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周
,
汪明朴
,
曹玲飞
,
徐根应
,
王艳辉
,
徐贲
,
张彗颖
功能材料
利用电阻-温度曲线测量,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Cu-12.37Al-3.14Mn-0.10Zr合金母相状态时效时马氏体转变特性及其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合金具有较强的抗中温母相时效性能,在400℃的母相状态时效96h后仍具有良好的热弹性马氏体转变特性,可逆马氏体转变量高达90%以上.时效初期,马氏体相变点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仅10~15℃左右,后期变化不大.该合金淬火态马氏体具有M2H结构,随时效时间的延长,逐步变化为M18R结构.该合金时效析出相为γ2相,它的析出导致母相基体贫Al,电子浓度下降,从而产生马氏体相变点升高、马氏体结构类型改变等时效效应.
关键词:
Cu-Al-Mn-Zr合金
,
中温时效
,
马氏体
,
γ2相
徐贲
,
岳古明
,
吴永华
,
周军
,
张寅超
,
胡欢陵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5.03.012
脉冲Nd:YAG三倍频激光(355 nm)泵浦CH4的受激拉曼散射第一级斯托克斯光(395.6 nm)用作NO2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的λon.为研究CH4的受激拉曼散射效应和定量解释其物理机理作了数值模拟计算,并作了一系列的实验.通过调节泵浦能量、光束质量和气体压强,得到了各级散射光的能量转化效率与三者间的函数关系,找到了第一级斯托克斯光的优化条件.
关键词:
大气光学
,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
受激拉曼散射
黄杰
,
沈为民
,
徐贲
,
陈继宣
,
余潘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0.04.022
为了克服传统光纤化学传感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倏逝波原理的本征型光纤化学传感器.根据光线理论数值分析了传感器几何结构参数,溶液折射率与灵敏度的关系.通过化学腐蚀方法制备出不同参数结构的传感器,进行实验系统设计,并用不同浓度亚甲基蓝溶液对这些传感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一致,传感区纤芯越细,越长,其灵敏度越高.
关键词:
纤维与波导光学
,
光纤传感器
,
本征型光纤化学传感器
,
倏逝波
尹君
,
岳古明
,
徐贲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6.02.015
使用脉冲Nd:YAG四倍频激光抽运充有纯D2气体和D2/He混合气体的拉曼池.实验研究了受激拉曼散射的能量转换效率和能量稳定性与系统主要参量,包括抽运光能量、D2气体压强和加入惰性气体He的关系.实验表明,适量惰性气体He的加入在没有降低一阶斯托克斯散射光(S1,波长:289.04 nm)能量稳定性的前提下,有利于提高其能量转换效率,最大能量转换效率达到22.1%.通过实验分析,得到了受激拉曼散射一阶斯托克斯散射光的能量转化效率和能量稳定性的优化条件.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
受激拉曼散射
,
四波混频
,
能量转换效率
,
能量稳定性
黄杰
,
徐贲
,
沈为民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0.02.005
温度是影响半导体激光器(LD)寿命和输出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保证LD输出稳定的激光模式和功率,采用以ADC和DAC集成的微处理器芯片C8051F350和具有双极性输出电流的TEC驱动芯片MAX1968为控制核心,以积分分离和变速积分增量式相结合的数字PID算法为运算程序的自动温度控制系统(ATC)控制TEC驱动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实现对LD的加热或制冷,使其工作在恒定温度.实验证明,应用该系统,LD在0℃~40℃环境温度范围内能很快稳定在设定温度,且其不确定度为±0.03℃.
关键词:
激光技术
,
半导体激光器
,
温度控制
,
PID
黄胜前
,
杨永清
,
李晓斌
,
陈志伟
材料导报
单轴、双轴和三轴徐变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徐变与弹性变形一样具有空间特性,但根据单轴徐变试验得到的徐变系数、徐变泊松比以及采用叠加原理计算的双轴、三轴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准确计算不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空间徐变,介绍了应力组合对有效徐变泊松比的影响和基于有效徐变泊松比的空间徐变计算方法.另外,根据应力张量的弹性力学意义,引入了球应力徐变系数(ψ)m和偏应力徐变系数(ψ) d,提出了基于这两个徐变系数的空间徐变计算统一表达式,可计算混凝土在单轴、双轴和三轴等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
关键词:
混凝土
,
单轴
,
双轴
,
三轴
,
应力状态
,
空间徐变
霍俊芳
,
李晨霞
,
侯永利
,
吕笑岩
硅酸盐通报
为了研究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再生混凝土长期徐变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等体积砂浆法(EMV法)与传统替代法配制再生混凝土,测试各组再生混凝土试件28 d龄期后自然条件下持荷的变形值和相同试验条件下试件的收缩值,并计算各组试件的徐变度.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配制的再生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变化规律与对比普通混凝土相似.EMV法可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徐变性能,具有较低的徐变度.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
配合比
,
徐变
何智海
,
钱春香
,
钱桂枫
,
孟凡利
,
程飞
,
高祥彪
,
庄园
功能材料
采用自制的徐变加载装置,研究了聚乙烯醇(PVA)纤维、双掺粉煤灰和矿渣以及减缩剂对7d等强度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与混凝土同水胶比浆体的化合结合水量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混凝土徐变系数发展较快,加载100d左右趋于稳定;减缩剂和双掺矿物掺合料均明显降低了混凝土的徐变系数,以掺减缩剂效果更好,450d值仅为0.63,而PVA纤维增加了徐变系数;混凝土的徐变系数随浆体化学结合水量的增加而降低,60d早龄期浆体水化有利于降低徐变系数,450d后期水化产物对降低混凝土的徐变系数贡献不大.
关键词:
混凝土
,
徐变系数
,
化学结合水
,
减缩剂
,
等强度
张异
,
钱春香
,
赵飞
,
何智海
,
曲军
,
郭景强
,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1.023
采用自制的徐变加载装置,研究了萘系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以缓凝组分、减缩组分对等配合比混凝土徐变的影响规律,结合与混凝土同水灰比浆体非可蒸发水含量及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演化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相比萘系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能显著降低混凝土的徐变,其中以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的效果最好;减缩剂对混凝土的徐变有降低作用,缓凝组分的掺入对徐变有不利影响;聚羧酸减水剂和减缩组分能通过降低混凝土内部水分传输和向外界扩散来降低徐变;早强型聚羧酸使浆体具有较多的水化产物数量,对强度的增加和徐变的降低有一定好处,缓凝组分的掺入会延缓水化并减少总水化产物数量,降低强度,使徐变增加.
关键词:
混凝土
,
徐变度
,
减水剂
,
非可蒸发水
,
内部相对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