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花
,
陈日志
,
邢卫红
,
范益群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9.04.009
采用镍盐浸渍-液相化学还原法对氧化铝支撑体进行镍活化,再采用化学镀制备得到镍/陶瓷复合膜.采用XRD,SEM-EDS及气体渗透等方法表征镍/陶瓷复合膜的表面微结构、形貌及分离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镍活化-化学镀过程可成功制备厚度较均匀的镍/陶瓷复合膜,在渗透压差0.08 MPa、室温的条件下,H2/N2分离因子为3.8.
关键词:
化学镀
,
浸渍-还原法
,
陶瓷膜
,
镍/陶瓷复合膜
白青龙
,
张春花
,
夏道成
,
程传辉
,
范昭奇
,
杜国同
材料导报
介绍了酞菁、亚酞菁和超酞菁的典型结构及其吸收光谱,分别介绍了酞菁和亚酞菁的衍生物、缩合物的结构与最大吸收波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潜在的应用前景,同时分析讨论了几种扩展的酞菁类似物的结构特点和它们吸收性能差的原因.
关键词:
酞菁
,
类酞菁
,
结构
,
紫外光谱
白青龙
,
张春花
,
程传辉
,
李万程
,
杜国同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2.00271
以3(4)-硝基邻苯二腈和苯酚为原料,经过两步反应合成了α(β)-四苯氧基酞菁锌,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其结构,比较研究其光谱性质.并以旋涂发光层的方法制备了电致发光器件,研究其电致发光性质.固态酞菁材料的光致发光波长红移到866~930nm范围内的近红外波段,β-位取代酞菁发光波长红移的程度比α-位取代酞菁大.2种器件电致发光波长和酞菁固体材料的光致发光波长较接近,分别在880和885nm处.
关键词:
苯氧基酞菁锌
,
合成
,
光致发光
,
电致发光
,
红移
邓书端
,
李向红
,
付惠
,
张小红
腐蚀与防护
采用失重法和动电位极化曲线研究了迎春花(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叶提取物(JNLLE)在0.1 mol/LHa PO4溶液中对锌的缓蚀行为.结果表明,JNLLE在H3 PO4溶液中对锌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缓蚀率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JNLLE在锌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求出了吸附热力学参数(吸附焓△H0,吸附Gibbs自由能AG0,吸附熵AS),并据此探讨了缓蚀剂的吸附行为.动电位极化曲线表明,JNLLE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
关键词:
锌
,
缓蚀
,
迎春花
,
提取物
,
磷酸
,
吸附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张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张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定张减
,
温降
,
模型
杨蕾
,
唐中华
,
祖元刚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4.022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梯度洗脱同时测定了长春花中的文多灵、长春质碱和脱水长春碱等3种生物碱.色谱柱为Waters 5C18-MS-Ⅱ(4.6 mm×250 mm),流动相为甲醇-1%二乙胺(磷酸调pH至7.3)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0 nm,柱温25 ℃.实验结果表明,文多灵、长春质碱和脱水长春碱等3种生物碱分别在0.03~1 mg/mL,0.03~1 mg/mL和0.01~0.5 mg/mL时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8%,97.0%和96.4%,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53%,1.37%和1.96%.用该法同时检测了不同干旱条件处理下长春花样品中的文多灵、长春质碱和脱水长春碱,方法准确、快速、简便.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
文多灵
,
长春质碱
,
脱水长春碱
,
长春花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张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张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耐张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
柴武倩
,
杨强云
,
杨川
,
高国庆
,
崔国栋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09024
对断裂的汽车张紧轮紧固螺栓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硬度以及断口的宏、微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其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栓在搓丝加工过程中挤压量过大,使螺纹尖端产生较多微裂纹,同时螺纹根部也存在一些加工缺陷,并在之后的热处理过程中进一步扩展;在使用过程中,微裂纹和加工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使螺栓材料的疲劳强度降低,裂纹源的过早形成最终导致了螺栓发生疲劳断裂而失效.
关键词:
螺栓
,
微裂纹
,
缺陷
,
疲劳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