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智通
,
郭振中
,
张力
,
张林楠
,
王明玉
,
娄太平
,
李光强
材料与冶金学报
doi:10.3969/j.issn.1671-6620.2006.02.004
介绍了从含钛高炉渣中回收钛的绿色分离技术.该技术包括三个连续的单元操作过程:(1)促使渣中分散于各矿物相的钛组分选择性转移并富集于设计的矿物相-钙钛矿,实现"选择性富集";(2)促进熔渣中富集相-钙钛矿的"选择性析出与长大";(3)改性渣经选矿分离处理,完成"富集相-钙钛矿"的"选择性分离".该技术特点是清洁,低成本和处理能力大.
关键词:
含钛高炉渣
,
选择性析出
,
钙钛矿
,
绿色分离技术
朱伟中
,
顾克井
,
田勇
,
曹建平
,
贾庆贤
,
彭其春
,
李光强
钢铁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1447.2003.03.003
介绍了酒钢转炉改进出钢挡渣的实践,比较了挡渣塞和挡渣球的效果.挡渣塞的挡渣成功率为98.06 %;比用挡渣球高34.42 %;下渣量可控制在40 mm以内,比用挡渣球减少30 mm;平均回磷量控制在0.006 %以内;硅的收得率提高2 %~3 %.改进挡渣方式后提高了出钢口和钢包的寿命,改善了LF炉精炼效果.
关键词:
转炉
,
挡渣
,
挡渣塞
尹月
,
马北越
,
张博文
,
李世明
,
于景坤
,
张战
,
李光强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7.04.024
以粉煤灰和活性炭为原料,通过碳热还原反应在Ar气氛下合成Al2O3-SiC粉体,探究了一条低成本合成Al2O3-SiC粉体的可行途径.研究了添加La2O3对合成过程的影响.采用XRD和SEM表征了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显微形貌.结果表明:当粉煤灰与活性炭质量比为100∶44,在1 550℃下保温5h,添加6%(质量分数)的La2O3时,可合成性能良好的Al2O3-SiC粉体,颗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0.5~1μm,较不添加La2O3合成温度降低约50℃.
关键词:
粉煤灰
,
碳热还原反应
,
Al2O3-SiC
,
La2O3
金属学报
<正> 一、为纪念李薰创办和主编《金属学报》,继承并发扬他毕生致力于科技进步的业绩,特设立《金属学报》纪念李薰奖金基金.二、基金来源是乐于赞助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团体的捐赠.基金属于专款,全部存入银行,每年支取利息,直接用于奖励.
关键词:
万响亮
,
李光强
,
周博文
,
马江华
,
徐光
材料热处理学报
对Fe-17Cr-7Ni采用77%冷轧和700℃退火100 s工艺获得纳米晶(<100 nm)/超细晶(100~500 nm)和部分粗晶(>1 μm)组成的微米/纳米复合结构奥氏体组织,其平均晶粒尺寸为500 nm.通过拉伸实验研究了微米/纳米复合结构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形变机制和应变硬化行为.结果表明这种微米/纳米复合结构奥氏体不锈钢屈服和抗拉强度分别为939 MPa和1098 MPa,伸长率高达38.8%.分析应变硬化率曲线表明拉伸过程中形变分为四个区间.结合透射电镜组织观察结果,发现形变过程中粗晶奥氏体先转化为形变马氏体,随后纳米晶/超细晶奥氏体转变为形变孪晶,表明这种高强度高塑性微米/纳米复合结构奥氏体不锈钢形变机制为TWIP和TRIP复合形变机制.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
形变机制
,
应变硬化
,
奥氏体稳定性
袁纲
,
李光强
,
李永军
,
陈兆平
钢铁研究学报
为改进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的脱氧工艺,提高夹杂物控制水平,在硅钼高温电阻炉内对钛稳定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的精炼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合热力学计算,研究了不同Si、A1含量(质量分数,下同)比值的硅铝合金的脱氧效果,以及脱氧、钛合金化和钙处理后钢中典型夹杂物的组成和形貌及粒度分布.结果表明:钢中初始氧含量相近的条件下,硅铝合金复合脱氧的钢中酸溶铝、全氧量与纯铝脱氧结果相近.硅铝复合脱氧后钢中夹杂物主要为(MgO-)Al2O3-SiO2复合脱氧产物.钛合金化后夹杂物的类型主要为Al2O3-MgO(SiO2)-TiOx复合夹杂物和TiN.钙处理后的夹杂物主要为球形的MgO-Al2O3-CaO-SiO2-TiOx类复合氧化物.采用硅铝合金复合脱氧比纯铝脱氧钢的夹杂物的总数量、总面积和平均粒径均要小.
关键词:
超纯铁素体不锈钢
,
硅铝复合脱氧
,
热力学
,
夹杂物
朱诚意
,
李光强
,
张峰
,
彭其春
,
刘君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6.01.010
以铝镁合金、高纯石英棒为原料,采用原位合成法在1 473 K氮气氛下保温2 h制备了Al(Si)/AlN/MgAl2O4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和EDX等方法分析了所得材料的相组成与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物相为MgAl2O4、Al-Si、AlN、Mg2Si和Si;在铝与SiO2界面上形成的Al2O3与基体合金中的镁反应生成块状的MgAl2O4尖晶石晶体,在复合材料内部发现均匀分布的AlN晶须,部分氧、铝、镁、铁形成化合物与硅一起均匀弥散分布于复合材料中.
关键词:
金属/陶瓷复合材料
,
原位合成
,
相组成
,
显微结构
陈婷
,
徐光
,
李光强
,
肖爱达
,
罗丰
钢铁研究
结合CSP短流程Ti微合金化X70管线钢的开发,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测定了钛微合金化X70管线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动态CCT曲线,分析和观察了对应的相变和组织.实验结果表明,钛微合金化X70管线钢控冷工艺对其组织有较大影响.钛微合金化X70管线钢中针状铁素体的比例随热变形后冷却速度的提高而增加,但冷却速度达到10℃/s以后,该比例变化不大.为了得到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X70管线钢,即得到以细小均匀的针状铁素体为主的理想组织,应将冷却速度控制在10℃/s左右.
关键词:
钛微合金化
,
X70管线钢
,
动态CCT曲线
,
针状铁素体
董廷亮
,
李光强
钢铁研究学报
采用MgO坩埚高频真空/加压感应炉在氮气压力04~10 MPa、温度1 570~1 640 ℃下,对加压感应熔炼FeCrV系高氮不锈钢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30CaO45Al2O325SiO2渣覆盖的情况下,氮在Fe15Cr10V、Fe18Cr10V、Fe18Cr15V和Fe20Cr20V液态合金中的溶解度分别为0595%、0736%、0776%和1020%,溶解度与氮分压的关系基本符合Sievert定律。渣对钢液吸氮和铝脱氧都起重要的作用,1 873 K、10 MPa氮气氛中,在30CaO45Al2O325SiO2、40CaO40Al2O320SiO2、40CaO50Al2O310SiO2三种不同渣系作用下氮在液态Fe18Cr15V中的浓度分别是0776%、0849%和0884%。
关键词:
高氮不锈钢;加压感应熔炼;吸氮反应
侯延辉
,
李光强
,
刘志义
,
樊希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提出了计算高Cu/Mg比A1-Cu-Mg-Ag合金主要析出相Ω相及相界面电子结构的计算模型与方法,从合会相结构因子和相界面结合因子分析了合金的强化机制.基于余氏的固体分子经验电子理论和程氏改进的TFD理论,对Al-Cu-Mg-Ag合金主要析出相Ω相及相界而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发现合金相及相界面价电子结构与合金强化机制有密切的关系,并从电子结构层次上阐释分析了合金中六θ',Ω,θ相的竞争相析出机制及对合金强化机制的影响.
关键词:
时效
,
析出相
,
固体分子经验电子理论
,
价电子结构
,
强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