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东升
,
李艳玲
,
李喜太
,
肖炳芹
,
朱四光
,
高志强
,
陈维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1.10.008
为某厂生产轧机支承辊平衡中的缸筒d内径为710 mm,l=1 715 mm部位尺寸超差0.05 mm,d内径为770 mm,l =465 mm部位尺寸超差0.08 mm,属阶梯盲孔,需镀铬进行尺寸修复.按工艺规定及现有设备能力无法进行一次性镀铬,经过对工艺参数核算并采取了三项有效措施,分三段镀铬获得了成功.
关键词:
缸筒
,
阶梯盲孔
,
分段
,
镀铬
刘兴龙
,
线东升
,
李艳玲
,
李喜太
,
肖炳芹
,
苗青
,
田馨
材料保护
大型长杆件分段镀铬时搭接部位易出现漏镀、起皮等问题,根据金属屏蔽原理,利用薄铁皮自制辅助阴极装置,由此适当降低镀铬阴极电流密度,对大型活塞杆分3段镀铬。结果表明:镀铬层搭接部位不出棱,只有可见痕迹,经珩磨痕迹可基本消除,镀层无起皮、无漏镀,铬镀层外观、厚度及尺寸精度合格。本法可通用于大型长杆件电镀。
关键词:
分段镀铬
,
镀层结合力
,
漏镀
,
辅助阴极
李艳玲
,
李喜太
,
韩继勇
,
线东升
,
刘兴龙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3.10.008
为了提高产品备件心轴的使用寿命,距心轴两端35 mm处有两个对称的d=25 mm,l=25 mm径向小孔设计增加镀铬要求.心轴的外廓尺寸为d=45 mm,l=1990 mm,镀件细而长、孔径小而浅.造成施镀过程中,镀铬阳极的绝缘、支承、定位、固定和镀件在镀铬槽中的摆放方位及施镀过程中电流控制等难度.结合以往经验,利用现有镀铬设备,经实验确定了工艺方案,设计制作了合理的镀铬工夹具,使该件镀铬获得了成功.
关键词:
径向小孔
,
工夹具
,
小电流控制
,
镀硬铬
线东升
,
李喜太
,
李艳玲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2.06.008
十二烷基硫酸钠是化学镀镍不可缺少的防针孔剂,较大实心钢铁零件化学镀镍过程中,很容易在零件表面产生白色附着物,影响化学镀镍的质量,而在同一镀槽的化学镀镍试片表面不产生白色附着物;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分析,找到了白色附着物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
较大实心零件
,
化学镀镍
,
白色附着物
,
十二烷基硫酸钠
张蕾
,
徐新龙
,
李福利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5.02.001
评述了太赫兹射线成像的进展情况.太赫兹(THz)辐射介于微波和红外之间.与微波、X射线、核磁共振(NMR)成像相比,太赫兹成像不仅能给出物体的密度信息,而且能给出频率域的信息,以及在光频、微波和X射线范围内所不能给出的材料的转动、振动信息.太赫兹射线与其他频段的电磁波相比,它能量低,不会造成对生物样品的电离损伤,而且太赫兹射线很容易穿过介电材料,因而可以用于产品的安全监测.因此太赫兹成像技术在生物学、工业安全监测等方面有可能带来新的关键性的突破.
关键词:
太赫兹成像
,
扫描成像
,
实时成像
,
近场成像
,
太赫兹CT
田发
,
殷强
,
李肃成
,
陆伟新
,
侯波
,
顾邦明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根据介质材料在太赫兹波下的性质可以制作可调控太赫兹波的特异性器件,研究导电薄膜对太赫兹波的吸收.通过分析硅衬底纳米导电薄膜在太赫兹波下的光学性质,设计材料参数可实现太赫兹波段下的宽频无色散吸收.通过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对设计制作的材料进行探究,验证其具有与理论预计中完全一致的宽频无色散吸收效果,达到50%理论上的最大吸收率.
关键词:
新型材料
,
宽频吸收
,
太赫兹波
,
纳米导电薄膜
,
透射率
,
复合介质
金属学报
<正> 一、为纪念李薰创办和主编《金属学报》,继承并发扬他毕生致力于科技进步的业绩,特设立《金属学报》纪念李薰奖金基金.二、基金来源是乐于赞助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团体的捐赠.基金属于专款,全部存入银行,每年支取利息,直接用于奖励.
关键词:
赵雪淞
,
石倩倩
,
李彩霞
,
张孝松
硅酸盐通报
氧化亚铁微螺菌和喜温嗜酸硫杆菌是浸矿细菌的一种两种常见的浸矿细菌,为了测定重金属镍离子对它们活性的影响,设置了不同浓度镍离子的摇瓶实验,在温度为45℃,转速为150 r/min的条件下开展实验.结果表明:镍离子浓度在小于2g/L时,氧化亚铁微螺菌和喜温嗜酸硫杆菌的活性不受影响;镍离子浓度在4 g/L时,细菌的活性受到影响,活性降低,但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还可以继续生长;镍离子浓度大于8g/L时,细菌几乎不生长.
关键词:
氧化亚铁微螺菌
,
喜温嗜酸硫杆菌
,
活性
,
镍离子
丁建南
,
朱若林
,
康健
,
张成桂
,
吴学玲
,
邱冠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自云南酸性热泉水样中分离出一株中度嗜热硫氧化菌YN12.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证明,该菌株归属于喜温嗜酸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重金属抗性实验表明,YN12菌株对3CdSO4-8H2O具有超强抗性,其最高初始Cd2+耐受浓度达4.8 g/L.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3CdSO4-8H2O浓度,其最终Cd2+耐受浓度可达31.5 g /L(相当于3CdSO4-8H2O 210 g/L).在该最终Cd2+耐受浓度下,经过连续3代的适应性生长,YN12菌株的生长速度和硫氧化活性均能得到较好的恢复.
关键词:
喜温嗜酸硫杆菌
,
YN12菌株
,
镉抗性
,
最高耐受浓度
金属学报
<正> 1983年3月20日凌晨,《金属学报》的创刊人、主编李薰同志和我们永别了。 李薰同志1913年11月20日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193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湖南省试,留学英国Sheffield大学,先后获得哲学博士和冶金学的科学博士学位。1950年受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聘,翌年毅然回归祖国。历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