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琳
,
徐兴祥
,
李波
,
王禄增
,
戚忠政
,
曹小明
,
田冲
,
张劲松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8.01.010
依据国家标准 GB/T16886,评价了用"高分子热解结合可控熔渗反应烧结技术一制备的泡沫碳化硅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这种泡沫碳化硅没有细胞毒性,没有潜在的皮肤致敏性,遗传毒性试验、皮下和骨植入试验均未见异常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应用在外形复杂和长段承重骨缺损的修复.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
骨修复材料
,
生物相容性
,
泡沫碳化硅
吴琳
,
徐兴祥
,
王禄增
,
荣小芳
,
田冲
,
张劲松
无机材料学报
采用高分子热解结合可控熔渗反应烧结方法制备泡沫SiC,观察体外接种到泡沫SiC表面的成骨细胞MG63的贴壁和生长状况,评价泡沫SiC的细胞相容性.通过建立兔下颌临界骨缺损人工材料植入模型,进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观察及图像分析,探讨了泡沫SiC作为骨替代材料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体外成骨细胞MG63在泡沫SiC表面的生长状态良好.体内植入实验的26只实验动物健康状况良好,伤口均为一期愈合.大体标本观察表明,各时间点内的泡沫SiC周边及其内部网孔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组织形成;组织学观察可见骨组织的修复属于正常的骨修复过程.植入4w后,泡沫SiC内新生骨的四环素荧光标记率和成骨面积均低于HA,而在8w及24w后与HA接近,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泡沫SiC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且泡沫SiC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远期效果与HA相似,具有较好的骨传导性.
关键词:
泡沫碳化硅
,
bone replacement material
,
cell
,
animal implantation
徐兴祥
,
张劲松
,
杨永进
,
徐志军
,
扬振明
催化学报
制备了吸波性良好的泡沫陶瓷担载镍的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催化剂,并考察了催化剂在微波场中的升温行为; 研究了微波加热与常规加热对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反应的影响,发现微波辐照下能有效地消除反应积炭; 同时,在达到相同转化率和选择性时,微波加热方式下催化剂床层的温度远低于常规加热方式下催化剂床层的温度; 在微波加热方式下, 800 ℃反应时产物中H2/CO体积比接近于1.
关键词:
微波辐照
,
泡沫陶瓷
,
氧化镍
,
甲烷重整
,
二氧化碳
,
合成气
高勇
,
徐兴祥
,
杨振明
,
张劲松
材料研究学报
采用聚氨酯泡沫为原始骨架,用高频感应加热反应熔渗制备TiC/Ti_3SiC_2泡沫陶瓷,研究了在制备过程中不同阶段泡沫体的Ti含量对其相组成、微区化学成分、显微组织以及抗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泡沫体中Ti含量的增加,在其骨架中柑继生成TiC、Ti_3SiC_2及少量的Ti_5Si_3.骨架的致密度提高,泡沫材料的表观抗压强度增大。最终制得的TiC/Ti_3SiC_2泡沫陶瓷具有三维连通网络结构,其平均表观抗压强度为19.4 MPa。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
泡沫陶瓷
,
高频感应加热
,
TiC-Ti_3SiC_2
,
力学性能
吴琳
,
徐兴祥
,
王禄增
,
荣小芳
,
田冲
,
张劲松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0.00211
采用高分子热解结合可控熔渗反应烧结方法制备泡沫SiC,观察体外接种到泡沫SiC表面的成骨细胞MG63的贴壁和生长状况,评价泡沫SiC的细胞相容性.通过建立兔下颌临界骨缺损人工材料植入模型,进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观察及图像分析,探讨了泡沫SiC作为骨替代材料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体外成骨细胞MG63在泡沫SiC表面的生长状态良好.体内植入实验的26只实验动物健康状况良好,伤口均为一期愈合.大体标本观察表明,各时间点内的泡沫SiC周边及其内部网孔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组织形成;组织学观察可见骨组织的修复属于正常的骨修复过程.植入4w后,泡沫SiC内新生骨的四环素荧光标记率和成骨面积均低于HA,而在8w及24w后与HA接近,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泡沫SiC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且泡沫SiC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远期效果与HA相似,具有较好的骨传导性.
关键词:
泡沫碳化硅
,
骨修复材料
,
细胞
,
动物植入
黄胜前
,
杨永清
,
李晓斌
,
陈志伟
材料导报
单轴、双轴和三轴徐变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徐变与弹性变形一样具有空间特性,但根据单轴徐变试验得到的徐变系数、徐变泊松比以及采用叠加原理计算的双轴、三轴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准确计算不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空间徐变,介绍了应力组合对有效徐变泊松比的影响和基于有效徐变泊松比的空间徐变计算方法.另外,根据应力张量的弹性力学意义,引入了球应力徐变系数(ψ)m和偏应力徐变系数(ψ) d,提出了基于这两个徐变系数的空间徐变计算统一表达式,可计算混凝土在单轴、双轴和三轴等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
关键词:
混凝土
,
单轴
,
双轴
,
三轴
,
应力状态
,
空间徐变
霍俊芳
,
李晨霞
,
侯永利
,
吕笑岩
硅酸盐通报
为了研究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再生混凝土长期徐变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等体积砂浆法(EMV法)与传统替代法配制再生混凝土,测试各组再生混凝土试件28 d龄期后自然条件下持荷的变形值和相同试验条件下试件的收缩值,并计算各组试件的徐变度.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配制的再生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变化规律与对比普通混凝土相似.EMV法可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徐变性能,具有较低的徐变度.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
配合比
,
徐变
马绍华
,
任安峰
,
李贵才
,
黄建文
,
董方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1.01.012
根据炮钢材料的拉伸-压缩特性,通过模拟实验,建立了以鲍兴格效应系数为函数计算自紧身管壁内任意一点残余应力的理论模型。与以往不同的是利用炮钢材料的拉伸-压缩试样,通过拉伸-压缩实验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鲍兴格效应系数与壁内最大拉伸变形量的关系。在计算自紧身管残余应力时,鲍兴格效应系数不再被视为常量而被视为变量,因此,这就克服了以往鲍兴格效应系数取平均值所带来的误差。本文采用修正的Mises屈服准则以及形变理论,按广义平面应变问题,建立了强化材料的应力应变模型,导出了具有应变硬化,鲍兴格效应系数被视为变量的强化材料液压自紧圆筒的残余应力公式。实验也表明:用鲍兴格系数为变量的理论模型进行炮钢材料自紧身管的残余应力计算更合理,更能反映自紧火炮身管的实际状态。
关键词:
鲍兴格效应
,
自紧身管
,
残余应力
何智海
,
钱春香
,
钱桂枫
,
孟凡利
,
程飞
,
高祥彪
,
庄园
功能材料
采用自制的徐变加载装置,研究了聚乙烯醇(PVA)纤维、双掺粉煤灰和矿渣以及减缩剂对7d等强度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与混凝土同水胶比浆体的化合结合水量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混凝土徐变系数发展较快,加载100d左右趋于稳定;减缩剂和双掺矿物掺合料均明显降低了混凝土的徐变系数,以掺减缩剂效果更好,450d值仅为0.63,而PVA纤维增加了徐变系数;混凝土的徐变系数随浆体化学结合水量的增加而降低,60d早龄期浆体水化有利于降低徐变系数,450d后期水化产物对降低混凝土的徐变系数贡献不大.
关键词:
混凝土
,
徐变系数
,
化学结合水
,
减缩剂
,
等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