度、反应时间、干燥还原条件对复合粉特性的影响;并对粉末进行了真空热压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铜铁复合粉为包覆型结构,Cu层厚度约为1μm;溶液中铜离子浓度愈高,反应速率愈快,反应时间在25~30 min范围内;较合适的干燥还原条件应为:温度在500~650℃之间,时间2~3 h.粉末由Cu和Fe两相构成,没有其他杂质相.≤74 μm较≤μm150μm的粉末的烧结试样的HRB硬度和抗弯强度在相应的温度下高,真空热压性能比较稳定的温度区间是700~750℃.
关键词:
含铜废液
,
铜铁复合粉
,
包覆
,
置换反应
,
粉末冶金
张敬国
,
刘金炎
,
蒋显亮
功能材料
热喷涂传统碳化钨/钴金属陶瓷作为耐磨涂层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几年来,纳米结构涂层的热喷涂研究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总结了传统和纳米结构WC/Co热喷涂粉末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涂层的微观结构和脱碳机理,简述了热喷涂纳米结构及纳米结构-微米结构WC/Co涂层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
碳化钨/钴
,
热喷涂
,
纳米结构涂层
刘金炎
,
张敬国
,
蒋显亮
功能材料
采用爆炸喷涂法制备了含12%(质量分数)Co亚微米WC涂层,研究了涂层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相组成,并与大气等离子体喷涂法制备的涂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爆炸喷涂法制备的WC-12%Co涂层组织均匀,涂层截面层状结构不明显,粘结相Co发生了熔化,但WC粒子并没有熔化;与传统微米级WC涂层相比,亚微米WC涂层脱碳程度较重,涂层中含有WC相、W2C相、Co相、Co3W3C相以及少量W相,主相仍为WC相.与大气等离子体喷涂法制备的涂层相比,爆炸喷涂法制备的涂层脱碳程度较轻.
关键词:
WC晶粒大小
,
爆炸喷涂
,
脱碳
,
耐磨涂层
曾雄智
,
皮建辉
,
梁宋平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6.007
敬钊毒素-Ⅰ(JZTX-Ⅰ)是一种能够抑制心肌钠通道失活的新型蜘蛛神经毒素,该文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与色氨酸荧光测定技术研究了JZTX-Ⅰ的磷脂膜结合活性.脂质体共沉淀实验表明,JZTX-Ⅰ具有不依赖于带负电荷磷脂组成的生物膜结合活性.当加入由酸性或中性磷脂构成的脂质体后,JZTX-Ⅰ能够分别产生6.4和4.7 nm的蓝移以及7.4和8.0 nm的红移激发漂移,显示JZTX-Ⅰ能够插入磷脂膜,同时该分子疏水表面的色氨酸残基处于一个运动受限的界面区域.荧光淬灭实验进一步证实,与脂质体结合能够减少该毒素分子表面色氨酸残基的溶剂暴露.该研究结果为阐明JZTX-Ⅰ的离子通道门控调节机制提供了新的信息.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
荧光谱
,
单层小脂质体
,
敬钊毒素-Ⅰ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张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张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定张减
,
温降
,
模型
全妙华
,
曾雄智
,
皮建辉
,
邓梅春
,
梁宋平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4.011
应用芴甲氧羰基(Fmoc)固相方法化学合成了敬钊毒素-V(JZTX-V)分子N-端酪氨酸残基剪切体(Y1-JZTX-V),并且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对不同条件下的氧化复性结果进行监测,从而得到该剪切体的最佳氧化复性条件:0.1 mol/L Tris-HCl缓冲液、pH 7.50、1 mmol/L还原型谷胱甘肽(GSH)、0.1 mmol/L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样品浓度为0.05 mg/L、复性温度为4 ℃.膜片钳电生理实验结果显示敬钊毒素-V剪切体Y1-JZTX-V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上表达的河豚毒素不敏感型(TTX-R)与河豚毒素敏感型(TTX-S)钠电流均有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0±2.5)nmol/L和(39.6±3.2)nmol/L.与天然的敬钊毒素-V相比,该剪切体对大鼠DRG细胞上的TTX-S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基本一致,但对TTX-R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却大大降低,表明敬钊毒素-V分子N-端的酪氨酸残基是一个与TTX-R钠通道结合活性相关的氨基酸残基.
关键词:
化学合成
,
敬钊毒素-V剪切体
,
复性
,
钠离子通道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张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张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耐张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
王谦
,
何生平
,
曾建华
钢铁
针对采用弱脱氧工艺冶炼超低碳钢,利用Factsage软件计算了顶渣氧化性与钢水氧活度之间的关系,进而计算了炉渣各组元对硫分配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超低碳钢的生产,顶渣中w(FeO+MnO)至少应控制在15%以下,w(CaO)/w(Al2O3)控制在2.5~4.0。工业试验表明,通过顶渣改性将w(FeO+MnO)控制在15%以下可避免回硫现象的发生,成品硫质量分数小于0.005%,达到了钢种要求。
关键词:
弱脱氧; 硫容量; 硫分配比; 超低碳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