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烁
,
徐元铭
,
张俊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5.05.022
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选择样本点构建神经网络响应面,将神经网络响应面作为优化的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加上其它常规约束条件建立优化模型,应用遗传算法(GA)进行优化,形成一套适用于复杂结构设计的高效优化方法.以复合材料帽型加筋板的重量优化问题为例,建立了加筋板模型的重量响应面目标函数、强度和稳定性响应面约束条件;并用PATRAN/NASTRAN进行有限元计算,获取用于响应面训练的样本点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能以很少的有限元分析次数,取得高精度的响应面近似模型,并且使优化效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结构优化
,
神经网络
,
遗传算法
,
响应面
吴德财
,
徐元铭
,
万青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7.02.028
通过建立复合材料格栅结构单元的基本力学假设和分析模型,推导了一种新的等效刚度计算方法,用于分析复合材料格栅加筋板的总体稳定性.该方法充分考虑了筋条和面板的相互作用和中面偏移效应,并具有通用性.结合Rayleigh-Ritz能量近似法,推导出了求解加筋板总体屈曲载荷的通用特征方程;分析了多种算例,并与修正平铺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吻合得很好.
关键词:
复合材料格栅加筋结构
,
总体稳定性
,
平铺等效刚度法
彭兴林
,
徐元铭
,
梁东平
复合材料学报
采用空间回路网法计算得到填充吸波泡沫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格栅结构的电磁散射性能.根据格栅结构的周期性排布特征,采用Floquet定理分析结构的周期性边界条件,将计算模型简化为一个周期单元进行电磁场分布计算.通过计算结果分析结构在不同频率、不同单元体尺寸下的吸波性能.计算表明:对于含吸波泡沫的复合材料格栅结构,其吸波性能明显好于未填充结构;格栅单元中所填充的泡沫厚度以及泡沫体积分数是影响格栅结构吸波性能的2个主要因素.
关键词:
吸波泡沫
,
复合材料
,
格栅结构
,
电磁散射
,
空间回路网法
,
周期性结构
陈丽华
,
徐元铭
,
刘博
复合材料学报
通过对双悬臂梁(DCB)开裂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了使用界面层方法时所遇到的数值问题.重点讨论了静态方法和准静态方法对计算效率的影响以及界面层的应力应变函数对计算精度的影响.对模拟过程中所遇到的精度及收敛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准静态方法可有效模拟分层问题,但界面层的本构关系应具有一个缓慢的退化过程.
关键词:
界面层
,
双悬臂梁(DCB)
,
计算效率
,
计算精度
,
收敛性
黄胜前
,
杨永清
,
李晓斌
,
陈志伟
材料导报
单轴、双轴和三轴徐变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徐变与弹性变形一样具有空间特性,但根据单轴徐变试验得到的徐变系数、徐变泊松比以及采用叠加原理计算的双轴、三轴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准确计算不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空间徐变,介绍了应力组合对有效徐变泊松比的影响和基于有效徐变泊松比的空间徐变计算方法.另外,根据应力张量的弹性力学意义,引入了球应力徐变系数(ψ)m和偏应力徐变系数(ψ) d,提出了基于这两个徐变系数的空间徐变计算统一表达式,可计算混凝土在单轴、双轴和三轴等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
关键词:
混凝土
,
单轴
,
双轴
,
三轴
,
应力状态
,
空间徐变
霍俊芳
,
李晨霞
,
侯永利
,
吕笑岩
硅酸盐通报
为了研究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再生混凝土长期徐变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等体积砂浆法(EMV法)与传统替代法配制再生混凝土,测试各组再生混凝土试件28 d龄期后自然条件下持荷的变形值和相同试验条件下试件的收缩值,并计算各组试件的徐变度.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配制的再生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变化规律与对比普通混凝土相似.EMV法可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徐变性能,具有较低的徐变度.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
配合比
,
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