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庆波
,
孙宗波
,
尹辉
,
范效东
,
徐永超
,
张伟
硅酸盐通报
以硝酸铁(Fe(NO3)3·9H2O)和氨水(NH3·H2O)为原料,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沉淀法制备了α-Fe2O3纳米晶自组装的磁性微球.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在室温下测量其磁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磁性微球由α-Fe2O3纳米晶自组装而成...
关键词:
α-Fe2O3
,
磁性微球
,
磁学性能
李峰
,
徐永超
,
王小松
,
刘晓晶
材料科学与工艺
针对塑性体积成形过程复杂且金属流动行为难于分析的现状,从塑性加工力学角度,提出了利用J2不变量和罗德系数μσ等应力场特征量的变形分区方法,可对塑性区的范围及材料所处应变类型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二次开发实现了塑性体积成形过程的可视化,能够直观地给出塑性区内任意部位材料所处应力应变的定量分布规律.
关键词:
体积成形
,
变形分区
,
可视化
,
应力应变
周丽新
,
徐永超
,
张士宏
,
郑文涛
,
郎利辉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4.06.023
为了研究可移动凹模对板材液压成形的影响,进行了有无可移动凹模与不同可移动凹模加载方式(方式1与方式2)的板材液压成形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比较有无可移动凹模对板材液压成形厚度分布的影响,在有可移动凹模时,成形零件厚度分布比较均匀,这种技术有利于提高板材的成形极限;没有可移动凹模,板材难于成形,尤其对于...
关键词:
可移动凹模
,
局部约束
,
板材液压成形
,
加载方式
陈保国
,
徐永超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定量分析预胀对塑性成形的影响,以变形量差异较大的平底筒形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预胀高度对双相钢DP340/590板材充液拉深的影响,分析了预胀对试件等效应变、壁厚减薄率和硬度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预胀显著增加平底筒形件底部的变形,即试件底部壁厚减薄率增加、硬度升高、等效应变增大...
关键词:
充液拉深
,
预胀
,
双相钢
,
筒形件
,
硬化
张士宏
,
王忠堂
,
周丽新
,
徐永超
材料导报
介绍了镁合金薄壁板材的温热冲压成形技术、温热液压成形技术和局部热冲锻成形技术.与传统镁合金冲压成形在250℃以上温度不同,温热成形可以在105~170℃之间进行,筒形件温热成形时其极限拉深比可达1.4~2.6,可以满足大多数镁合金薄板件的成形需要.镁合金薄板温热成形工艺在电子器件外壳和汽车薄板件的生...
关键词:
镁合金板件
,
温热冲压
,
温热液压成形
,
局部热冲锻
姚泽坤
,
郭鸿镇
,
苏祖武
,
孙开本
,
徐永超
,
曹晓卿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对TC11两相钛合金热加工历史的跟踪研究发现,锻后组织形态、相比例、晶粒大小及相分布的均匀程度主要与原始组织形态、变形温度、变形程度、退火温度及退火保温时间等参数有关.若锻前组织被处理成马氏体,则可依据马氏体针的粗细,在锻造时施加不同的变形量,经退火后可分别获得等轴α+β、网篮状、网篮状加魏氏组...
关键词:
两相钛合金
,
再结晶
,
组织
,
力学性能
刘晓晶
,
徐永超
,
苑世剑
材料科学与工艺
针对低塑性、大高径比航天铝合金板材零件成形需要,提出了带主动径向加压的充液拉深新技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采用动力显式分析软件ETA/Dynaform5.5对5A06铝合金平底筒形零件主动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成形过程进行了研究.以零件成形最终壁厚分布为评定标准,分析了不同主动径向压力加载路径对成形质量的影...
关键词:
充液拉深
,
主动径向压力
,
5A06铝合金
,
数值模拟
黄胜前
,
杨永清
,
李晓斌
,
陈志伟
材料导报
单轴、双轴和三轴徐变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徐变与弹性变形一样具有空间特性,但根据单轴徐变试验得到的
关键词:
混凝土
,
单轴
,
双轴
,
三轴
,
应力状态
,
空间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