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添加元素在钕铁硼复相纳米永磁材料中的作用

刘树峰 , 赵明静 , 刘国征 , 刘小鱼 , 李文学 , 武斌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10.06.013

钕铁硼复相纳米永磁材料由于其超高的理论磁能积,良好的抗腐蚀、抗氧化性以及潜在的商业价值,成为当今科研界研究的热点,为了提高性能,首先要求材料有理想的微观组织,向合金中添加部分元素是一种改善材料微观组织的有效方法,因此,把添加元素分为取代Nd、取代Fe和取代B三类分别对其在材料中所起的作用作了陈述.

关键词: 纳米永磁材料 , 理论磁能积 , 添加元素

成型工艺对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磁性能的影响

李文学 , 任慧平 , 周维娜 , 赵强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6.03.020

采用由熔体快淬法制备的不同粒度大小的MQ粉搭配,分别与粘结剂和一些助剂(固化剂、润滑剂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放入模具中,在不同压力下压制成所需要的形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固化.结果表明,磁粉的粒度搭配、成型压力是影响磁性能的重要参数.

关键词: 粘结NdFeB , 组织 , 磁性能

S7钢过冷奥氏体转变曲线及碳化物研究

李文学 , 刘宗昌 , 徐进 , 邵淑艳 , 孙立新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0.03.015

利用Formastor-Digital全自动相变测量仪,测定了S7钢退火用CCT曲线和TTT曲线.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产生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加热温度为810~830℃,以15~30℃/h冷却,碳化物颗粒尺寸为369~335nm时,钢的硬度为179~181HB.

关键词: S7钢 , CCT曲线 , TTT曲线 , 退火 , 碳化物

42CrMo钢大锻件去氢退火节能新工艺的研究

杨慧 , 王玉峰 , 李文学 , 张奇志 , 崔玉军 , 白箴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2.06.012

分析了氢在钢中的存在状态,以及氢的溶解度与扩散系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借助计算机科学地制定了42CrMo钢大锻件新的去氢退火工艺.新工艺大大缩短了锻件去氢退火的周期,通过生产实践表明,按新工艺退火的锻件质量合格,并且大幅度节约了能源,提高了生产效率.

关键词: 42CrMo , 锻件 , 去氢退火 , 节能

P92钢高温拉伸断口形貌的研究

赵勇桃 , 董俊慧 , 张韶慧 , 刘宗昌 , 李文学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5.04.015

采用热模拟法进行600~1300℃温度区间P92钢的高温拉伸实验.利用SEM,LSCM对不同拉伸温度下的断口形貌及近断口组织进行分析,并对P92钢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92钢拉伸时,抗拉强度由467.32MPa下降到24.32MPa,屈服强度由56.88MPa下降到1.07MPa;不同拉伸温度下,断口表现以韧性断裂为主,韧性与脆性特征共存的现象.在600~900℃时,P92钢发生了动态回复过程,断口形貌表现为韧窝特征.冷却至室温,P92钢近断口处组织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组织+M7C3 +MC+M23C6 +M6C+M3C型碳化物.随着温度升高,P92钢发生了动态再结晶,断口形貌以塑孔为主.P92钢近断口处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组织+MC+M6C型碳化物.

关键词: P92钢 , 断口形貌 , 高温拉伸

一种新型铝氧化挂具

宁国强 , 李文学

电镀与涂饰 doi:10.3969/j.issn.1004-227X.2000.05.014

针对常规铝氧化挂具所存在的导电性差、弹性差、不易夹紧等缺点,研制出一种经济实用的新型铝氧化挂具.介绍了该挂具的制作、使用及保养.

关键词: 铝氧化 , 挂具

铸钢和锻钢在水介质中应力腐蚀性能的对比研究

褚武扬 , 肖纪美 , 李文学 , 张彦国

金属学报

用同一炉钢的铸件和锻件对比研究了在水介质中的应力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铸钢和锻钢应力腐蚀裂纹扩展的激活能相同,均为Q=5540cal/mol,且和氢渗透测出的表观扩散激活能一致。无论是阳极极化还是阴极极化,均使铸钢和锻钢的da/dt升高,但阴极极化较为明显。氢渗透测量表明:不论阳极极化或阴极极化,随着电流增大,饱和氢渗透量明显增加,极化对da/dt和氢渗透通量的影响相似。 试验温度对K_(ISCC)的影响极小,但铸钢的K_(ISCC)明显地比锻钢高。氢渗透测试结果发现锻钢的饱和氢渗透通量约比铸钢大一倍。这与断口观察一致,由此可以解释K_(ISCC)的差异。尽管断口形貌明显依赖开裂时的K_I值,但在K_(ISCC)附近锻钢全是沿品断口,而铸钢则以准解理为主。

关键词:

贝氏体碳化物的形貌及形成机制

刘宗昌 , 王海燕 , 王玉峰 , 任慧平 , 李文学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对多种工业用钢贝氏体碳化物的电镜观察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贝氏体碳化物呈短棒状、层片状、纤维状、楔形等形形色色的形貌.在贝氏体铁素体(BF)内部不具备形成碳化物的条件.贝氏体碳化物在BF/γ相界面上形核,并沿着相界面长大.上贝氏体的θ(Fe,M),C与铁素体片条大体上平行排列;下贝氏体碳化物以楔形长人铁素体亚单元之间,或长人富碳奥氏体中,并且与铁素体主轴方向呈现交角分布.上、下贝氏体中碳化物停止长大后均可被铁素体包围,表现在形态上是分布在贝氏体铁素体中.贝氏体碳化物形成过程中,碳原子长程扩散,而铁原子和置换原子以热激活跃迁的方式,沿着界面位移,实现晶格改组.

关键词: 贝氏体 , 碳化物 , 扩散 , 热激活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