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
,
张立群
,
蔡涵
,
李刚
,
蒋振南
,
李浩
,
刘其春
,
李铁夫
,
刘建设
低温物理学报
本文主要研究了作为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Nb基单光子探测器.在本文中概述了Nb+Al结构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的制备,并对制备出的SNSPD器件进行了直流表征,测试了其超导转变温度,并从中选取了直流特性良好的样品进行了光学表征.当单光子探测器被一个直流偏置在其临界电流以下并接近临界电流值时,激光器发出的1550 nm波段的光子脉冲到达单光子探测器,使其产生电学信号.20 nm厚的SNSPD不能对单光子产生反应;5 nm厚的SNSPD可以探测单个光子,并且计算了其系统探测效率.
关键词:
超导纳米线
,
单光子探测器
,
SNSPD
翟珍
,
张广林
,
姚艳梅
,
杜士平
,
张立群
,
瞿雄伟
,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改变种子阶段乳化剂用量,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乳胶粒径明显变小,乳液黏度迅速增大;而对乳液聚合过程几乎没有影响,乳胶粒球形生长,二次成核粒子很少.将不同粒径的单分散乳液共混,利用动态机械热分析仪(TMA)表征共混物的分子运动,并依据FINAT标准测试了干燥后共混乳液的初粘力、剥离力和持粘强度.随着小粒径乳胶粒的加入,双组分丙烯酸酯共混物的初粘力增加,持粘强度降低;而三组分共混物乳液的性能受不同粒径乳液含量的影响,剥离力呈现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粒径
,
粒径分布
,
乳液聚合
,
粘接性能
田明
,
李齐方
,
张立群
,
刘力
,
乔利燕
,
吕昆
,
沙中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ABS树脂为基体,加入短玻璃纤维提高了材料的耐热性,但冲击强度下降,进一步引入与ABS相容性很好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发现ABS与玻璃纤维间产生了强有力的界面粘合,在SMA含量7%时,显著地提高了ABS/玻纤体系的耐热性、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再进一步引入适量的刚性丙烯酸酯类聚合物,使ABS/玻纤/SMA体系的耐热性又有所提高。令人惊奇的是,在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含量为30%时,体系的冲击性能也明显增加,这归功于刚性有机填料对体系的冷拉增韧效果。最终成功研制出一种高耐热、综合性能优良的ABS/改性剂/玻纤共混合金。
关键词:
ABS
,
合金
,
耐热
,
改性剂
王农跃
,
翟珍
,
张广林
,
史玉荣
,
张立群
,
瞿雄伟
,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报道了三种不同链转移荆加料方式制备的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乳液,其固含量为50%,并研究了它们的压敏特性.动态光散射跟踪了聚合过程乳胶粒粒径的变化,结果显示,该乳液聚合没有明显的二次成核过程,按预定的粒径生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动态力学分析(DMA)表征了聚合物的分子参数,按照FINAT标准测试了该乳液压敏胶的初粘力、剥离力和耐剪切强度,并将压敏性能与分子参数,如凝胶含量和聚合物分子量进行了关联.
关键词:
粘接
,
乳液聚合
,
凝胶含量
,
结构与性能关系
张岩
,
黄玉松
,
赵占永
,
李英
,
郑德
,
张立群
,
瞿雄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核壳结构丙烯酸酯共聚物[PMMA/Poly(MMA-co-St-co-AN),PMSN]胶乳,其单体转化率高,无二次成核现象,最终乳胶粒粒径可控;随着壳层丙烯酸烯丙酯(AMA)含量的增加,PMSN的特性黏数升高;此时PMSN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物的平衡扭矩明显提高.这对于硬质PVC发泡制品的正常挤出过程是必需的,因为其密度只有普通硬制品的三分之一,这种PMSN加工助剂可防止泡孔的坍塌,满足工业使用条件.
关键词:
乳液聚合
,
加工助剂
,
聚氯乙烯
,
聚丙烯酸酯
吴友平
,
张立群
,
王一中
,
王益庆
,
孙朝晖
,
张慧峰
,
余鼎声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0.02.015
利用橡胶乳液/粘土纳米晶层互穿技术制备了粘土/羧基丁腈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证实和描述了其纳米分散相结构,用动态粘弹谱仪测量和研究了其动态力学性能和分子热运动特性.研究了这种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各向异性、耐磨性、气密性和溶胀性等性能,剖析了粘土晶层的补强机理和分散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粘土的精细分散结构使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耐溶胀性能,优异的耐磨性和气密性.
关键词:
粘土
,
羧基丁腈橡胶
,
纳米复合材料
张琦
,
田明
,
吴友平
,
刘力
,
童玉清
,
胡伟康
,
张立群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3.04.018
以新型的纳米氢氧化镁粉体为分散相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Payne效应等考察了其在丁腈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丁苯橡胶、硅橡胶中的分散相态和网络结构.结果表明,基体的粘度和表面能对纳米粉体最终的分散状态和网络结构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体的粘度和表面能越高(NBR、EPDM),纳米粉体分散越精细,越容易形成柔性的网络结构,高分子参与比重很大;而在很低粘度和表面能的基体中(硅橡胶),纳米粉体以孤立的大聚集体形式存在,在低填充量下,不能形成网络结构,但在高填充量时,反而由大聚集体直接连成刚性很高的网络结构,高分子参与网络结构形成的程度小.传统的模型不能全面地考虑各种主要因素对粉体聚集体所受外力的影响,本文中提出了一个修正的模型来引入表面能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纳米
,
氢氧化镁
,
橡胶
,
分散
,
聚集
田洪池
,
田明
,
刘莉萍
,
施凤莲
,
伍社毛
,
韩吉彬
,
张立群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4.05.007
系统地研究了炭黑(CB)/热塑性硫化胶(TPV)(三乙丙橡胶/聚丙烯类型)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发现CB/TPV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学性能.交联的橡胶相的存在对导电炭黑粒子既产生排斥效应,又产生阻隔效应.前者对导电网络的形成有利,而后者正相反.在低橡胶相含量时,随橡胶相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电阻呈下降趋势;而高橡胶含量时,随橡胶相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电阻升高.高橡胶含量时,复合材料电阻的逾渗效应明显减弱.复合材料在熔融状态下热处理时,其电阻-时间效应明显依赖于模具压力.同样热处理时间下,压力越高,电阻越大.压力达到一定值后,体系的电阻基本不受热处理时间的影响.初步认为这是由于热处理完毕释压后,变形的弹性粒子发生形变恢复从而对热处理形成的聚集网络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所致.自由升温实验表明:CB/TPV复合材料具有NTC现象,即使在结晶熔化区也未展示PTC行为,这与橡胶粒子的热膨胀排斥效应有关.在熔融态停留阶段电阻的稳定性很好,这主要归因于熔融态下炭黑粒子聚集(对电导有利)和橡胶相粒子聚集(对电阻有利)相互竞争的结果.
关键词:
热塑性硫化胶
,
导电性
,
复合材料
,
NTC效应
,
PTC效应
陈子尧
,
邢海琳
,
李超
,
张立群
,
岳冬梅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了铑催化剂在丁腈橡胶(NBR)均相加氢领域的应用,并开发了一种新的水相萃取回收铑的方法,首次以氯化亚锡为络合剂,2 mol/L盐酸为萃取剂,可以很容易从氢化丁腈橡胶(HNBR)胶液中脱除铑催化剂.主要研究反应温度、时间、络合剂用量及萃取剂用量等条件对脱除铑催化剂的影响,在得到铑络合催化剂的最佳脱除条件下,铑催化剂的脱除率可达99%以上.IR以及1HNMR表征表明这种脱除铑催化剂工艺对HNBR的结构无影响,且不影响耐油的CN基团.
关键词:
氢化丁腈橡胶
,
萃取剂
,
脱除
,
铑催化剂
尤伟
,
刘玉玲
,
张立群
,
瞿雄伟
,
张留成
,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丙烯酸酯核/壳结构聚合物,总转化率超过95%,乳胶粒理论粒径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聚合体系没有明显的二次成核过程.将其用于硬质聚氯乙烯改性,当加入量为3 phr时,就能产生显著的增韧效果,常温缺口冲击强度达到16.51 kJ/cm2,而拉伸强度基本保持不变.扫描电镜分析冲击断口表明,核/壳聚合物已经很好分散到聚氯乙烯基体中,呈网状结构,为明显的韧性断裂过程.该研究有望应用于工业生产.
关键词:
聚氯乙烯
,
核/壳聚合物
,
乳液聚合
,
增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