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颖超
,
徐筑君
,
常晓杰
,
刘畅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10.2015052805
本文将聚乙烯醇( PVA)分别与添加剂碳酸钙( CaCO3)、活性炭( AC)、二氧化硅( SiO2)以及海藻酸钠(SA)掺杂,并对大肠杆菌(E. coli)进行包埋,形成4种PVA包埋细菌复合胶体颗粒.同时,采用以铁氰化钾为探针的电化学方法监测被包埋菌体的活性变化,进而对各复合颗粒中的添加剂含量进行择优筛选.在最优条件下,研究各复合颗粒的储藏时间和方式对菌体的活性影响及各种包埋材料的机械稳定性.将筛选出的最优活性下各包埋细菌复合胶体颗粒应用于3,5二氯苯酚(DCP)的毒性检测,其对DCP的灵敏度排序依次为SA>AC>CaCO3>SiO2.因此,以PVA?SA固定微生物的复合胶体颗粒与PVA固定微生物胶体颗粒分别应用于1—5 mg·L-1的乙嘧酚水样的毒性检测,得其抑制率范围分别为6.38%—21.44%和3.21%—16.98%.由此表明,加入添加剂后的PVA固定法对毒物毒性的灵敏度有显著提高,在固定化微生物水质毒性检测领域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聚乙烯醇
,
添加剂
,
固定化微生物
,
微生物传感器
,
毒性检测
徐筑君
,
徐颖超
,
常晓杰
,
刘畅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5.2015012609
本文以铁氰化钾为探针,采用电化学方法监测铁氰化钾还原产物的量的变化,进而考察经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TritonX?100预处理表面的大肠杆菌( E. coli)活性及对毒物毒性灵敏度的变化.同时,结合扫描电镜( SEM)及生长曲线实验考察E. coli形貌及繁殖能力的变化,确定最优预处理条件.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 TritonX?100的使用量和作用时间分别为2%和1 h 时, E. coli 因呼吸作用而产生的电信号值最高;随着TritonX?100作用时间的增加,E. coli细胞活性逐渐减弱,当处理时间达到4 h,E. coli的细胞活性甚至低于未处理细胞.SEM结果表明,相对于未处理的细胞,经2% TritonX?100处理1 h时的E. coli的细胞壁通透性增加.此外,E. coli生长曲线实验结果证明,经2% TritonX?100处理1 h后, E. coli亲代细胞的繁殖活性有所下降,但子代的繁殖活性未受明显影响.根据条件优化的结果,经2% TritonX?100处理1 h的E. coli被用于3,5?二氯苯酚( DCP )的毒性检测,作用1 h 后的半数抑制率( IC50)为6.60 mg·L-1.而采用未经处理的 E. coli 与6.60 mg·L-1的DCP作用1 h后产生的抑制率仅为34.4%.同时,优化菌株及对照菌株分别被应用于7份实际水样的毒性检测,其抑制率范围分别为4.37%—5.90%及2.24%—3.69%.可见,经2% TritonX?100预处理1 h的E. coli活性及对毒物毒性灵敏度均有所提高,更加适用于水质毒性检测.
关键词:
表面处理大肠杆菌
,
TritonX-100
,
媒介体
,
毒性
,
微生物传感器
黄胜前
,
杨永清
,
李晓斌
,
陈志伟
材料导报
单轴、双轴和三轴徐变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徐变与弹性变形一样具有空间特性,但根据单轴徐变试验得到的徐变系数、徐变泊松比以及采用叠加原理计算的双轴、三轴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准确计算不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空间徐变,介绍了应力组合对有效徐变泊松比的影响和基于有效徐变泊松比的空间徐变计算方法.另外,根据应力张量的弹性力学意义,引入了球应力徐变系数(ψ)m和偏应力徐变系数(ψ) d,提出了基于这两个徐变系数的空间徐变计算统一表达式,可计算混凝土在单轴、双轴和三轴等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空间徐变.
关键词:
混凝土
,
单轴
,
双轴
,
三轴
,
应力状态
,
空间徐变
霍俊芳
,
李晨霞
,
侯永利
,
吕笑岩
硅酸盐通报
为了研究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再生混凝土长期徐变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等体积砂浆法(EMV法)与传统替代法配制再生混凝土,测试各组再生混凝土试件28 d龄期后自然条件下持荷的变形值和相同试验条件下试件的收缩值,并计算各组试件的徐变度.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配制的再生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变化规律与对比普通混凝土相似.EMV法可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徐变性能,具有较低的徐变度.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
配合比
,
徐变
何智海
,
钱春香
,
钱桂枫
,
孟凡利
,
程飞
,
高祥彪
,
庄园
功能材料
采用自制的徐变加载装置,研究了聚乙烯醇(PVA)纤维、双掺粉煤灰和矿渣以及减缩剂对7d等强度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与混凝土同水胶比浆体的化合结合水量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混凝土徐变系数发展较快,加载100d左右趋于稳定;减缩剂和双掺矿物掺合料均明显降低了混凝土的徐变系数,以掺减缩剂效果更好,450d值仅为0.63,而PVA纤维增加了徐变系数;混凝土的徐变系数随浆体化学结合水量的增加而降低,60d早龄期浆体水化有利于降低徐变系数,450d后期水化产物对降低混凝土的徐变系数贡献不大.
关键词:
混凝土
,
徐变系数
,
化学结合水
,
减缩剂
,
等强度
张异
,
钱春香
,
赵飞
,
何智海
,
曲军
,
郭景强
,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1.023
采用自制的徐变加载装置,研究了萘系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以缓凝组分、减缩组分对等配合比混凝土徐变的影响规律,结合与混凝土同水灰比浆体非可蒸发水含量及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演化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相比萘系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能显著降低混凝土的徐变,其中以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的效果最好;减缩剂对混凝土的徐变有降低作用,缓凝组分的掺入对徐变有不利影响;聚羧酸减水剂和减缩组分能通过降低混凝土内部水分传输和向外界扩散来降低徐变;早强型聚羧酸使浆体具有较多的水化产物数量,对强度的增加和徐变的降低有一定好处,缓凝组分的掺入会延缓水化并减少总水化产物数量,降低强度,使徐变增加.
关键词:
混凝土
,
徐变度
,
减水剂
,
非可蒸发水
,
内部相对湿度
张云国
,
吴熙
,
毕巧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通过试验研究了两种水胶比分别为0.33和0.29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SCLC)的收缩和徐变性能,并与配合比相似的普通骨料自密实混凝土(SCC)及强度接近的普通混凝土(NC)进行了对比.收缩试验从入模后12小时开始,至6个月结束.徐变试验从3天龄期开始加载,分别在7、14、21和28天继续加载,而后保持荷载不变,加载应力水平分别为相应龄期抗压强度的40%,持续12个月.试验结果表明:SCLC前10天龄期有轻微膨胀现象,收缩变形始终小于SCC和NC,至6个月时三者有接近趋势;360天龄期SCLC徐变系数低于NC和SCC,而徐变度则高于NC,与SCC相当;随着抗压强度的提高,SCLC的徐变系数和徐变度均有减小趋势.
关键词: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
,
工作性能
,
收缩
,
徐变
麻秀星
,
钱觉时
,
郭鑫祺
,
方云辉
,
蒋卓君
,
温庆如
,
李苑
,
王智
材料导报
通过合成的聚乙二醇马来酸半酯大单体(PMAn)取代部分烯丙基聚氧乙烯醚(XPEG)进行共聚反应,得到了徐放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合成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当PMAn分子量为750且PMAn取代XPEG的比例为20%时,减水剂的减水率和保坍能力最好.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减水剂未聚合的单体残留很少;采用合成的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具有突出的坍落度保持能力.
关键词:
聚羧酸减水剂
,
徐放
,
合成
,
聚乙二醇马来酸半酯
于俊超
,
赵庆新
,
李迎华
,
魏会林
,
李扬
硅酸盐通报
选取比较常用的纤维掺量,以普通聚丙烯纤维和钢纤维作参照,研究了聚丙烯粗纤维对混凝土加载1 a后抗压徐变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机理,结果表明:尽管普通聚丙烯纤维和聚丙烯粗纤维材质相同,但由于其体积掺量相对较小,对混凝土受力后的变形行为作用不大,可以忽略其对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钢纤维的外形尺寸、体积掺量以及在混凝土内的分布均与聚丙烯粗纤维相似,但可以凭借其较高的弹性模量抑制混凝土的抗压徐变;而低弹性模量的聚丙烯粗纤维对混凝土弹性模量及内部缺陷影响较大,明显削弱了混凝土抵抗徐变的能力,聚丙烯粗纤维混凝土1 a徐变度较基准混凝土增大了17.0%.
关键词:
聚丙烯粗纤维
,
钢纤维
,
混凝土
,
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