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茹
,
王同华
,
张守海
,
宋成文
,
蹇锡高
,
蔡天锡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4.01.010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聚醚砜酮薄膜试样在氩气氛中,室温至950 ℃热解过程中固体残留物的内部结构的转变.根据谱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试样在热解炭化时会沿着二氮杂萘环的N-N键断裂,形成共轭腈基及异氰基的苯环化合物.异氰基化合物进一步二聚成二苯基碳化二亚胺,后者又聚合生成含氮杂环的多环芳烃.继续热解炭化会导致芳杂环的合并和脱除HCN等气态小分子,生成连续巨大的含氮杂芳环多环化合物.再经稠环芳构化最终得到具有芳环层面结构的大分子固态残留物.
关键词:
聚醚砜酮薄膜
,
炭化
,
化学结构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王丽
,
王铎
,
朱桂茹
,
高从堦
功能材料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甲醇为共溶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不同粒径、单一分散、高度有序的介孔SiO2微球,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备的微球进行表征.考察了体系中CTAC浓度、TEOS浓度、甲醇的比率和温度等条件对所制备的SiO2微球的粒径及分散性的影响.同时采用XRD、BET、HRT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单分散球形SiO2具有有序的六方相介孔结构,并且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
关键词:
单分散
,
球形颗粒
,
介孔SiO2
,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綦鹏飞
,
朱桂茹
,
王铎
,
高从楷
材料导报
尖晶石型锂锰氧化物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锂吸附剂.介绍了锂锰氧化物的合成方法及结构、Li+的抽提/嵌入反应机理和锂离子筛吸附锂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讨论了对目前在锂吸附剂的制备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锂锰氧化物离子筛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锂锰氧化物
,
离子筛
,
吸附
綦鹏飞
,
朱桂茹
,
王铎
,
高从堦
功能材料
采用水热法制备γ-MnOOH,结果表明在温度140℃,KMnO4的量为0.5g时制备的γ-MnOOH结晶效果良好;以自制的γ-MnOOH与LiOH反应制备出离子筛前驱体,对酸洗后所得的锂离子筛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H值12时吸附量最高,不同初始锂溶液浓度条件下锂的吸附量相差较小,锂离子筛对锂的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模型来描述.
关键词:
锂离子筛
,
锂
,
制备
,
吸附
王瑞玲
,
蹇锡高
,
朱秀玲
,
张守海
,
胡政
,
朱桂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邻苯基取代杂萘联苯型类双酚4-(3-苯基-4-羟基苯基)-2,3-二氮杂萘-1-酮(DHPZ-oP)与对氯苯腈反应制得二腈化合物,进一步水解为二酸,以此新型二酸与三种不同二胺聚合制得的聚芳酰胺均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其Tg在304 ℃~327 ℃,且易溶于非质子极性溶剂中,聚合物的特性粘数为1.06 dL/g~1.57 dL/g(25 ℃,NMP),拉伸强度为73 MPa~86 MPa,断裂伸长率为9%~13%,拉伸模量为0.9 GPa~1.0 GPa,电阻系数为1012~1016.
关键词:
二腈
,
二酸
,
聚芳酰胺
,
耐热性
,
可溶性
,
拉伸性能
,
电绝缘性能
姜蕾
,
张大鹏
,
朱桂茹
,
高从堦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7.03.019
将Zr-MOF添加到均苯三甲酰氯的正己烷溶液(有机相)中,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出Zr-MOF改性聚酰胺复合膜.研究了添加物Zr-MOF的浓度和膜的朝向对复合膜正渗透性能的影响.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量仪对所得正渗透复合膜进行分析表征,用1 mol/L的氯化钠水溶液为汲取液、去离子水为原料液进行分离性能测试.研究发现,Zr-MOF在有机相中的添加量为0.06%时,正渗透复合膜朝向原料液(AL-FS)的水通量从2.60 L/(m2·h)增加到6.98 L/(m2·h);朝向汲取液(AL-DS)的水通量从5.58 L/(m2·h)增加到13.60 L/(m2·h).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
,
正渗透
,
复合膜
,
水通量
王盼
,
朱桂茹
,
綦鹏飞
功能材料
将锂锰氧化物(Li1.6Mn1.6O4)添加到聚偏氟乙烯(PVDF)铸膜液中,通过相转化法制备了掺杂Li1.6Mn1.6O4的锂离子筛前驱体膜,经过盐酸处理洗脱锂离子后制得锂离子筛膜。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吸附实验等手段对膜的结构和吸附性能进行表征。吸附实验表明,随着Li1.6Mn1.6O4含量的增加,锂离子筛膜的吸附量先增加后减小。当添加Li1.6Mn1.6O4的质量分数为15%时,锂离子筛膜的吸附量最高为6.98×10^2mg/cm^3。
关键词:
尖晶石型
,
锂离子筛
,
膜
,
聚偏氟乙烯
郭风
,
朱桂茹
,
高从堦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2.00134
以2-氰乙基三乙氧基硅烷(CTES)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 采用共缩聚法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了氰基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硅. 通过XRD、SEM、氮气吸附-脱附、FT-IR和元素分析等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孔性质和官能团等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硅源的混合方式对氰基的引入量和分布有一定影响, 其中以直接混合方式所得样品中基团含量最高, 其分布也最均匀. 另外, 随着氰基引入量的增加, 样品的形貌与孔结构略有变化. 当CTES加入量超过20mol%时, 材料的介孔由圆柱形的直孔道向瓶颈型的孔道结构发生转变. 同时随着材料中氰基含量增大, 样品的孔容由0.70 cm3/g降到0.22 cm3/g、表面积从666 m2/g降到312 m2/g, 孔径由4.2 nm减小到2.7 nm, 表明氰基分子占据了部分孔道空间.
关键词:
介孔材料
,
silica
,
functionalization
,
cyano
朱桂茹
,
杨启华
,
李灿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4.012
以1,2-二(三甲氧基硅基)-乙烷为硅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EO20PO70EO20,P123)为模板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共模板剂、乙醇为共溶剂,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了一种乙烷桥键有序介孔材料(PME).研究表明,该PME具有高的比表面积(1 152 m2/g)、高度有序的孔结构(二维六方相)、窄的孔径分布及表面光滑的球形形貌.将该PME不经化学改性直接用作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能够有效分离5种多环芳香族化合物(苯、萘、联苯、菲和芘).
关键词:
乙烷桥键有序介孔材料
,
微球
,
制备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