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红
,
李哲浩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2.09.012
处理金精矿浸出含氰废水一般采用酸化回收法,氰化物的去除率只能达到90%左右,给二次处理增加了技术与经济上的难度.文中从提高酸化回收法的氰化物去除率入手,研究改进了金精矿浸出含氰废水综合处理的工艺及设备,使氰化物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为二次处理创造有利条件.采用二氧化硫-空气法进行二次处理,不仅保证了废水达标排放,还可回收金、银、铜等金属,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
关键词:
金精矿浸出含氰废水
,
发生效率
,
贵金属回收
,
二次处理
刘强
,
李哲浩
,
降向正
,
朱军章
黄金
doi:10.11792/hj20140216
针对黄金矿山尾矿库氰渣淋溶的低质量浓度含氰废水,采用OOT/OCT-BAF联合工艺进行处理。其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总氰化合物为64.45 mg/L、硫氰酸盐为22.74 mg/L、COD为76.58 mg/L、铜为72.48 mg/L的条件下,当臭氧投加量为250 mg/L、臭氧投加量分流比为2∶1、BAF的废水停留时间为20 min、气水比为3∶1时,出水总氰化合物为0.02 mg/L、硫氰酸盐完全去除、COD为5.43 mg/L、铜为0.32 mg/L、氨氮为0.79 mg/L,出水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
关键词:
臭氧氧化
,
曝气生物滤池
,
含氰废水
,
处理工艺
刘强
,
李哲浩
,
降向正
,
朱军章
,
龙振坤
黄金
doi:10.11792/hj20130917
采用长春黄金研究院自制的沉铜混凝剂CCG001与目前常用的混凝剂PAC、PFS、PFC、FAFC、Al2( SO4)3、FeSO4进行试验比较,得出CCG001在混凝沉铜上具有相对优势。以CCG001和APAM为混凝剂,对某黄金矿山尾矿库氰渣淋溶液进行了一系列混凝沉铜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pH值和混凝剂投加量为影响因素,以铜离子和COD去除率为响应值,采用BBD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建立了铜离子和COD去除率的响应面方程。通过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知,在pH值为9.99、CCG001用量为205.22 mg/L、APAM投加量为3.32 mg/L的条件下,铜离子和COD去除率可同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6.95%和83.24%。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响应面法的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响应面法是一种有效地优化废水混凝条件的方法。
关键词:
混凝剂
,
铜离子
,
尾矿库氰渣淋溶液
,
响应面法
孟凡钰
,
李哲浩
,
杨飞莹
,
龙振坤
,
陈莉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917
采用OOT-RAD联合工艺,对某黄金矿山尾矿库淋溶液进行了处理试验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初始pH和气液比对OOT法处理效果有一定影响,但处理效果均较好,氧化剂投加量为417 mg/L时OOT法处理后总氰化合物质量浓度小于0.5 mg/L;经OOT-RAD联合工艺处理后,总氰化合物质量浓度小于0.2 mg/L,铜质量浓度小于0.1 mg/L,COD质量浓度小于50 mg/L。 OOT法与RAD法的联合应用,使其处理工艺结合紧密,新颖独特,使处理黄金矿山尾矿库淋溶液的效果稳定可靠。
关键词:
尾矿库
,
淋溶液
,
含氰废水
,
OOT法
,
RAD法
,
氧化
孟扬
,
李哲浩
,
吕春玲
,
迟崇哲
,
姜全胜
黄金
doi:10.11792/hj20130519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以及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分析了黄金采选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程序中企业基本情况调查、环境风险评价及应急能力评估等关键要点,为完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增强环境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依据.
关键词:
黄金采选企业
,
突发环境事件
,
应急预案编制
,
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
环境风险评价
,
应急能力评估
王荣群
,
迟崇哲
,
李哲浩
,
吕春玲
黄金
doi:10.11792/hj20151002
以目前学者普遍接受的相关管理理论知识为基础,对中国矿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探讨,并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目前矿山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中国矿山企业内外部环境、管理现状、运营效率、绩效考核、组织层次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中国矿山企业在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人力资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几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矿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所参考。
关键词:
创新驱动
,
人力资源
,
管理
,
矿山企业
王兆春
,
于超
,
彭跃莲
,
李哲浩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16159/j.cnki.issn1007-8924.2016.04.011
建立了直接接触式膜蒸馏(DCMD)的传递模型,对膜蒸馏过程中膜通量和热效率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实验探索了膜蒸馏热侧进口温度、冷侧和热侧流量对过程的影响,为膜通量和热效率优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热侧进口温度升高、热侧和冷侧流量增加均有助于膜通量增加;热侧进口温度升高、热侧流量增加和冷侧流量减小均有利于提高热效率.膜通量取决于传质推动力,即蒸汽压差;热效率取决于平均膜面温度,凡是有利于膜面温度提高的操作条件都会增大热效率.
关键词:
直接接触式膜蒸馏
,
传递模型
,
膜通量
,
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