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学
,
陈国华
,
任云生
,
吕志刚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6.09.003
通过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控矿因素的研究,建立了乌拉嘎金矿床找矿标型.在张才沟矿化区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研究工作,确定出隐伏金矿体赋存的最佳部位,并实施了工程查证,钻孔70m深处见厚3m、平均品位20.4×10-6的矿体.进一步证实了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取得了满意的成果.
关键词:
隐伏矿体
,
预测
,
查证
,
乌拉嘎金矿
,
张才沟矿化区
张金才
,
史景利
,
郭学民
,
刘朗
,
郭全贵
,
翟更太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6.05.020
在旋转式反应釜中采用中间相沥青微粒与氟气进行反应(反应条件:气压0.10MPa;温度80~90℃)制备出氟化沥青.利用红外测试分析氟化过程中中间相沥青分子内官能团的变化,同时采用XRD测试分析反应过程中氟含量对氟化沥青分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氟化反应的进行C-H键消失,C-F键形成并逐渐增加;中间相沥青中原有的大分子平面芳烃结构被破坏.生成的氟化沥青随F/C比的提高,层间距逐渐增加.
关键词:
氟化
,
中间相沥青
,
旋转式反应釜
张金才
,
史景利
,
郭学民
,
刘朗
,
郭全贵
新型炭材料
在氟气中引入惰性气体--氮气,与三种不同结构的沥青(中间相炭微球、中间相沥青和各向同性沥青)在旋转式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制得三种氟化沥青.研究了所制样品的表面能、与水的接触角、耐酸碱稳定性和热失重性能.结果发现:三种氟化沥青的性质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比如,均具有极低的表面能,耐酸碱性稳定;但是氟化反应速度不同,受热行为不同,表现在最大失重速率各有特点.从原料沥青的分子结构、氟化沥青分子结构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排列的角度分析,认为氟化沥青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量大小分布是导致其物理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原料沥青的组成和结构则是造成氟化反应速率差异的根本.
关键词:
氟化沥青
,
性能
,
分子结构
张金才
,
史景利
,
赵云
,
郭全贵
,
刘朗
新型炭材料
采用成熟的合成工艺制备出三种分子量大小分布不同的Copna树脂,经相同条件的固化、炭化和石墨化处理(900,1500,2200,2600和3000℃,2h).用热分析仪对固化树脂进行测试;X射线衍射、氦气吸附真密度仪和粉体电阻率测试仪对树脂炭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opna树脂的分子量大小和分布范围对固化树脂的热失重行为有重要影响;分子量越大,分布越窄,3000℃处理得到的树脂炭中石墨化组分越多;分子量越大,分布越宽,树脂炭的表观密度越高,孔含量越小.而树脂分子量对树脂炭的粉末电阻率的影响极小.
关键词:
Copna树脂
,
分子量
,
微观结构
,
性质
戴静
,
王敏
,
张金才
功能材料
以4,5-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TDE-85)/甲基纳狄克酸酐(MNA)体系作为树脂基体,分别以硼酸铝晶须和硼酸镁晶须为增强相,制备了晶须增强复合材料.研究了以不同的偶联剂表面处理的晶须对树脂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复合材料弯曲断面的形貌.结果表明支化程度最高的硼酸酯偶联剂(tert-BE4)的表面处理效果最好,硼酸镁晶须/树脂体系的力学性能优于对应的树脂/硼酸铝晶须共混体系.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硼酸盐晶须
,
硼酸酯偶联剂
,
力学性能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张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张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定张减
,
温降
,
模型
丁培超
,
王建新
,
孙振明
,
付洋
,
王超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1.02.004
通过对张里金矿床控矿地质条件调查与分析研究,认为丁家庄段泥云岩对金的富集沉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成矿的有利层位;次级萤子洼断裂控制着碱性岩盖-岩床的分布,并与SW向断裂交汇部位控制着含金隐爆角砾岩构造,是金矿成矿的重要构造条件;次火山相碱性角闪二长斑岩、粗面斑岩质隐爆角砾岩是金矿成矿与找矿重要的岩浆岩条件.通过提取综合找矿标志,开展了靶区和隐伏矿体预测工作,圈定A类靶区4处,B类靶区6处,C类靶区2处.
关键词:
张里金矿床
,
控矿条件
,
隐爆角砾岩
,
靶区预测
王若民
,
詹马骥
,
季坤
,
严波
,
王夫成
,
杜晓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23
通过对高压输电用耐张线夹及夹持导线的宏观形貌、化学成分、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线夹腐蚀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线夹在压接时即存在铝线断股现象,服役过程中使酸性雨水更易进入到压接管内部,对线夹与钢芯铝绞线结合面进行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导致耐张线夹电阻增大;随着腐蚀的进行,线夹电阻不断增大,其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热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线夹过热,导致高温烧损失效;应加强线夹压接管位置的红外测温监控,及时更换温度明显异常的压接管.
关键词:
耐张线夹
,
腐蚀
,
热击穿
,
钢芯铝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