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2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一种基于微生物沉积的水泥砂浆表面改性技术

朱飞龙 , , 杜虹 , 崔鹏飞 , 吴亚庆 , 刘海峰

功能材料

某些微生物能诱导沉积出具有胶凝和矿化作用的碳酸钙,可以用来修复和密实水泥基材料.但是目前微生物沉积技术工艺复杂,成本高,不利于推广和工程应用.尝试采用水泥砂浆粉作为覆膜载体,利用巴斯德芽孢杆菌对水泥砂浆进行表面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使巴斯德芽孢杆菌在水泥试块表面诱导沉积出碳酸钙,有效减少水泥砂浆的吸水性能.当微生物采用含有尿素的培养基培养时,表面改性后的水泥砂浆吸水系数降低了58%.采用压汞测试仪(MIP)分析了处理前后水泥试块表层的孔隙率以及孔结构特征.发现采用巴斯德芽孢杆菌处理后,样品孔隙率显著降低,大孔的含量显著减少,当微生物采用含有尿素的培养基培养时,总孔隙率降低了40%.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经微生物技术处理后水泥试块内部的孔洞和裂缝被球霰石和方解石填充.

关键词: 微生物沉积技术 , 水泥砂浆 , 吸水系数 , 孔隙率

一种改善高掺量碳纳米管/水泥砂浆性能的方法?

, 曾令波 , 汪磊 , 闫标 , 范杰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18.023

碳纳米管(CNTs)在水泥砂浆中分散困难,并显著增加用水量,CNTs 掺量较高时,水泥砂浆的各项性能显著降低。基于机械力-化学效应,利用粉煤灰的形态效应和二次水化特征,采用混磨工艺(MD)制成了粉煤灰-CNTs复合粉末,并将其制成 CNTs-水泥砂浆(MCNT)。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MCNT 的力学性能随着CNTs掺量的增加而增加。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红外分析(FT-IR)测试结果表明,MD 工艺使得 CNTs 表面接枝了粉煤灰活性组分,改善了CNTs-水泥的界面性能。场发射扫描电镜(SEM)测试结果表明,MD 工艺实现了高掺量 CNTs 在水泥砂浆中的均匀分散。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机械力-化学效应 , 化学粘结 , 微观结构

减缩剂改性新老混凝土修补界面层的细观结构与粘结强度

罗白云 , 熊光晶 , , 陈立强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4.06.030

针对既有界面剂在新老混凝土修补中的缺点,以国产减缩剂对水泥砂浆界面剂进行改性,配制不同界面剂,分别对花岗岩石板和老砂浆界面进行修补,测试粘结强度,并观察细观结构.对比试验表明,减缩剂可有效改善界面层的宏观性能与细观结构,界面粘结强度显著提高.

关键词: 减缩剂 , 界面剂 , 界面层细观结构 , 粘结强度 , 混凝土

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压阻效应

赵晓华 , 国宝 , 王玉林 ,

复合材料学报

试验研究了短切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CFRC)的压阻效应,获得了正、负两种压阻效应相互转换的全过程。从隧道效应和孔隙的连通性角度对该现象的产生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连续烘干和单向循环加载条件下,CFRC的压阻效应会随含水量变化而发生改变。多数情况下,CFRC的体积电阻率随压应变单调减少,压阻效应为正。含水量越少,正压阻效应越明显。当含水量减少到约3.19%~4.04%的范围时,CFRC的体积电阻率随压应变单调增加,压阻效应为负。与正压阻效应相比,负压阻效应表现更强。CFRC的正、负压阻效应及其相互转换是隧道效应和孔隙连通性两方面相互影响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碳纤维/水泥复合材料 , 压阻效应 , 含水量 , 隧道效应 , 孔隙连通性

碳纳米管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范杰 , 熊光晶 ,

材料导报

碳纳米管具备超强力学性能、极高的长径比、优异的导电性能和机敏性以及无损改性等特点.目前,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已经广泛用于能源、医药、环境和电子领域.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碳纳米管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分散、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和多功能特征等研究进展,并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当前碳纳米管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碳纳米管水泥基复合材料 , 分散方法 , 微观性能 , 物理性能

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力形成机理

谢慧才 , , 熊光晶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3.03.002

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力的大小是衡量界面性能好坏的主要标志.本文通过对粘结界面的宏观力学性能和扫描电镜实验,探讨了界面力的来源,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了界面作用力的形成机理.认为界面作用力来源于机械作用力、范德华力以及化学作用力.其中,一般来说是机械啮合力起主导作用.但界面作用力受界面剂的影响极大,在某些情况下,如采用聚合物界面剂时,则以范德华力起主导作用;采用粉煤灰砂浆界面剂时,可以肯定地证明化学力的存在.

关键词: 界面粘结力 , 机械啮合力 , 范德华力 , 化学作用力 , 粘结机理

《金属学报》纪念薰奖金基金简章

金属学报

<正> 一、为纪念薰创办和主编《金属学报》,继承并发扬他毕生致力于科技进步的业绩,特设立《金属学报》纪念薰奖金基金.二、基金来源是乐于赞助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团体的捐赠.基金属于专款,全部存入银行,每年支取利息,直接用于奖励.

关键词:

深切悼念本刊创刊人、主编薰同志

金属学报

<正> 1983年3月20日凌晨,《金属学报》的创刊人、主编薰同志和我们永别了。 薰同志1913年11月20日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193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湖南省试,留学英国Sheffield大学,先后获得哲学博士和冶金学的科学博士学位。1950年受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聘,翌年毅然回归祖国。历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

关键词:

二垩与资源回收-Ⅲ燃烧过程二垩生成热力学计算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