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38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钼(Ⅵ)、钨(Ⅵ)-溴代苯羟乙酸络合吸附电流在催化体系中的增敏研究和应用I.同时测定钼、钨的灵敏示波极谱法

王晓峰 , , 刘杰民 , 吴永明 , 朱腾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1999.05.001

在含EDTA、溴代苯羟乙酸(Br-BHA)的硫-磷混酸介质中,钼(Ⅵ)、钨(Ⅵ)-Br-BHA络合物分别在-0.50V和-0.87V(vs.SCE)处产生不太灵敏的极谱电流.加入NaClO3后,产生灵敏催化电流[比在苯羟乙酸(BHA)体系分别增敏2.3倍和3倍],峰电位(Ep)分别移至-0.44V和-0.78V.系统研究了十余种易质子化有机染料和八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上述催化电流进一步增敏效应,其中以亚甲蓝(MB)为最佳.无NaClO3时,加入MB,原络合电流略有所降低,Ep无明显变化.但当加入NaClO3后,极谱催化电流得到进一步增敏,Ep分别为-0.43V和-0.83V.钼(Ⅵ)、钨(Ⅵ)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10-9~4×10-7和5×10-10~2×10-8mol/L,检出限分别为1×10-9和3×10-10mol/L.大多共存离子(阳离子44种,阴离子10种)不干扰测定,:或反之,为1:25000互不干扰.方法已用于合金、纯铁等样品中钼、钨的同时直接测定,结果满意.有关络合物、电极反应和增敏机理等研究结果,将另文发表.

关键词: , , 络合吸附平行催化电流 , 质子化有机染料 , 增敏

钼(Ⅵ)-、钨(Ⅵ)-溴代苯羟乙酸络合吸附电流在催化体系中的增敏研究和应用Ⅱ.络合物化学组分,电极反应过程和增敏机理

, 王晓峰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0.02.001

由前文[1]已知,Mo(Ⅵ)-、W(Ⅵ)-BrBHA-NaClO3体系的平行催化电流,可被质子化有机染料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进一步增敏,其中以亚甲蓝(MB)为最佳,并提出它们的增敏顺序和可能的规律.本文研究了Mo(Ⅵ)、W(Ⅵ)和Br-BHA络合物的形成和摩尔比,均为1∶2,求算了它们的表观稳定常数(Ks),分别为2×109和5.7×106,电极反应均为1个电子转移的准可逆过程;详细研究了该体系加入MB后,Mo(Ⅵ)- 、W(Ⅵ)-BrBHA在电极表面的化学反应和电极反应的变化,包括:Ep移动和ip″的增敏程度、峰形改变的大小、温度系数以及吸附等温类型的变化等.结果表明:预先吸附在电极表面上的MB与Mo(Ⅵ)-BrBHA不形成络合物,它们之间只产生静电吸引的诱导吸附,而MB对W(Ⅵ)-BrBHA则诱导吸引形成缔合物.无论那种情况,Mo(Ⅵ),W(Ⅵ)在电极表面的浓度都得到增大,它们的平行催化电流得到不同程度的增敏.

关键词: 钼(Ⅵ) , 钨(Ⅵ) , 溴代苯羟乙酸 , 平行催化电流 , 亚甲蓝 , 增敏机理

纳米ZrC粉末的制备研究

, 刘志勇 , 刘新涛 , 刘忠侠 , 王明星

材料导报

探讨了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高温烧结法,以氧化锆为锆源、炭黑为碳源、镁粉为还原剂制备ZrC超微粉的可行性,采用XRD、SEM对ZrC的成分和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对采用氧化物制备难熔相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对比.球磨过程中原料粉末不断细化,有助于氧化物与还原剂的紧密结合;随后的烧结过程中,可降低ZrC的生成温度,与其伴生的MgO有助于抑制ZrC颗粒的生长.以ZrO2为锆源,利用机械合金化和高温烧结可得到纯度较高且粒度为纳米级的ZrC粉末.

关键词: ZrC , 纳米 , 球磨 , 烧结

湖北随州硬玉质变霓正长岩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应用研究

赵文俞 , 王勤燕 , 陈文怡 , 叶先贤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0.02.014

随州硬玉质变霓正长岩的岩石组织结构、矿物赋存状态、矿石可选性和玻璃陶瓷原料应用试验研究表明:该资源具有易采易选两大优点,矿石经单一磁选的精矿可作玻璃和陶瓷的原料;同时已反复试验证实该资源可烧成原矿用量达90%的釉面墙地砖.

关键词: 湖北随州 , 硬玉质变霓正长岩 , 玻璃陶瓷原料

减温降计算模型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 温降 , 模型

高压输电用耐线夹失效的原因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

冷轧机组测辊表面划伤的研究

陈松 , 符寒光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02.06.005

分析了宝钢1420冷轧酸轧机#机架后的测辊在正常轧制中产生的划伤问题,通过对测辊的表面状态、辊径、安装高度以及轴承的改进,彻底解决了因测辊表面划伤而直接导致带钢表面划伤的产品质量问题.

关键词: 酸轧机组 , , 冷轧带钢 , 表面划伤

汽车紧轮紧固螺栓断裂分析

柴武倩 , 杨强云 , 杨川 , 高国庆 , 崔国栋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509024

对断裂的汽车紧轮紧固螺栓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硬度以及断口的宏、微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其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栓在搓丝加工过程中挤压量过大,使螺纹尖端产生较多微裂纹,同时螺纹根部也存在一些加工缺陷,并在之后的热处理过程中进一步扩展;在使用过程中,微裂纹和加工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使螺栓材料的疲劳强度降低,裂纹源的过早形成最终导致了螺栓发生疲劳断裂而失效.

关键词: 螺栓 , 微裂纹 , 缺陷 , 疲劳断裂

纤维束紧力缠绕复合材料飞轮的预应力简化分析

秦勇 , 夏源明 , 毛天祥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3.06.017

在纤维束缠绕时施加紧力,使得固化成型后的飞轮内部形成一定的预加径向压应力,这是提高飞轮径向强度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过盈配合的思想建立了计算紧力缠绕导致的复合材料飞轮内部预应力和变形的简化模型和方法.通过算例分析发现:等张力缠绕产生的环向应力在半径方向上先减小后增大,径向压应力不断变小;变张力缠绕过程中,紧力由小逐渐变大时,飞轮的径向压应力增大,径向强度提高;飞轮设计中仅仅依靠紧力缠绕是不够的,还必须和固化成型后的厚壁筒之间的过盈套装一起来设计合理的径向预加压应力.

关键词: 复合材料飞轮 , 紧力 , 缠绕 , 过盈配合 , 径向强度

三辊张力装置增能力的数值模拟分析

许石民 , 黄华贵 , 臧新良 , 杜凤山 , 蒋松

钢铁

张力调节是板带材生产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为研究平整分卷线上三辊张力装置的增机理和张力调节能力,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其工作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板厚、开卷张力、上张力辊压下量和设备结构参数等对张力装置增能力的影响规律.将有限元模拟结果作为训练样本,结合国内某厂实测数据,建立了三辊张力装置增能力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实现了张力调节定量控制.

关键词: 三辊张力装置 , 张力调节 , 弹塑性有限元法 , BP神经网络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39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