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顺平
,
王涛
,
徐衡
,
夏华
,
郭玉
硅酸盐通报
采用研磨法制备了高岭石/醋酸钠和高岭石/醋酸钾钠插层复合物,并用XRD、FI-IR、TG-DSC对插层复合物进行表征,探讨了阳离子不同对插层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K~+、Na~+的不同对插层结果有很大影响,与醋酸钾插层复合物只有一个1.365 nm衍射峰不同,醋酸钠插层复合物,出现了0.979 nm和0.765 nm两个衍射峰,醋酸盐分子在高岭石层间直立取向,阳离子和甲基可能进入到了复三方孔中.
关键词:
高岭石
,
醋酸盐
,
插层
,
研磨法
钮东方
,
吴志娟
,
张历朴
,
杜荣斌
,
徐衡
,
张新胜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5)61070-1
CO2是一种储量丰富且廉价易得的可再生 C1资源.以 CO2为原料的羧化反应可将 CO2高效转化成羧酸及其衍生物等高附加值化学品.例如, CO2和环氧化物反应生成环状碳酸酯属于“原子经济”反应,是有效利用 CO2的方法之一,其产物环状碳酸酯广泛用于极性有机溶剂、电池电解液和化妆品等.由于 CO2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易活化,制备环状碳酸酯的传统方法是以金属卤化物或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反应.因此,开发出操作简便且能耗低的绿色技术用于合成环状碳酸酯面临巨大挑战.
最近研究表明,电催化技术可使环氧化物和 CO2在温和条件下转化为环状碳酸酯.已报道的电催化反应研究重点都是如何通过多相或均相电催化还原 CO2的方式使环氧化物能够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羧化反应.然而, CO2电还原生成的 CO2?-自由基非常活泼,在其扩散到溶液中与环氧化物反应之前易在电极上直接转化为 CO和碳酸盐等副产物,从而导致羧化反应较低的电流效率.
Ema课题组报道环氧化物与 CO2羧化反应经历三个步骤,即开环反应、CO2插入反应和闭环反应,其中开环反应活化能最大,是羧化反应决速步骤.与已报道的电催化途径不同,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由电化学反应和羧化反应组成的催化反应体系,旨在通过降低开环反应活化能来促进环氧化物羧化反应.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由牺牲阳极提供羧化反应必需的路易斯酸,即电制镁盐;在羧化反应过程中,通过电制镁盐和咪唑溴盐的协同作用实现环氧化物和 CO2在温和条件下高效率地转化为环状碳酸酯.
实验首先选取环氧苯乙烷为反应原料,考察了电制镁盐、共催化剂的阳离子以及羧化反应温度对目标产物产率的影响.如果羧化反应过程中没有镁盐或直接用等量溴化镁代替电制镁盐,羧化产率仅为5.4%和35.5%,而电制镁盐条件下羧化反应产率高达90.7%,表明电制镁盐作为路易斯酸催化剂对提高羧化反应产率是必不可少的.比较了在 N2和 CO2气氛中分别电解制备得到的镁盐的催化性能. N2气氛中电制镁盐更高的催化性能可能与溶剂乙腈或支持电解质的阳离子在阴极发生电还原生成的物质有关.该电还原产物可部分代替溴离子与电制镁盐配对,由于其体积更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制镁盐的亲电性,有利于羧化反应进行.如果用四丁基溴化铵代替咪唑溴盐作为共催化剂,羧化反应产率从90.7%降为65.5%.羧化反应过程中溴离子对电制镁盐的配对能力受共催化剂阳离子静电引力的牵制而减弱,共催化剂的阳离子对溴离子的静电引力越强,溴离子对电制镁盐亲电性的影响就越弱.前期研究成果表明,在乙腈溶液中咪唑阳离子对阴离子的静电引力明显强于季铵阳离子,由此可认为当咪唑溴盐作为共催化剂时提高了电制镁盐的亲电性,促进了环氧化物的开环反应.提高羧化反应温度虽然可以降低环氧化物开环反应的活化能,但也会降低 CO2在乙腈溶液中的溶解度,50°C反应较为合适.在最优反应条件下考察了该催化体系对其他环氧化物羧化反应的普适性,所得环状碳酸酯产率为48.3%–90.7%.
关键词:
电解制备镁盐
,
咪唑溴盐
,
二氧化碳
,
环氧化物
,
羧化反应
,
环状碳酸酯
陈友存
,
刘光祥
,
徐衡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5.06.008
合成了一种新的席夫碱配合物[NiL]ClO4(1),L为水杨醛与二乙烯三胺按1∶ 1摩尔比缩合的产物,晶体结构揭示在NiL+单元中Ni2+与1个O和3个N键合,配位构型近似为平面正方形. NiL+和ClO-4间的氢键相互作用没有扩展成三维结构. 配合物1是抗磁性的. 在N2气保护下,化合物1与K3[Fe(ox)3]·3H2O、FeSO4·7H2O按摩尔比1∶ 1∶ 1反应得配位聚合物[NiL][FeⅡFeⅢ(ox)3](2). 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在配合物2中,FeⅡ和FeⅢ离子通过草酸根桥联形成阴离子层. 变温磁化率测量结果表明,配合物2是反铁磁体,Neel温度为11 K. 温度高于65 K,磁化率遵循Curie-Weiss定律, 拟合磁化率给出Currie-Weiss常数和Weiss常数的最佳值分别为10.40(2) emu·K/mol,-22.9(4) K.
关键词:
席夫碱
,
配位聚合物
,
晶体结构
,
磁学性质
黄胜前
,
杨永清
,
李晓斌
,
陈志伟
材料导报
单轴、双轴和三轴徐变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徐变与弹性变形一样具有空间特性,但根据单轴徐变试验得到的徐变系数、徐变泊松比以及采用叠加原理计算的双轴、三轴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准确计算不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空间徐变,介绍了应力组合对有效徐变泊松比的影响和基于有效徐变泊松比的空间徐变计算方法.另外,根据应力张量的弹性力学意义,引入了球应力徐变系数(ψ)m和偏应力徐变系数(ψ) d,提出了基于这两个徐变系数的空间徐变计算统一表达式,可计算混凝土在单轴、双轴和三轴等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
关键词:
混凝土
,
单轴
,
双轴
,
三轴
,
应力状态
,
空间徐变
霍俊芳
,
李晨霞
,
侯永利
,
吕笑岩
硅酸盐通报
为了研究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再生混凝土长期徐变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等体积砂浆法(EMV法)与传统替代法配制再生混凝土,测试各组再生混凝土试件28 d龄期后自然条件下持荷的变形值和相同试验条件下试件的收缩值,并计算各组试件的徐变度.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配制的再生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变化规律与对比普通混凝土相似.EMV法可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徐变性能,具有较低的徐变度.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
配合比
,
徐变
曹英
,
朱宏利
,
魏季和
,
史国敏
,
江庆元
,
池和冰
,
车立兵
,
张恺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05.03.012
综述不锈钢AOD精炼过程热量衡算模型的发展, 分析了这些模型的成功与不足,指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精炼过程的传热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不锈钢
,
AOD精炼过程
,
传热
,
热量衡算
朱庆桂
,
陈民强
钢铁研究
介绍了衡钢2号水平连铸机进行φ180mm圆管坯扩规改造的实践经验,通过重新设计结晶器、改造拉坯系统、优化生产工艺、采用电磁搅拌及二冷喷水冷却技术,成功地生产出合格的φ180mm圆管坯,铸坯合格率达到99.62%.
关键词:
水平连铸
,
180mm圆管坯
,
改造方案
,
生产实践
朱向群
,
戴起勋
,
周明
,
杨莉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8.06.022
为提高汽车衡用2Cr13马氏体不锈钢连接件使用寿命,采用显微组织观察和有限元技术分析了连接件的失效特征和应力分布,对其热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应力腐蚀试验和疲劳试验等对比了连接件热处理工艺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因原热处理工艺不当,造成连接件应力腐蚀抗力和强韧性不足;工艺改进后,连接件应力腐蚀敏感指数从原来的51.1%降低到11.4%,综合力学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可满足连接件设计和使用要求.
关键词:
2Cr13马氏体不锈钢
,
连接件
,
热处理工艺
何智海
,
钱春香
,
钱桂枫
,
孟凡利
,
程飞
,
高祥彪
,
庄园
功能材料
采用自制的徐变加载装置,研究了聚乙烯醇(PVA)纤维、双掺粉煤灰和矿渣以及减缩剂对7d等强度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与混凝土同水胶比浆体的化合结合水量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混凝土徐变系数发展较快,加载100d左右趋于稳定;减缩剂和双掺矿物掺合料均明显降低了混凝土的徐变系数,以掺减缩剂效果更好,450d值仅为0.63,而PVA纤维增加了徐变系数;混凝土的徐变系数随浆体化学结合水量的增加而降低,60d早龄期浆体水化有利于降低徐变系数,450d后期水化产物对降低混凝土的徐变系数贡献不大.
关键词:
混凝土
,
徐变系数
,
化学结合水
,
减缩剂
,
等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