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琴
,
张群朝
,
龙帅
,
张爱清
功能材料
报道了由硝基苯甲醛和丙酮经Claisen-Schmidt缩合而制得1,5-二硝基苯基-1,4-戊二烯-3-酮,然后在SnCl2·2H2O-HCl还原体系下,得到1,5-二胺基苯基-1,4-戊二烯-3-酮,同时讨论了影响产率的几个因素.与文献报道相比,此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和收率高(91.7%)等优点.产物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熔点、IR 和1H NMR证实.
关键词:
光敏聚酰亚胺
,
二胺
,
合成
,
还原
,
戊二烯酮
郑譞
,
马宁
,
张群朝
,
蒋涛
材料研究学报
采用熔融聚合法制备一系列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G)聚醚酯热塑性弹性体,用NMR,FTIR,SEM,DSC,DMA,TGA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征.在固定软段不变的条件下,研究了1,4-丁二醇(BDO)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的摩尔比变化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DO∶DMT摩尔比的增加,聚酯硬段PBT的形成更完善,微相分离程度的提高促使层状有规结晶体及相界面形貌更明显、结晶度、储能模量及tanδ峰值的升高和力学性能的提高;当BDO∶DMT摩尔比超过1.6∶1时残存低分子BDO在相界面区和PBT层状结晶体周围的结晶使相界面区易发生脱粘或滑移,严重阻碍微相分离过程,使结晶度、储能模量及tanδ峰值降低,进而使力学性能下降.
关键词:
有机高分子材料
,
聚醚酯弹性体
,
PBT/PTMG聚醚酯
,
1,4-丁二醇
,
力学性能
张成
,
张群朝
,
郝同辉
,
蒋涛
材料研究学报
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1,4-丁二醇(BG)、聚四氢呋喃(PTMG)为原料,分别选用钛酸四丁酯,钛酸四丁酯/醋酸镁,四丙基锆,三氧化二锑/醋酸锌为催化剂合成系列PBT/PTMG聚醚酯.通过GPC、SEM、DSC与TG等方法对PBT/PTMG聚醚酯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研究催化剂对其酯交换率、分子量分布、结晶行为、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钛酸四丁酯/醋酸镁为催化剂,随着其用量的增加,聚醚酯酯交换率升高,分子量和结晶度提高,分子量分布指数降低,韧性增强,热分解温度在390℃以上.
关键词:
有机高分子材料
,
PBT/PTMG聚醚酯
,
结构表征
,
性能测试
,
催化剂
高玮
,
郝同辉
,
张作才
,
杨妮
,
蒋涛
,
张群朝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6.06.014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设计方法,研究4种助剂对3种发泡层数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双层复合材料的密度和剥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泡层数时,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组合、硬脂酸锌(ZnSt)、抗氧剂1010以及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对LDPE双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不同.双层发泡时,ZnSt用量对密度和剥离强度的影响最大;单层发泡时,密度和剥离强度主要受ZnSt和抗氧剂用量影响;双层未发泡时,密度受这4种因素的影响较小,剥离强度主要受抗氧剂和DCP用量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3种发泡层数双层LDPE材料的微观结构存在明显不同.建立结构模型分析了3种发泡组合材料的性能与气体体积分数有关.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
发泡材料
,
正交设计
,
双层
,
结构模型
张成
,
张群朝
,
蒋涛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40624.001
为在提高聚碳酸酯(PC)隔热性能的同时保持较高的透明度,以纳米氧化锑锡(ATO)为红外阻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纳米ATO/PC复合材料.通过激光粒度分布仪和SEM研究了纳米ATO的粒径分布及其在PC基体中的分散情况,采用拉力试验机、分光光度计以及隔热效果模拟装置测定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透射性能和隔热效果.结果表明:硅烷改性纳米ATO在PC基体中分散均匀;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保持在60.0 MPa和16.0 kJ·m-2以上;随着纳米ATO质量分数的增加,纳米ATO/PC复合材料的阻红外隔热性能改善;当纳米ATO含量为0.5wt%时,纳米ATO/PC复合材料的可见光透过率高于80%,隔热效果模拟装置内外温差达3.9℃.
关键词:
聚碳酸酯
,
纳米氧化锑锡
,
阻红外
,
隔热
,
透明度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张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张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定张减
,
温降
,
模型
张承武
,
刘志刚
,
梁世强
,
管宁
工程热物理学报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流经直径为0.5 aim,高度分别为1.0 mm、0.75 mm、0.5 mm和0.25 mm的圆柱组成的柱群板,其宽度与长宽分别为3.5 mm和40 mm,测量通道进出口压差及流量,研究微柱群内部分别在叉排和顺排时液体流动的阻力特性.研究表明,微柱群内流动阻力系数f,随Re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Re数大于500时,f基本不变;微柱高度和直径之间存在一个有利于流动的最佳比例,该值介于1到1.5之间;顺排微柱群的f明显小于叉排微柱群,其,值为叉排微柱群的0.5倍.
关键词:
微柱群
,
圆柱绕流
,
阻力特性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张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张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耐张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