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欣
,
刘雅政
,
洪斌
,
朱洪武
,
邹喜洋
钢铁研究学报
以降低P110级石油套管淬火冷却过程中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为目的,提出了水淬+空冷和水淬+空冷+水淬两种冷却方式.利用逐层钻孔法测试了不同工艺下的残余应力,分析了淬火组织特征和残余应力对裂纹产生和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淬火工艺的淬火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和孪晶马氏体共存,且孪晶马氏体的含量较多.水淬+空冷和水淬+空冷+水淬两种工艺的淬火组织为板条马氏体、下贝氏体和不同程度的残余奥氏体,水淬+空冷+水淬工艺中还有少量孪晶马氏体.水淬+空冷、水淬+空冷+水淬两种冷却方式和直接淬火工艺相比,钢管内的切向和轴向残余应力均减小,从而易减小钢管的变形,以及降低和缓解了钢管内微裂纹的产生和扩展趋势.
关键词:
石油套管
,
冷却方式
,
组织形态
,
残余应力
黄斌
,
朱洪武
,
杨忠
,
周乐育
,
刘雅政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固体渗碳试验研究了加热温度对钎具用钢22Si2MnCrNi2MoA渗碳层的影响,分析了渗碳温度-碳浓度-显微硬度-残留奥氏体的关系以及残留奥氏体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当渗碳时间为6h时,随着渗碳温度的升高,渗碳层的碳浓度逐渐增加,碳浓度分布梯度越来越平缓.22Si2MnCrNi2MoA钢渗碳层的显微硬度-碳浓度关系符合正态分布.在渗碳处理过程中,为了使渗碳表层获得硬度很高的马氏体组织,22Si2MnCrNi2MoA钢渗碳层表面碳浓度应该控制在0.80% ~0.90%之间.当表面碳浓度超过0.80%~0.90%时,渗碳完成后需采取后续的工艺措施来消除已经存在的残留奥氏体,如采用长时间自然时效或深冷处理等.
关键词:
钎具用钢
,
22Si2MnCrNi2MoA
,
渗碳
,
残留奥氏体
,
加热温度
徐盛
,
刘雅政
,
周乐育
,
闫永明
,
朱洪武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等显微组织分析方法研究了45CrNiMoV钢热轧材和正火后的显微组织和元素偏析情况.结果表明:实验钢轧材中Mo元素的偏析程度最为严重;在不同的正火工艺中,采用920℃正火20 h的均匀化工艺,可有效降低Mo元素的偏析程度;分析了两种残余偏析指数模型,第一种残余偏析指数模型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可以用于预测和评价45CrNiMoV钢正火均匀化工艺.
关键词:
45CrNiMoV
,
组织
,
偏析
,
均匀化
朱洪武
,
刘雅政
,
闫永明
,
徐盛
,
王磊英
,
王国存
材料热处理学报
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钎具用钢22 Si2M nC rNi2M oA连续冷却相变组织变化规律,包括静态和动态连续冷却相变规律等,分析了合金元素作用、冷却速度和热变形对CCT曲线、相变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Cr、Mo、Ni等元素的加入是为了使22Si2MnCrNi2MoA钢可以在较宽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得到马氏体+贝氏体为主的复相组织;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变形促进多边形铁素体形成的能力将得到削弱,而变形促进贝氏体形成的能力将得到加强,且贝氏体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热变形促进了铁素体和贝氏体相变,细化了贝氏体板条,变形促使马氏体相变转变开始温度略微降低.
关键词:
钎具用钢
,
22Si2MnCrNi2MoA
,
相变
,
CCT曲线
,
连续冷却
李亚欣
,
刘雅政
,
洪斌
,
朱洪武
,
邹喜洋
钢铁
利用逐层钻孔法测试了直接淬火和水淬+空冷+水淬2种冷却工艺下的残余应力,分析了2种工艺下残余应力对裂纹产生和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淬火工艺下,切向残余拉应力为229~281 MPa,轴向残余拉应力为191~237MPa;水淬+空冷+水淬工艺下,切向残余应力为压应力,范围为-422~-185MPa,轴向残余应力为拉应力,范围为90~190MPa.与直接淬火工艺相比,优化冷却工艺使钢管切向应力变为压应力,轴向残余应力仍为拉应力但数值上减小,随孔深增加,轴向应力减小幅度趋于平缓,进而降低和缓解了钢管内微裂纹产生和扩展趋势.
关键词:
逐层钻孔法
,
石油套管
,
冷却工艺
,
残余应力
秦晓峰
,
朱洪武
,
周乐育
,
刘雅政
材料热处理学报
对FF710钎具用钢设计了连续冷却实验,分析了不同冷却速度下的显微组织及硬度,讨论了无碳化物下贝氏体组织形成原因以及无碳化物下贝氏体/马氏体(CFB/M)复相组织的强韧性.研究表明:通过连续冷却在过渡区及基体获得的贝氏体组织均为CFB,电子衍射分析表明CFB是由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和残留奥氏体组成;CFB/M复相组织具有明显的强韧化效果.因此,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冷速应该控制在0.1~0.3℃/s之间,使得过渡区获得马氏体与细针状或竹叶状分布的CFB复相组织,提高渗碳层的强韧性;基体获得贝氏体/低碳马氏体复相组织,达到外强内韧的组织要求.
关键词:
FF710
,
钎具用钢
,
无碳化物下贝氏体
,
CFB/M复相组织
,
强韧性
邸全康
,
朱洪武
,
王福明
,
李长荣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了渗碳温度、渗碳时间、扩散时间、深冷处理参数对23Si2MnCrNiMoV钢渗碳层的碳浓度梯度、表层低硬度区深度、有效渗硬层深度(550 HV0.3)、碳扩散距离、微观组织形貌等影响,实验研究的渗碳温度区间为890 ~ 970℃,渗碳时间为4~10 h,扩散时间为0~4h.结果表明,较多的残留奥氏体存在是造成渗碳表层高C低硬度的主要原因,控制C浓度为0.72%~0.86%时,可获得最大硬度,若进一步增加C含量,会形成大量的残留奥氏体,反而降低渗透层的硬度;深冷处理对有效渗硬层深度几乎没有影响,但可使表层低硬度区域从距表面0.7 mm缩至0.3 mm.
关键词:
23Si2MnCrNiMoV钢
,
渗碳层
,
碳浓度
,
渗硬层
,
残留奥氏体
丁高明
,
卢树东
,
刘国荣
,
肖淳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904
朱林西金矿床位于金山金矿田的中北部,是与韧-脆性剪切带有关的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床。在综合研究和利用矿区以往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基础上,选取矿区40号勘探线为典型地质剖面,对该剖面坑探工程控制的Ⅰ号金矿带进行系统采样和数据分析与统计计算。利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金矿床的原生晕组合特征。通过绘制和分析原生晕元素轴向异常分布图和叠加图、地球化学参数计算图,初步归纳了矿床构造叠加晕总体特征,并分析了矿体原生晕特征的地质意义以及对深部盲矿体预测的应用。研究认为:As与 Au关系密切, As、Sb和Hg为金矿体的前缘指示元素组合;Pb、Zn、Cu分布于矿体周围,为矿体的近矿晕指示元素组合;Mo、Mn和Co元素为矿体的尾晕元素组合;尾晕的反带异常、前缘晕与尾晕叠加等特征对深部盲矿体预测有重要指示作用。
关键词:
原生晕
,
朱林西金矿床
,
金山金矿田
,
盲矿体预测
冯震宙
,
王新军
,
王富生
,
高行山
,
岳珠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7.02.027
LS-DYNA可以满足用户对某些材料本构关系子程序开发的要求.本文首先编制了各向同性线弹性材料本构模型子程序,计算单轴拉伸作用,得到材料子程序开发的可行性;另外主要编制了飞机风挡材料采用的具有应变率效应的非线性粘弹性朱-王-唐本构模型,结果能很好地对朱-王-唐模型进行描述,特别是应变率对该模型的影响.并用于真实风挡的计算,得到的数值结果与试验值比较吻合.
关键词:
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
,
材料子程序
,
风挡
,
应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