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魁
,
孙清洲
,
张普庆
,
荆海鸥
,
孙益民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6.10.007
采用DSC和热膨胀仪对石英新砂和经900℃焙烧砂在加热过程中的相变和热膨胀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加热过程中,石英砂分别在574℃和790℃附近出现了两个吸热峰,石英砂在加热时相转变吸收的热量大于冷却时相转变放出的热量,焙烧后的石英砂相变时需要更多的能量.石英砂的膨胀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焙烧后的石英砂的膨胀率明显低于新砂.
关键词:
石英砂
,
焙烧砂
,
相变
,
膨胀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张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张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定张减
,
温降
,
模型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张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张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耐张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
柴武倩
,
杨强云
,
杨川
,
高国庆
,
崔国栋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09024
对断裂的汽车张紧轮紧固螺栓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硬度以及断口的宏、微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其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栓在搓丝加工过程中挤压量过大,使螺纹尖端产生较多微裂纹,同时螺纹根部也存在一些加工缺陷,并在之后的热处理过程中进一步扩展;在使用过程中,微裂纹和加工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使螺栓材料的疲劳强度降低,裂纹源的过早形成最终导致了螺栓发生疲劳断裂而失效.
关键词:
螺栓
,
微裂纹
,
缺陷
,
疲劳断裂
徐丽琴
,
黄焦宏
,
张雪峰
,
马强
,
马颖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11.03.015
为了探讨钕铁硼磁体磁性的近似普适规律,把不同性能钕铁硼磁体在各温度下的退磁曲线加以归一化,这使退磁曲线显示出近似的普适性,而且其内禀矫顽力及剩磁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也相似,据此导出钕铁硼磁体在各温度下退磁曲线的近似普适数学表达式,由该公式计算得到的各温度下的退磁曲线与实测曲线基本吻合.
关键词:
NdFeB
,
退磁曲线
,
普适规律
秦勇
,
夏源明
,
毛天祥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3.06.017
在纤维束缠绕时施加张紧力,使得固化成型后的飞轮内部形成一定的预加径向压应力,这是提高飞轮径向强度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过盈配合的思想建立了计算张紧力缠绕导致的复合材料飞轮内部预应力和变形的简化模型和方法.通过算例分析发现:等张力缠绕产生的环向应力在半径方向上先减小后增大,径向压应力不断变小;变张力缠绕过程中,张紧力由小逐渐变大时,飞轮的径向压应力增大,径向强度提高;飞轮设计中仅仅依靠张紧力缠绕是不够的,还必须和固化成型后的厚壁筒之间的过盈套装一起来设计合理的径向预加压应力.
关键词:
复合材料飞轮
,
张紧力
,
缠绕
,
过盈配合
,
径向强度
许石民
,
黄华贵
,
臧新良
,
杜凤山
,
蒋松
钢铁
张力调节是板带材生产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为研究平整分卷线上三辊张力装置的增张机理和张力调节能力,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其工作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板厚、开卷张力、上张力辊压下量和设备结构参数等对张力装置增张能力的影响规律.将有限元模拟结果作为训练样本,结合国内某厂实测数据,建立了三辊张力装置增张能力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实现了张力调节定量控制.
关键词:
三辊张力装置
,
张力调节
,
弹塑性有限元法
,
BP神经网络
夏林
,
胡艾希
,
谭英
,
陈慧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8.02.024
用二醋酸纤维素对含萘普生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IPA-co-MAA)亲水凝胶包膜,并在模拟人体环境中对萘普生进行缓释实验. 建立一种新型的药物缓释系统,以研究抗炎药萘普生在该系统中的释放规律. 实验发现,系统中的萘普生在体温37 ℃缓释平缓均匀,胃液酸性环境中释放率为2%~5%,在肠液中性环境下的释放率高于胃液;且释药率随着致孔剂(PEG)含量的增高而增大,在致孔剂含量为50%时的释放率可达40%. 新型药物缓释系统可以较好的减少萘普生在胃液中的副作用,具有靶向释药的性能.
关键词:
亲水凝胶
,
萘普生
,
二醋酸纤维素
,
致孔剂
,
新型药物缓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