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鸿汀
,
陈延辉
,
唐小真
,
徐祥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了PC/PS共混体系及其增容体系的透光性能和双折射,结果表明,PC/PS共混体系虽是一个不相容体系,但仍然是一个透明体系.此外,PC是正双折射材料,PS为负双折射材料,将两者共混后,可部分低消其双折射,当PC∶PS=40∶60左右时,可使共混物的双折射率趋近于零,形成所谓的"零双折射材料".PC/PS共混物中加了辐射接枝共聚物PC-g-PS后,由于共混物的相容性提高,共混物组分间的这种正负双折射补偿效应有所增强.
关键词:
聚碳酸酯
,
聚苯乙烯
,
透光率
,
双折射
浦鸿汀
,
陈延辉
,
唐小真
,
徐祥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了不同配比的PC/PS共混体系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及其与相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PS含量越高,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密度和吸水率等越低,而表面硬度和耐溶剂开裂能力则提高.通过DSC谱、SEM等实验结果表明,少量的辐射接枝共聚物PC-g-PS加入PC/PS共混体系,即能明显改善其相容性.加了共聚物以作为增容剂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密度、表面硬度和耐溶剂开裂能力均要比其相应的简单共混物的值来得高,而吸水率则有所下降.
关键词:
聚碳酸酯
,
聚苯乙烯
,
相容性
,
力学性能
,
物理性能
浦鸿汀
,
郑学伦
,
唐小真
,
徐祥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用自由体积扩散(FVD)算法模拟了不同结构的共聚物在不相容熔融共混体系中的界面行为,模拟结果表明,加入少量共聚物后,共混体系的相分离程度明显降低,从其形貌来看,分散相相区尺寸变得更小,更分散.所有这些表明,加了共聚物作为增容剂后,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有明显的提高.而交替共聚物比相应的二嵌段共聚物增容效果更好,与文献中报道的实验现象基本吻合.
关键词:
Monte Carlo模拟
,
高分子共混
,
嵌段共聚物
,
交替共聚物
,
形态
浦鸿汀
,
唐小真
,
徐祥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用自由体积扩散(FVD)算法模拟了不对称A//B型(75//25)不相容熔融共混体系的相行为,模拟结果表明,如果温度足够高(假设聚合物不降解),即使不相容共混体系也有可能表现出类似于相容体系的相行为/.还模拟了低分散相含量的A//B型(91//9)不相容共混体系呈现出的部分相容的现象,认为部分相容的原因是由于B的含量非常低,分子链热运动过程中,B与B聚集到一起的机会比75//25的A//B共混体系要少得多,分散相相区尺寸非常小,部分链甚至以分子级水平与A相混,因而共混物即表现出部分相容的特性.
关键词:
蒙特卡罗模拟
,
高分子共混
,
相结构
,
形貌
黄胜前
,
杨永清
,
李晓斌
,
陈志伟
材料导报
单轴、双轴和三轴徐变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徐变与弹性变形一样具有空间特性,但根据单轴徐变试验得到的徐变系数、徐变泊松比以及采用叠加原理计算的双轴、三轴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准确计算不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空间徐变,介绍了应力组合对有效徐变泊松比的影响和基于有效徐变泊松比的空间徐变计算方法.另外,根据应力张量的弹性力学意义,引入了球应力徐变系数(ψ)m和偏应力徐变系数(ψ) d,提出了基于这两个徐变系数的空间徐变计算统一表达式,可计算混凝土在单轴、双轴和三轴等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
关键词:
混凝土
,
单轴
,
双轴
,
三轴
,
应力状态
,
空间徐变
霍俊芳
,
李晨霞
,
侯永利
,
吕笑岩
硅酸盐通报
为了研究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再生混凝土长期徐变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等体积砂浆法(EMV法)与传统替代法配制再生混凝土,测试各组再生混凝土试件28 d龄期后自然条件下持荷的变形值和相同试验条件下试件的收缩值,并计算各组试件的徐变度.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配制的再生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变化规律与对比普通混凝土相似.EMV法可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徐变性能,具有较低的徐变度.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
配合比
,
徐变
何智海
,
钱春香
,
钱桂枫
,
孟凡利
,
程飞
,
高祥彪
,
庄园
功能材料
采用自制的徐变加载装置,研究了聚乙烯醇(PVA)纤维、双掺粉煤灰和矿渣以及减缩剂对7d等强度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与混凝土同水胶比浆体的化合结合水量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混凝土徐变系数发展较快,加载100d左右趋于稳定;减缩剂和双掺矿物掺合料均明显降低了混凝土的徐变系数,以掺减缩剂效果更好,450d值仅为0.63,而PVA纤维增加了徐变系数;混凝土的徐变系数随浆体化学结合水量的增加而降低,60d早龄期浆体水化有利于降低徐变系数,450d后期水化产物对降低混凝土的徐变系数贡献不大.
关键词:
混凝土
,
徐变系数
,
化学结合水
,
减缩剂
,
等强度
张异
,
钱春香
,
赵飞
,
何智海
,
曲军
,
郭景强
,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1.023
采用自制的徐变加载装置,研究了萘系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以缓凝组分、减缩组分对等配合比混凝土徐变的影响规律,结合与混凝土同水灰比浆体非可蒸发水含量及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演化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相比萘系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能显著降低混凝土的徐变,其中以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的效果最好;减缩剂对混凝土的徐变有降低作用,缓凝组分的掺入对徐变有不利影响;聚羧酸减水剂和减缩组分能通过降低混凝土内部水分传输和向外界扩散来降低徐变;早强型聚羧酸使浆体具有较多的水化产物数量,对强度的增加和徐变的降低有一定好处,缓凝组分的掺入会延缓水化并减少总水化产物数量,降低强度,使徐变增加.
关键词:
混凝土
,
徐变度
,
减水剂
,
非可蒸发水
,
内部相对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